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語言規範與語言發展之間有什麽關系?

語言規範與語言發展之間有什麽關系?

語言規範與語言變異相輔相成

語言的規範和語言的變異之間有什麽關系呢?我們說,語言是在規範中變異,在變異中規範。語言的規範和變異都是推動語言發展的力量。

我們知道,語言的發展是壹個約定俗成的過程。在語言的發展過程中,“三人成龍”的現象尤為普遍:原來不規範的語言,使用的人多了,就成為規範。原來規範的語言,用得少了就會變成不規範。

今年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增收了6000余條新詞,在增收新詞新義的同時,刪去了2000余條因陳舊而較少使用的詞語和意義,如“二百二(紅藥水)、假象牙(賽璐珞)”等。

在拿就拿網絡語言為例。網絡突飛猛進的發展,無疑對年輕人的“語言創造力”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誰偶然間或無意間用了壹個自己都莫名其妙的詞,第二天可能就成了流行語。《文藝爭鳴》雜誌社編審、《漢語的危機》壹書編者朱競認為,網絡語言如果用在文章裏,形成書面語言,是對漢語的壹種不尊重,應該對網絡語言的使用進行規範。教育部相關官員也反對高考用“網語”。但是,與此同時,語言文字專家季恒銓2004年3月17日在漢參加“現代漢語規範化論壇”時表示,經過時間檢驗的、有生命力的網絡詞匯也應收入規範詞典。 季恒銓解釋說,在編纂《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時,北京曾流行過新詞“商標西瓜”———貼著商標的西瓜,後來又發現有“商標蘋果”、“商標橘子”,但過壹段時間後,人們說那些帶有商標的水果時不再特意加上“商標”了。這就意味著“商標西瓜”壹詞已被淘汰。如果過幾年後,網民們不再稱網上的女孩為“美眉”,就說明“美眉”這個詞語被淘汰了,就不會作為“規範”進入詞典了。

但是,目前社會上壹些人為求“創新”,生搬硬套成語為其所用,例如賣布的商家樹招牌“布言布語”,這就不符合人們的審美規律,和社會文化的發展趨勢,就不可能成為規範語言。

這是語言規範與變異促進語言發展的壹個很明顯的例子,由此可以說明兩者關系的密不可分。我們談到語言的規範,不能不談到語言的變異,語言的規範是在語言變異的基礎上進行的。我們談到語言變異的時候,也不能夠離開語言規範,語言的變異不是漫無目的毫無規則的,只有經過規範的符合人類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變異語言,才能夠真正起到推動語言發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