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尿血簡介

尿血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病證名·尿血 4.1 尿血的定義 4.2 尿血的癥狀 4.3 尿血的病因病機 4.4 尿血的辨證治療 4.4.1 下焦熱盛 4.4.1.1 癥狀 4.4.1.2 證候分析 4.4.1.3 治法 4.4.1.4 方藥治療 4.4.1.5 飲食療法 4.4.1.5.1 推薦食材 4.4.1.5.2 推薦食療方 4.4.1.6 針灸治療 4.4.2 下焦濕熱 4.4.2.1 癥狀 4.4.3 腎虛火旺 4.4.3.1 癥狀 4.4.3.2 證候分析 4.4.3.3 治法 4.4.3.4 方藥治療 4.4.3.5 飲食療法 4.4.3.5.1 推薦食材 4.4.3.5.2 推薦食療方 4.4.3.6 針灸治療 4.4.4 心肝火盛 4.4.4.1 癥狀 4.4.4.2 治法 4.4.4.3 方藥治療 4.4.4.4 針灸治療 4.4.5 脾不統血 4.4.5.1 癥狀 4.4.5.2 證候分析 4.4.5.3 治法 4.4.5.4 方藥治療 4.4.5.5 飲食療法 4.4.5.5.1 推薦食材 4.4.5.5.2 推薦食療方 4.4.6 腎氣不固 4.4.6.1 癥狀 4.4.6.2 證候分析 4.4.6.3 治法 4.4.6.4 方藥治療 4.4.6.5 飲食療法 4.4.6.5.1 推薦食材 4.4.6.5.2 推薦食療方 4.4.6.6 針灸治療 4.5 尿血的針灸治療 4.5.1.1 體針 4.5.1.2 耳針 4.6 尿血患者飲食禁忌 4.7 關於血證 5 經外奇穴名·尿血 5.1 尿血穴的定位 5.2 主治病癥 5.3 刺灸法 5.3.1 刺法 5.3.2 灸法 6 參考資料 附: 1 治療尿血的穴位 2 治療尿血的方劑 3 治療尿血的中成藥 4 尿血相關藥物 5 古籍中的尿血 1 拼音

niào xuè

2 英文參考

hematuria [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hematuria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hematuria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hematuria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概述

尿血:1.病證名;2.經外奇穴名。

4 病證名·尿血

尿血(hematuria[1][2])為病證名[3]。出《金匱要略·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又名溺血(出《黃帝內經素問·氣厥論》)、溲血(出《黃帝內經素問·四時刺逆從論》)。血證之壹[4]。是指排尿時尿液中有血的表現[5]。患者小便中混有血液甚至血塊,小便澀痛或無痛,隨出血量多少的不同,而使小便呈淡紅色、鮮紅色,或茶褐色[6][7]。

尿中有血,分為尿血及血淋兩種情況[6]。臨床上以排尿不痛或痛不明顯者稱為尿血;尿血而兼小便滴瀝澀痛者稱為血淋[6]。如《丹溪心法·尿血》說:“尿血,痛者為淋,不痛者為尿血。”

尿血的病位在腎及膀胱。其主要的病機是熱傷脈絡及脾腎不固。而熱傷脈絡之中又有實熱和虛熱之分;脾腎不固之中又有脾虛及腎虛之別。[6]

尿血可見於西醫的腎結核、尿路感染、尿路結石、腫瘤、某些血液病等病[3][7]。

4.1 尿血的定義

《中醫藥學名詞》(2004):尿血是指以尿血為主要表現的血證[2]。

《中醫藥學名詞》(2010):尿血是指以尿血或尿中帶血為主要表現的疾病[1]。

《中醫藥學名詞》(2013):尿血是指排尿時尿液中有血的表現[5]。

4.2 尿血的癥狀

血從尿道排出而無疼痛[3]。血從小便中排出,尿色因之而呈淡紅、鮮紅、紅赤,甚或夾雜血塊[2]。

4.3 尿血的病因病機

《醫學心悟》卷三:“心主血,心氣熱,則遺熱於膀胱,陰血妄行而溺出焉。又肝主疏泄,肝火盛,亦令尿血。”

《雜病源流犀燭·五淋二濁源流》:“尿血,溺竅病也。其原由於腎虛。”

尿血與心、肝、腎三經關系較為密切[3]。

尿血的主要病機是熱傷脈絡及脾腎不固[6]。

4.4 尿血的辨證治療 4.4.1 下焦熱盛

尿血·下焦熱盛證(hematuria with syndrome of heat exuberant in lower jiao[1])是指下焦熱盛,迫血妄行,以小便黃赤灼熱,尿血鮮紅,心煩口渴,面赤口瘡,夜寐不安,舌紅,脈數等為常見癥的尿血證候[8]。

