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作文裏壹個小小的文段,是完全自創啊~
-----------------------------------------------
當書頁壹張張翻過,如同撥動我溫潤的心。納蘭公子就這樣翩翩而來,三百
多年不知有多少人輕聲默念著他的名字,然卻終究抵不過那八個字——如魚飲
水,冷暖自如。人生若只如初見,壹種莫名的感觸湧上心頭,也許是相知多年的
故友,總有壹種道不明的透明的哀傷。壹生壹代壹雙人,爭教兩處銷魂。情到濃
時,他可以化作詩筆,而今讀詩的人竟也輕倚危闌,不知為誰垂淚。於是,細細
地將他的心印在紙上,不禁地遐想,在什剎海的那棵西府海棠下,會上演壹段怎
樣動人的故事.
2. 需要壹篇寫納蘭性德的文章初識納蘭性德,是在我上高中那階段,讀罷納蘭性德壹首回憶的詞《浣溪紗》,便對這位用情專壹的男子仰慕起來,加之高中語文老師劉邦趙先生又贊其風流倜儻,才情過人,就對他開始了像信仰壹般追尋。
“沈思往事立殘陽”, “當時只道是尋常”這樣的情語竟然能點破人心,心情有偏差的時候,幾乎被勾下淚來了。
“背燈和月就花陰,已經十年蹤跡十年心”壹瞥就看見他逗留在荒蕪的秋草蔓地的庭院裏,尋找,追憶,落寞,遺憾,悲涼……怪不得陳奕迅的《十年》能如此打動不同的人哪,只是都有這般相似的經歷。記得蘇聯詩人說過“二月,足夠用墨水來痛苦。”那麽十年光陰,連心都長上了苔蘚,足夠用來懷念的了。
他也寫送別詞,勾勒的畫面寒意沈沈,使人心意飄搖,心緒黯然,不過末尾他會有句溫暖寬慰之語,總算能讓人含淚微笑壹下下。
納蘭性德的詞中多次浮現“謝娘”的身影,令我對其迷戀愛慕之中充斥了壹股嫉妒,這樣壹位才子竟然獨具煙花般的寂寞,任憑年華在指間飛落也心系謝娘不為她動,憐之,妒之。
不過,他的邊塞詞能寫出將士們磊落的男兒風,又精道地抒發自己的故園之思,真算異數。“山壹程,水壹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壹更,雪壹更,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他,思念家鄉之情可解,可他也並非願意回京城受皇帝的呼喝吧,壹個貴胄竟然感覺無處可歸,在他人看來納蘭性德是自尋煩惱,認定是他的文氣、才氣清高所致,我卻以為是壹才子在藝術性地發牢騷罷了。
人們提及他——納蘭容若,便覺是壹闕絕妙好詞。唇齒間流轉起來芳香馥郁,壹個男人也能驚艷於清王朝三百年喔!
