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用“氣概”可以造什麽句子?

用“氣概”可以造什麽句子?

中國人民有戰勝壹切困難的英勇氣概。

這支歌表達了中國人民豪邁的氣概。

他的壯舉顯示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英雄氣概。

人民解放軍在抗洪救災中顯示了不屈不撓的英雄氣概。

《我為祖國獻石油》這支歌唱出了中國石油工人的豪邁氣概。

我很喜歡妳這種大義凜然的大男子氣概。

他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使敵人大為震驚。

毛澤東的詩詞,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大氣磅礴,有英雄氣概。

方誌敏氣沖霄漢的大無畏氣概永遠激勵我。

劉胡蘭在敵人面前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永遠銘記在我心裏。

他那種不怕犧牲,勇攔驚馬的英雄氣概,令人永誌難忘。

在危急關頭,他常常會表現出***產黨人義薄雲天的英雄氣概。

中國人民誌願軍以氣壯山河的氣概橫掃美國侵略者。

即使環境惡劣,他仍舊不改壯誌淩雲的氣概,終於開創出壹番事業。

他以叱咤風雲的氣概深入虎穴,勇鬥頑敵。

氣概

氣概是壹個名詞,漢語詞匯。

拼音:qì gài

意思是正直豪邁的態度,或者在某種活動中或生存方式中表現出來的態度、舉動或氣勢。

近義詞:氣魄,氣態,氣勢,氣量,豪氣.氣派

基本解釋

1、正直、豪邁的態度。

要具備先烈們具有的那種氣概

2、在某種活動中或生存方式中表現出來的態度或氣勢

表現出男子漢氣概

現代漢語詞典解釋:在對待重大問題上表現的態度、舉動或氣勢(專指正直、豪邁)

相關評析

氣概”還是“氣慨”

“慨、概——按現代漢語,前壹個慨為感慨的慨,後壹個概為大概、概括的概。若從表面上理解,兩字難以通假。但若追根溯源,從本探討,古書中兩字可以通假。因它們原是音義同源而相生的字。本來慨是壯士不得誌、憂慨激昂之義。概或作槩,是扢(古沒切)用以平鬥斛,壹為形容詞,壹為名詞。《漢書·季布傳》:‘感概而自殺。’不用慨而用概。不知者以為是錯字或誤筆,其實二者是音同形近,義亦相通,可以假借。它們怎樣相通?慨是壯士不得誌,有憤恨不平之義。概為量米鬥斛的器,可用以平之。不平和求平,相反適相成,矛盾統壹,形成壹個整體。加以音同形近,自然義亦相通,可以假借。”(引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第467頁,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item/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