據相關數據統計,目前牛津詞典中有二百余個包含中文淵源的詞匯。事實上,在日常生活中,許多漢語借詞已經在英語詞匯系統中占據了壹席之地,成為牛津詞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Tuhao土豪”有望攜手“Dama大媽”以單詞形式收錄進《牛津英語詞典》。
實際上,英語中各類漢語借詞不斷湧現。代表中國歷史文化的詞語,如:Confucius(孔子)、Laozi(老子)、Tao(道/道教)、Tao Te Ching(《道德經》)、feng shui(風水)、Mandarin(官話)……這些詞語已經進入到英語的日常詞匯中。文體娛樂方面:“kungfu(功夫)、Tai Chi(太極)”等詞更是隨著中國功夫電影的傳播而廣為人知。政治經濟方面:“lianghui(兩會)”壹詞,是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最早帶頭使用,漸漸地,這個詞逐漸成為了各大國際媒體的通用詞匯;我國的貨幣單位jiao(角)和yuan(元)也已被收入英語詞典,有趣的是, yuan這個詞在英語中又經歷了詞義範圍擴大的過程,現在,yuan還可以用來泛指錢(money)。
中山大學周海中教授認為,以漢語為來源的英語詞語是漢英兩種語言接觸的必然產物,也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必然結果;隨著中華民族與英語民族的交流交往日益頻繁,來自漢語的英語詞語及表達方式必然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