他短暫的人生用這句話來形容最貼切不過了:壹生恰如三月花。
3. 納蘭性德作文納蘭性德,清初的第壹次詞人。
生於富貴溫柔鄉,卻滿篇哀感頑艷。徐誌摩說,他信手的壹闋詞就波瀾了妳我的世界,可以催漫天的焰火盛開,可以催滿山的荼蘼謝盡。
但我卻不然,不是說他不好只是在那個異族侵伐的時代,迫切需要壹個代表罷了。壹個真正的八旗子弟,卻寫壹筆平仄的詞篇,行走於仕途,壹生卻為情所困,風華正茂,去匆匆離世。
他的傳奇,恰是他盛名下必要的壹筆。 我起初不知他時,卻會了那壹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不懂,卻故作姿態,就像辛棄疾說的“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那樣,不知這悵然的詩句有著傷人的詞名《擬絕決詩》。與誰決絕,為誰只飲那壹瓢三千弱水。
為沈婉,與盧氏。“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可曾知曉?我也有意,奈何情深緣淺,納蘭性德壹生註定為情所累。
在《納蘭容若詞傳》中猜測古人重量,她認為納蘭容若,重21克。因為西方用精密儀器測量過,人死後體重會立減21克,所以21克被認為是靈魂的重量。
而納蘭性德,重21克,靈魂之重。他的壹生也恰是靈魂般純粹,不追名不逐利,即使為情所困也是清淺的,就如那句“賭書消得潑茶,當時只道是尋常。”
清清淺淺,淡淡的思念像壹根細線纏上心頭。看不得,念不得,壹份相思,兩處愁。
他的文詞,清淡卻不無味,清淺卻不離散,像壹幅水墨山水,細細讀,慢慢品。在個閑散的時刻,舀來慢慢翻。
不經意間,看見君子如玉。 納蘭性德,取自‘君子以成德為性,日可見之行”也。
謙謙德行,不是人間富貴花。
4. 寫壹小段作文:用納蘭性德 開頭用壹句名人名言 描述納蘭性德事跡 聯妳靜靜地躺在那個角落,素雅 精致的封面,宛如壹襲神秘素白的綢 紗,閃著靈性的光,我放慢步子,漸 漸走進,卻感到妳排斥著世俗的喧囂 ,唯求平靜,守護那顆包裹在中的柔 弱敏感的心……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 畫扇。”似曾相識的文字,喚起內心 的點點思緒。“納蘭容若”壹個好詩意 的名字,正如其人,風度翩翩,立於 濁世。
妳的名字早已被人熟知,妳多情 薄命的故事早已千傳萬家,妳有著南 唐李後主的文風,淒美多惆悵,妳是 滿清第壹詞人,在那詩詞逐漸走向衰 落的年代,妳用妳出眾的文采,照亮 了整個文壇。我輕輕翻開這本《納蘭 詞典評》,妳的壹詞壹句,散發這信 手拈來的詞香。好似遇見了三百多年 前的那個妳,沒有紈絝子弟的恣意狂 妄,也沒有墨客騷人的恃才傲物,妳 佇立於小巧河畔,瓊花凈月總相宜, 江南之景,美不勝收。妳的才氣風度 ,便已傾倒蕓蕓眾生。 有誰能穿透 妳柔膩的心思,尋到那份難得的孩子 氣的純真,縱使夾雜著無限的惆悵? 喜歡妳的文字,因為它清雅脫俗,如 壹朵朵青翠欲滴,飽滿綻放的荷花, 無絲毫矯揉造作之態。
太多太多對妳的詞評,而我還 是傾心於蘇纓的文字,華美的辭藻不 是首要,重要的是讓我看清了妳這位 貴公子的內心,闡述著壹段段動人心 弦,蕩氣回腸的故事。時光流逝,隔 開的不是心的距離,唯美的意境令人 沈溺,展開壹次次對妳夢中的追尋。 或許在這個充斥著喧囂的世俗,很難 再看到這不帶壹點人間煙火的文字, 絕非艷俗之輩。
時過境遷,早已物是人非,多 少燦爛的詩詞華章傳承下來,又有多 少的詞賦在時光的浪濤終隱沒,而那 壹定不會掩蔽妳的慧光,終究華光萬 丈,清澈如水的小令,影響著壹代又 壹代人。只因壹顆柔弱敏感的心,便 劃破了壹片廣袤的天河。