4.4.1.1 癥狀

小便黃赤灼熱,尿血鮮紅,心煩口渴,面赤口瘡,夜寐不安,舌紅,脈數[6][9]。

4.4.1.2 證候分析

熱傷陰絡,血滲膀胱:熱邪盛於下焦,放小便黃赤灼熱。脈絡受損,血滲膀胱,故尿血鮮紅,熱擾心神則心煩,夜寐不安,火熱上炎,故面赤、口瘡。熱傷津液則口渴。舌紅,脈數屬熱證之象。[6][9]

4.4.1.3 治法

清熱瀉火,涼血止血[6]。

4.4.1.4 方藥治療

可用小薊飲子[備註]小薊飲子(《嚴氏濟生方》):生地黃、小薊、滑石、通草、炒蒲黃、淡竹葉、藕節、當歸、山梔、甘草加減治療。方中以小薊、生地、藕節、蒲黃涼血止血;梔子、木通、竹葉清熱瀉火;滑石、甘草利水清熱,導熱下行;當歸養血活血,***奏清熱瀉火,涼血止血之功。[6]

4.4.1.5 飲食療法 4.4.1.5.1 推薦食材

尿血·下焦熱盛證患者建議食用藕節、生地黃、竹葉、滑石、苦瓜、茯苓、綠豆等[9]。

4.4.1.5.2 推薦食療方

1.竹瀝粥(《食醫心鑒》):粳米100g加水適量煮粥,粥成時加入竹瀝水100mL,稍煮即成。每日1劑,早、晚分服。[9]

2.生地黃粥(《飲膳正要》):鮮生地黃100g切細,加水煮30分鐘,取汁,再煮壹次,取汁約200mL;粳米100g洗凈,先武火煮沸,轉文火熬至粥成時加入藥汁攪拌均勻。[9]

3.苦瓜炒豬肝(《中國食療大全》):豬肝250g洗凈,切片,加醬油腌制15分鐘,沸水沖淋,晾幹,與苦瓜100g同炒。[9]

4.4.1.6 針灸治療

尿血取中極、關元、三陰交、下巨虛、腎俞、膀胱俞[10]。

4.4.2 下焦濕熱

尿血·下焦濕熱證(hematuria with syndrome of dampheat in lower jiao[1])是指濕熱下註,迫血妄行,以小便淋漓灼痛,尿中見血,大便腥臭稀溏,小腹脹痛,身熱口渴,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等為常見癥的尿血證候[8]。

4.4.2.1 癥狀

小便淋漓灼痛,尿中見血,大便腥臭稀溏,小腹脹痛,身熱口渴,舌紅,苔黃膩,脈滑數[8]。

4.4.3 腎虛火旺

尿血·陰虛火旺證(hematuria with syndrome of exuberant fire due to yin deficiency[1])是指陰虛火旺,迫血妄行,以尿血,骨蒸潮熱,口燥咽幹,煩躁失眠,盜汗,便秘,舌紅少津,脈細數等為常見癥的尿血證候[8]。

4.4.3.1 癥狀

患者小便短赤帶血,頭暈目眩耳鳴,神疲,顴紅,骨蒸潮熱,口燥咽幹,煩躁失眠,腰膝酸軟,盜汗,便秘,舌質紅,少津,脈細數[6][9][3][8]。

4.4.3.2 證候分析

虛火熾盛,灼傷絡脈:腎陰虧虛,虛火內熾,灼傷脈絡,故小便短赤帶血。腎陰虧乏,髓海不足,故頭暈耳鳴。腎虛失養故腰膝酸軟,神疲。虛火上炎故顴紅,潮.熱。舌質紅,脈細數為陰虛火旺之象。[6][9]

4.4.3.3 治法

滋陰降火,涼血止血[6]。

4.4.3.4 方藥治療

可用保陰煎、知柏地黃丸合小薊飲子治療[3]。

可用知柏地黃丸[備註]知柏地黃丸(《醫宗金鑒》):知母、黃柏、熟地黃、山萸肉、山藥、茯苓、丹皮、澤瀉加減治療。方中以地黃丸滋補腎陰,“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知母、黃柏滋陰降火。可加旱蓮草,大小薊、藕節、蒲黃等涼血止血。[6]

4.4.3.5 飲食療法 4.4.3.5.1 推薦食材

尿血·陰虛火旺證患者建議食用山藥、山茱萸、杜仲、肉蓯蓉、鴨肉、鯧魚、黑豆、百合、海參等[9]。

4.4.3.5.2 推薦食療方

1.杜仲腰花湯(《中國食療大全》):杜仲25g,豬腰壹副,肉蓯蓉15g,豬腰洗凈剖開去筋膜,將碾碎藥物放入豬腰內紮緊,煮熟去藥渣,加入調料,吃豬腰喝湯。[9]

