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描寫景色的宋詞

描寫景色的宋詞

在日復壹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古詩吧,古詩泛指中國古代詩歌。那什麽樣的古詩才是大家都稱贊的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描寫景色的宋詞古詩,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描寫景色的宋詞1

宋代: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壹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譯文

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的脫下羅綢外裳,壹個人獨自躺上眠床。仰頭凝望遠天,那白雲舒卷處,誰會將錦書寄來?正是雁群排成“人”字,壹行行南歸時候。月光皎潔浸人,灑滿這西邊獨倚的亭樓。

花,自顧地飄零,水,自顧地漂流。壹種離別的相思,牽動起兩處的閑愁。啊,無法排除的是——這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註釋

紅藕:紅色的荷花。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蘭舟:此處為船的雅稱。

錦書:前秦蘇惠曾織錦作《璇璣圖詩》,寄其夫竇滔,計八百四十字,縱橫反復,皆可誦讀,文詞淒婉。後人因稱妻寄夫為錦字,或稱錦書;亦泛為書信的美稱。

雁字:群雁飛時常排成“壹”字或“人”字,詩文中因以雁字稱群飛的大雁。

月滿西樓:意思是鴻雁飛回之時,西樓灑滿了月光。

壹種相思,兩處閑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對方,可又不能互相傾訴,只好各在壹方獨自愁悶著。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意思是,眉上愁雲剛消,心裏又愁了起來。

描寫景色的宋詞2

宋代:柳永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好景 壹作:美景)

譯文

秋後的蟬叫得是那樣地淒涼而急促,面對著長亭,正是傍晚時分,壹陣急雨剛停住。在京都城外設帳餞別,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舍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握著手互相瞧著,滿眼淚花,直到最後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想到這回去南方,這壹程又壹程,千裏迢迢,壹片煙波,那夜霧沈沈的楚地天空竟是壹望無邊。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蕭瑟冷落的秋季,這離愁哪能經受得了!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只有楊柳岸邊,面對淒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這壹去長年相別,相愛的人不在壹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即使有滿腹的情意,又能和誰壹同欣賞呢?

註釋

①長亭:古代在交通要道邊每隔十裏修建壹座長亭供行人休息,又稱“十裏長亭”。靠近城市的長亭往往是古人送別的地方。

②淒切:淒涼急促。

③驟雨:急猛的陣雨。

④都門:國都之門。這裏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

⑤帳飲:在郊外設帳餞行。

⑥無緒:沒有情緒。

⑦蘭舟:古代傳說魯班曾刻木蘭樹為舟(南朝梁任昉《述異記》。這裏用做對船的.美稱。

⑧凝噎:喉嚨哽塞,欲語不出的樣子。

⑨去去:重復“去”字,表示行程遙遠。

⑩暮靄:傍晚的雲霧。沈沈:即“沈沈”,深厚的樣子。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暮靄沈沈(沈沈)楚天闊:傍晚的雲霧籠罩著南天,深厚廣闊,不知盡頭。

?今宵:今夜。

?經年:年復壹年。

?縱:即使。風情:情意。男女相愛之情,深情蜜意。情:壹作“流”。

?更:壹作“待”。

描寫景色的宋詞3

宋代: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裏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裏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譯文

春天將盡,百花雕零,杏樹上已經長出了青澀的果實。燕子飛過天空,清澈的河流圍繞著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來越少,怛不要擔心,到處都可見茂盛的芳草。

圍墻裏面,有壹位少女正在蕩秋千,少女發出動聽的笑聲,墻外的行人都可聽見。慢慢地,圍墻裏邊的笑聲就聽不見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無情的少女所傷害。

註釋

①“蝶戀花·春景”,原本無題,傅本存目缺詞。

②“花褪殘紅”:褪,脫去,小:毛本作“子”。

③“子”,毛本誤作“小”。“飛”,《二妙集》、毛本註“壹作來。”

④“繞”,元本註“壹作曉。”

⑤“柳綿”:即柳絮。韓偓《寒食日重遊李氏園亭有懷》詩:“往年同在鶯橋上,見依朱闌詠柳綿。”

⑥“何處無芳草”句:謂春光已晚,芳草長遍天涯。《離騷》:“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

⑦“墻裏秋千”五句: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五:“惱,猶撩也。……,言墻裏佳人之笑,本出於無心情,而墻外行人聞之,枉自多情,卻如被其撩撥也。”又卷壹:“卻,猶倒也;謹也。”“卻被”,反被。唐·胡曾《漢宮》詩:“何事將軍封萬戶,卻令紅粉為和戎。”多情:這裏代指墻外的行人。無情:這裏代指墻內的佳人。

描寫景色的宋詞4

1.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範仲淹《蘇幕遮》

2.千裏江山寒色暮,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李煜《望江南》

3.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壹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辛棄疾《西江月》

4.春路雨添花,花動壹山春色。---秦觀《好事近》

5.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周邦彥《滿庭芳·夏景》

6.沙上並禽池上瞑,雲破月來花弄影。--張先《天仙子》

7.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宋祁《玉樓春》

8.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李清照《聲聲慢》)

描寫景色的宋詞5

行香子·過七裏瀨

壹葉舟輕,雙槳鴻驚。水天清、影湛波平。魚翻藻鑒,鷺點煙汀。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畫,曲曲如屏。算當年、虛老嚴陵。君臣壹夢,今古空名。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這首宋詞是蘇軾在杭州時遊富春江所作,將山水之景寫地如同畫卷,既有靜止的畫面,也有流動的畫面,動靜之間,讀來如同景在眼前,給人以詩情畫意的愜意享受。

既是山水詩詞,上闋先寫水,以“輕舟”“雙槳”“驚鴻”“水清”“天清”“倒影”“平波”“魚藻”“飛鷺”“煙汀”等等意象結合將水天清明、波平如鏡、輕舟蕩漾、魚鴻翻飛的景象壹壹展開,形象生動,色彩鮮明,仿佛壹副山水畫壹般。動靜結合,既描繪出山水之美,也寄托了蘇軾內心輕快的情緒。

下闋轉而寫山,壹句“重重似畫,曲曲如屏”便極盡山戀起伏變化。縱看重重疊疊,如同畫境,橫看曲曲折折,如同屏風。寫山壹句便盡,轉而以東漢嚴光隱居的典故插入蘇軾對“人生如夢”的感慨。末句卻又跳回寫山,“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結合上闋“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水光山色,如詩如畫,雋永含蓄,韻味無窮!

山水詩詞,難在空間與時間的表現。蘇軾這首《行香子》卻分散的意象描寫,以動靜虛實的手法描繪出壹番悠然活潑的水光山色之畫,可謂詞中有畫,絲毫不輸王維的山水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