5. 寫納蘭性德的故園景色急淥水亭是清朝著名詞人納蘭性德與朋友聚會的優雅之地,同時也是納蘭性德吟詩作賦、研讀經史、著書立說的主要場所.淥水亭在納蘭性德心目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直至納蘭性德辭世,也沒有離開淥水亭.納蘭性德在《淥水亭宴集詩序》中是這樣描繪的:“予家,象近魁三,天臨五尺.墻依繡堞,雲影周遭;門俯銀塘,煙波滉蕩.蛟潭霧盡,晴分太液池光;鶴渚秋清,翠寫景山峰色.雲興霞蔚,芙蓉映碧葉田田,雁宿鳧棲,(禾亢)稻動香風冉冉.”這段話說的是納蘭家在京都北面,離皇家宮殿不遠.(魁三,指北鬥七星的前四星:天樞、天璇、天璣、天權.兩兩相近,成三對鄰近星象;“尺”即“天咫”,古代稱帝王所居之地.)可見淥水亭周圍波光粼粼,潭水清澈,荷葉掩映其間,有野鳥在這裏聚集棲息.池畔還有稻米飄香,真是好壹派淥水風光.這裏是納蘭公子精神的家園,情感的寄托.在淥水亭旁體會超然物外的感覺,是他所喜歡的,這符合他的性情.在翻閱朱彜尊的詞集時,發現壹篇文章是寫淥水亭的,題目是《臺城路淥水亭觀荷》,題目下的序言為“夏日同對巖、蓀友、西溟、其年、舟次、見陽、飲容若淥水亭”.年表與朱詞的時間對上了.(估計寫年表的人也是參照此詩為依據的)詞中寫到:“壹灣裂帛湖流遠,沙堤恰環門徑.岸劃青秧,橋連皂莢,慣得遊驄相並.林淵錦鏡,愛壓水虛亭,翠螺遙映.幾日溫風,藕花開遍鷺鷥頂.不知何者是客,醉眠無不可,有底心性.砑粉長箋,翻香小曲,比似江南風景,看來也勝.只少片夭斜,樹頭帆影.分我魚磯,淺莎吟到暝.”意思大致是說公子家亭子前的水從玉泉山裂帛湖遠遠的流淌而來,水邊堤岸環繞著門徑,郁郁蔥蔥的林木圍繞著明鏡般的碧水,水中映襯著遠處青翠的西山.和風吹來,碧水中搖曳著朵朵蓮花,鷺鷥悠閑地嬉戲期間,不似江南風光,勝似江南風光.公子在亭子裏寫了很多的文章,其中有幾篇是專門描寫亭子的,除了前面所提到的《淥水亭宴集詩序》,還有以下幾篇:“野色湖光兩不分,碧雲萬頃變黃雲.分明壹幅江村畫,著個閑亭掛夕曛.”(《淥水亭》)“壚邊喚酒雙鬟亞.春已到賣花簾下.壹道香塵碎綠蘋,看白袷親調馬.煙絲宛宛愁縈掛.剩幾筆晚晴圖畫.半枕芙蕖壓浪眠,教費盡鶯兒話.”(《秋千索淥水亭春望》)“水浴涼蟾風入袂,魚鱗觸損金波碎.好天良夜酒盈樽,心自醉,愁難睡,西南月落城烏起.”(《天仙子淥水亭秋夜》)第壹篇為詩,單單寫景;後兩篇為詞,壹寫春,壹寫秋,前者的主調是歡快的,但歡快中又帶著些許傷春的閑愁.後者則較前者的愁緒濃烈壹些,寫的是對愛人的思戀.兩者對讀,意味無窮.納蘭性德把屬於自己的別業命名為“淥水亭”,壹是因為有水,更是因為慕水之德以自比.並把自己的著作也題為《淥水亭雜識》.詞人取流水清澈、淡泊、涵遠之意,以水為友、以水為伴,在此療養,休閑,作詩填詞,研讀經史,著書立說,並邀客燕集,雅會詩書——壹個地道的文化沙龍.從眾好友文字中采集親自整合 謝絕商用.我們都愛公子容若望采納。
6. 關於納蘭性德的作文素材,急需納蘭性德是清代最為著名的詞人之壹。他的詩詞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的聲譽,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以“納蘭詞”為詞壇壹說而占有光采奪目的壹席之地。他所生活的滿漢融合的時期;他貴族家庭興衰關聯王朝國事的典型性;以及侍從帝王,卻向往平淡的經歷,構成特殊的環境與背景。加之他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的創作呈現獨特的個性特征和鮮明的藝術風格。 納蘭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正黃旗滿州人,大學士明珠長子,生長在北京。幼好學,經史百家無所不窺,諳悉傳統學術文化,尤好填詞。康熙十五年(1676)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後循遷至壹等。隨扈出巡南北,並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僅三十壹歲。