2.山藥粥:鮮山藥100g洗凈,去皮,切片;粳米100g洗凈,放入鍋內,加水適量,武火煮沸,文火煮至半熟,加入山藥片、白糖熬煮成粥。[9]

3.蝦子海參(《中國食療大全》):海參200g發透,去內臟,切刀花,蝦子15g洗凈,蒸10分鐘。起油鍋同炒。[9]

4.4.3.6 針灸治療

酌選中極、腎俞、關元、足三裏、梁丘、三陰交等穴[7]。陰虛火旺加太溪、陰谷[7]。

4.4.4 心肝火盛 4.4.4.1 癥狀

心肝火盛者,可伴見虛煩不眠,舌咽作痛,少腹脹滿,脅肋刺痛,口苦耳聾等[3]。

4.4.4.2 治法

以清熱為主[3]。

4.4.4.3 方藥治療

可用導赤散、清腸湯、龍膽瀉肝湯等治療[3]。

4.4.4.4 針灸治療

酌選中極、腎俞、關元、足三裏、梁丘、三陰交等穴[7]。心火亢盛加勞宮、然谷[7]。

4.4.5 脾不統血

尿血·脾不統血證(hematuria with syndrome of failure of spleen to control blood[1])是指脾氣不足,氣不統血,以久病尿血,甚或兼見齒衄、肌衄,食少,腹脹,便溏,體倦乏力,氣短聲低,面色不華,舌淡,脈細弱等為常見癥的尿血證候[8]。

4.4.5.1 癥狀

患者久病尿血,甚或兼見齒衄、肌衄,食少,腹脹,便溏,面色不華,體倦乏力,氣短聲低,舌質淡,脈細弱[6][9][8]。

4.4.5.2 證候分析

中氣虧虛,統血無力,血滲膀胱:脾氣虧虛,統血無力,血不循經,故見尿血甚或齒衄、肌衄。脾虛運化失職,氣血生化乏源,故食少,體倦,氣短聲低,面色不華。舌質淡,脈細弱為氣血虧虛,血脈不充之象。[6][9]

4.4.5.3 治法

補脾攝血[6]。

4.4.5.4 方藥治療

可用歸脾湯[備註]歸脾湯(《嚴氏濟生方》):黨參、黃芪、白術、茯神、酸棗仁、龍眼、術香、炙甘草、當歸、遠誌、生姜、大棗加減治療。可加熟地、阿膠、仙鶴草、槐花等養血止血。氣虛下陷而見少腹墜脹者,可加升麻、柴胡,配合原方中的參、芪、術以起到益氣升陽的作用。[6]

對於有氣虛下陷表現者,亦可采用補中益氣湯[備註]補中益氣湯(《脾胃論》(《李東垣醫書十種》摘出)(《李東垣醫書十種》摘出)(《李東垣醫書十種》摘出)):人參、黃芪、白術、甘草、當歸、陳皮、升麻、柴胡加減。[6]

4.4.5.5 飲食療法 4.4.5.5.1 推薦食材

尿血·脾不統血證患者建議食用黨參、茯苓、當歸、黃芪、山藥、扁豆、薏苡仁、芡實等[9]。

4.4.5.5.2 推薦食療方

1.白扁豆粥(《延年秘旨》):白扁豆60g洗凈,粳米100g洗凈,放入鍋內,加水適量,武火煮沸,文火熬煮成粥。[9]

2.白茯苓粥(《仁齋直指方》):粳米100g洗凈,與白茯苓粉15g放入鍋內,武火煮沸,文火煮爛。[9]

3.黃芪鱸魚湯(《中國食療大全》):鱸魚250g,去鱗及內臟,洗凈,黃芪30g洗凈,同放入砂鍋內,加水、料酒、鹽、蔥、姜,武火煮沸,文火燒熟。[9]

4.4.6 腎氣不固

尿血·腎氣不固證(hematuria with syndrome of unconsolidated kidney qi[1])是指腎氣虧虛,固攝失職,以久病尿血,甚或兼見齒衄、肌衄,食少,體倦乏力,氣短聲低,面色不華,耳鳴,腰膝酸軟,舌淡,脈細弱常見癥的尿血證候[8]。