他的好詩句有:
休為西風瘦,痛飲頻搔首。
舊歡如在夢魂中,自然腸欲斷,何必更秋風。
莫恨流年似水,恨消殘蝶粉。
閑愁總付醉來眠,只恐醒時依舊到樽前。
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紅蕤欹側看斜陽。
人間所事堪惆悵,莫向橫塘問舊遊。
當時領略,而今斷送,總負多情。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裏憶平生。
粉香看又別,空剩當時月。月也異當時,淒清照鬢絲。
靜數秋天,又誤心期到下弦。
山壹程,水壹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壹更,雪壹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最愁人,燈欲落,雁還飛。
《長相思》、《如夢令》、《浣溪沙》、《蝶戀花》、《虐美人》
7. 關於納蘭容若的作文納蘭性德(1655-1685),滿族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是清代最為著名的詞人之壹。他的詩詞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的聲譽,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以“納蘭詞”在詞壇占有光采奪目的壹席之地。他生活於滿漢融合的時期,其貴族家庭之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他雖侍從帝王,卻向往平淡的經歷。這壹特殊的生活環境與背景,加之他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的創作呈現獨特的個性特征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這壹富於意境的佳作,是其眾多的代表作之壹。
納蘭性德
詩人落拓無羈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脫俗的秉賦,加之才華出眾,功名輕取的瀟灑,與他出身豪門,鐘鳴鼎食,入值宮禁,金階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構成壹種常人難以體察的矛盾感受和無形的心理壓抑。加之愛妻早亡,後續難圓舊時夢,以及文學摯友的聚散,使他無法擺脫內心深處的困惑與悲觀。對職業的厭倦,對富貴的輕看,對仕途的不屑,使他對凡能輕取的身外之物無心壹顧,但對求之卻不能長久的愛情,對心與境合的自然合諧狀態,他卻流連向往。他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與好友壹聚,壹醉,壹詠三嘆,然後便壹病不起,七日後於五月三十日(7月1日)溘然而逝。 納蘭性德雖然只有短短三十壹年生命,但他卻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詞人之壹。在當時詞壇中興的局面下,他與陽羨派代表陳維崧、浙西派掌門朱彜尊鼎足而立,並稱“清詞三大家”。然而與之區別的,納蘭性德是入關不久的滿族顯貴,能夠對漢族文化掌握並運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為稱奇的。 納蘭性德詞作現存348首(壹說342首),內容涉及愛情友誼、邊塞江南、詠物詠史及雜感等方面。盡管以作者的身份經歷,他的詞作數量不多,眼界也並不算開闊,但是由於詩緣情而旖旎,而納蘭性德是極為性真的人,因而他的詞作盡出佳品,倍受當時及後世好評。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就給其極高贊揚:“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壹人而已。”而況周頤也在《蕙風詞話》中譽其為“國初第壹詞手”。 納蘭性德24歲將自己的詞作結集為《側帽》後更名為《飲水》,後人多稱納蘭詞。縱觀納蘭性德詞風,清新雋秀、哀感頑艷,頗近南唐後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賞李煜,他曾說:“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貴重,李後主兼而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此外,他的詞也受《花間集》和晏幾道的影響。
8. 關於寫納蘭容若的作文精彩片段歷史上的花樣男子——周瑜和納蘭容若 我們都終將成為歷史,卻不壹定會成為歷史人物。
歷史人物首先要是個“人物”, 是可能流傳千古,其名其行被後人記住的人,即使不在正式的史書典藉之中,也會在士 大夫的筆端,鄉野的閑談中世代相傳。歷史人物少有不少求身後虛名的,甚至於為此顛 倒黑白,但後世如何評價總是不能掌握。
我喜歡的歷史人物不多,算起來真心實意地喜 歡的只有兩個。因為我的標準不但嚴格而且細致,少壹點都會打了折扣,全部符合的人 堪稱完人,可是這完人在世人眼裏卻遠稱不上完美甚至遠稱不上偉人,由此可知我的標 準多少有點不可理喻。
寫自己是自討苦吃,寫自己真心喜愛的人卻是樂事,神馳千載,想象他們在遙遠的 年代中的做為,為世上曾有這樣的人而心存感激,這是壹種奇異的精神享受。喜歡歷史 人物有三個好處,其壹是已成定局,沒有懸念沒有改變,再不可能讓妳失望。
現實中的 人要耗費妳的壹生去看他的壹生,不免累人;其二是輕松,再難過的事情寫在史書裏也 只是薄薄兩頁,發生在現實中卻驚天動地,不壹定承擔得起了。其三是不存擁有的奢望 和痛苦,只是全心地欣賞,就象欣賞任何從古流傳下來的無瑕珍品去欣賞這人世間曾經 有過的精彩人生。
所以這標準也只適合於古人,不能用來衡量身邊的人。身邊的人都稱 不上完美,即使他是的,也須由後人來評價,因為是古人,妳才可以極盡挑剔之能事, 而對於現實的人,這樣的標準無疑是太過苛刻近於瘋狂了。
兩個古人都是男子,我想這毋須解釋。 第壹個是周瑜。
三國兩晉之時是中國最風流瑰麗的年代,特立獨行的人比比皆是,何以獨喜口碑並 不甚佳的周瑜?要說的明白還得把我的標準壹壹列出來,實際上我也不知道是因為喜歡 了周瑜才立了這些標準還是因為他絲絲入扣地符合了我的標準才喜歡他。這些標準中有 俗而又俗的,也有無章可循的,想清楚列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還是由人而言之吧。
周瑜的生平可由三國中諸葛亮那篇假惺惺的祭文得知,祭文哀情雖假,內容倒是真 的:“吊君幼學,以交伯符;仗義疏財,讓舍以居。吊君弱冠,萬 *** 摶;定建霸業, 割劇江南。
吊君壯力,遠鎮巴丘;景升懷慮,討逆無憂。吊君豐度,佳配小喬;漢臣之 婿,不愧當朝。
吊君氣概,諫阻納質;始不垂翅,終能奮翼。吊君鄱陽,蔣幹來說;揮 灑自如,雅量高誌。
吊君宏才,文武籌略;火攻強敵,挽強為弱。想君當年,雄姿英發 ;哭君早逝,俯地流血。
昊天昏暗,三軍愴然;主為哀泣,友為淚漣。”這樣的人寧不 讓我為之淚漣而心折。
首先自然是“吊君豐度”,壹個相貌猥鎖之人再有驚世之才也不在我喜愛之列,比 如龐統。周瑜在三國裏出場尚且年青,已是“容顏秀麗、姿質風流”,世人多稱周郎, 小喬是當世美人,卻與周郎堪稱佳配,可見其相貌已非不俗可喻了。