4.4.6.1 癥狀

患者久病尿血,色淡紅,甚或兼見齒衄、肌衄,頭暈耳鳴,面色萎黃,精神困憊,氣短聲低,腰脊酸痛,耳鳴,飲食減少,舌質淡,脈沈弱或細弱[6][3][8][9]。

4.4.6.2 證候分析

腎虛不固,血失藏攝:勞倦或久病及腎,腎氣不固,封藏失職,血隨尿出,故久病尿血。腎氣虧虛,腎精不足,失於濡養,故精神困憊,腰脊酸痛,頭暈耳鳴。舌質淡,脈沈弱為腎氣虛衰之象。[6][9]

4.4.6.3 治法

補益腎氣,固攝止血[6]。

健脾補腎,益氣攝血。[3]

4.4.6.4 方藥治療

可用補中益氣湯、無比山藥丸等方健脾補腎,益氣攝血[3]。

可用無比山藥丸[備註]無比山藥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山藥、肉蓯蓉、熟地黃、山茱萸、茯神、菟絲子、五味子、赤石脂、巴戟天、澤瀉、杜仲、牛膝加減治療。方中以熟地、山藥、山茱萸、淮牛膝補腎益精;肉蓯蓉、菟絲子、杜仲、巴戟溫腎助陽;茯苓健脾;五味子、赤石脂益氣固澀。可加仙鶴草、蒲黃、槐花、紫珠草等止血,必要時再加牡蠣、金櫻子、補骨脂等固澀止血。腰脊酸痛,畏寒神怯者,可加鹿角片、狗脊溫補督脈。[6]

4.4.6.5 飲食療法 4.4.6.5.1 推薦食材

尿血·腎氣不固證患者建議食用山藥、牛膝、肉蓯蓉、茯苓、羊肉、杜仲、豬腰等[9]。

4.4.6.5.2 推薦食療方

1.羊肉粥(《飲膳正要》):新鮮精羊肉100g,粳米100g。將羊肉洗凈,切成肉塊,同粳米煮粥。放溫服用。[9]

2.杜仲腰花湯(《中國食療大全》):杜仲25g,豬腰壹副,肉蓯蓉15g,豬腰洗凈剖開去筋膜,將碾碎藥物放入豬腰內紮緊,煮熟去藥渣,加入調料,吃豬腰喝湯。[9]

3.蓯蓉鹿肉(《中國食療大全》):鹿肉250g,肉蓯蓉10g浸酒去皮切片,淫羊藿10g取汁,起油鍋,同炒。[9]

4.4.6.6 針灸治療

可針灸並用,針用補法,重用灸法。穴取氣海、關元、膻中、脾俞、膈俞、足三裏、隱白、孔最等。[10]

4.5 尿血的針灸治療

註意:針灸治療出血癥有壹定療效,但須診明出血原因,予以針對性治療[7]。出血嚴重者,應及時采用綜合療法急救[7]。

4.5.1.1 體針

酌選中極、腎俞、關元、足三裏、梁丘、三陰交等穴[7]。陰虛火旺加太溪、陰谷;心火亢盛加勞宮、然谷[7]。

4.5.1.2 耳針

取下屏尖、腦及出血相應部位和器官等,中等 *** [7]。

4.6 尿血患者飲食禁忌

尿血患者禁忌大寒大熱的食物,如蔥、蒜、辣椒、生魚蟹等,慎啤酒及各種冷飲[11]。

4.7 關於血證

血證(blood disease[2]、blood syndrome[1])為病證名[12]。見清·唐容川著《血證論》。是出血性疾病的統稱[1][2]。凡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於口鼻諸竅,或下泄於前後二陰,或滲出於肌膚所形成的疾患,統稱為血證[13]。如吐血、嘔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及外傷出血、婦科經帶胎產出血等[12]。其中鼻衄、齒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等血證為內科所常見。

血證可由外感、內傷的多種原因引起,而基本病機可以歸納為火熱薰灼及氣虛不攝兩大類。在火熱之中有實火、虛火之分,在氣虛之中有氣虛及氣損及陽之別。證候的虛實方面,由火熱亢盛所致者屬實證;由陰虛火旺及氣虛不攝所致者屬虛證。治療血證主要應掌握治火、治氣,治血三個基本原則。實火當清熱瀉火,虛火當滋陰降火;實證當清氣降氣,虛證當補氣益氣。各種血證應酌情配伍涼血止血、收斂止血或活血止血的方藥。[13]

現中醫臨床也有將血液系統疾病作血證專科者[12]。

詳見血證條。

5 經外奇穴名·尿血

尿血為經外奇穴名[4]。出《備急千金要方》。《經外奇 *** 譜》列作奇穴[4]。

5.1 尿血穴的定位

尿血穴位於第七胸椎棘突旁開5寸處[4]。

5.2 主治病癥

尿血穴主治尿血[4]。

5.3 刺灸法 5.3.1 刺法

壹般斜刺0.5~0.8寸[4]。

5.3.2 灸法

可灸[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