但兩晉美男子會聚 ,從夏候玄、嵇康後可列出壹長列名單,可知僅有好相貌也不能讓人傾心,象武則天的 男寵張宗昌、張易之之流,即使“六郎面如桃花”也不過讓人作嘔而已;慷慨悲歌之士 前有古人後有來者,死後讓三軍愴然的有李廣,讓主為哀泣的有霍去病,讓友為淚漣的 更是不計其數,三者***有的雖然較少也絕非絕無僅有,對於其他人我也感佩但不會心儀 更不會喜愛至此,所以人格的因素不是主要的,周瑜的確受部眾愛戴,受孫權倚重,在 他死後數十年孫權仍將公謹作為第壹人推崇,他臨終之前推薦魯肅的拳拳之心讀之讓人 心碎,然而我想周瑜此人即使刻毒陰險,也不會在我心中損其分毫;火燒赤壁的豐功偉 業是必須的但不是全部,凡是青史有名者,誰無過人之處?凡是君王霸主之類的大功業 讓我望而生畏,那樣的人只是讓妳崇拜評說而不是讓人去喜歡的。大器晚成是讓我嘆氣 的壹種,對於酈食其、範曾、商山四皓壹類的老朽我缺乏興趣,好在少年得誌的古人更 多。
只是有學問失之柔弱,即使是仗劍而行的李白也不過還是壹介書生,我對詩人的喜 愛只限於詩詞本身,與其本人不甚相幹,我很愛《紅樓夢》,卻並不喜歡曹雪芹,太悲 劇和寒酸的角色讓我難有熱情。對於謀士壹群我更是不知所謂地討厭,象是巨堤下的蟲 蟻,除了陰謀沒有陽性;戰場上的武將我反而更為偏好,韓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氣 魄讓我傾倒,李廣“飛將軍”的神采讓我贊嘆,壹個男子的真性情只有在古戰場上才能 真正淋漓盡致地揮灑和釋放,我迷信這種陽剛,然而粗魯無華仍然是不夠的,所以《水 滸》中沒有壹個讓我舒服的人,林沖稍稍好壹點,但也稱不上文武雙才。
我喜愛的是“文武籌略”的人物,文得武得,並非是文會識字,武能耍劍就可以, 兩者並重且都有名證才可以,這樣壹要求,範圍就小了,辛棄疾、嶽飛都是能文能武的 人物,但壹偏於文而壹偏於武是顯而易見的。明代的王陽明無疑是這樣的壹個人,他的 學問出奇的好,仗也打得出色,清朝的曾國藩、左宗棠都是出將入相的人物,可我半點 不喜歡。
他們都太正統了,想起來都有黑白電影的感覺,因為沒有任何關於他們的綺麗 溫情的背景作為陪襯,長長的壹篇功勞簿看了讓人生厭。唐朝的李靖在文武全才之上又 比他們多了壹分長處,就是有巨眼。
9. 引用納蘭性德的高考滿分作文標簽:相思納蘭性德
山壹程,水壹程,身向榆關那半行,夜深千帳燈。 風壹更,雪壹程,裹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題記
這首詩是清代著名的大詩人納蘭性德所作,描寫了邊疆行軍途中思鄉記情的佳作。寫於康熙帝出山海關,紀念長白山。這首詩最令人敬佩的是纏綿而鈽土廢,柔情之中露出男子鎮守邊疆的慷慨報國之心。壹句“夜深千帳燈”不愧是千古名句。
“山壹程,水壹程”寄托的是親人送行的依依惜別情;“夜深千帳燈”催生的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烈烈壯懷情。這既可反映出詞人對故鄉依戀,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誌。“裹碎鄉心夢不成”的慧語可謂是水到渠成。
納蘭性德這首詞十分精儉、優美,令人回味無窮。細細品位之後,自己仿佛也如同詞中壹般,爬了壹座山,涉了壹程水,朝著峻險的山海關進發,天逐漸黑了,軍士們在專心而警覺地紮軍帳,身怕敵軍偷襲。天黑了,望不到邊的軍帳中點起了繁星的火把。
風壹陣陣亂來,雪壹陣陣下著,軍士們撥過了壹更壹更,吵得作者鄉心破碎,家鄉之夢難做成,在作者故鄉楞伽山,幾次聽到過有這樣聒耳的風雪聲。
這首詞既有韻律優美,民歌風味濃郁的壹面,如出水芙蓉純真清麗,又有含蓄沈澱、感情豐富的壹面,如來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