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女子手巧做女紅的詩句

女子手巧做女紅的詩句

1. 關於女紅的詩句

關於女紅的詩句 1. 描寫女紅的詩句有哪些

1.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出自唐朝詩人孟郊的《遊子吟》。

解釋:慈祥的母親手裏把著針線。 為將遠遊的孩子趕制新衣。 臨行她忙著縫得嚴嚴實實, 是耽心孩子此去難得回歸。 誰能說象小草的那點孝心, 可報答春暉般的慈母恩惠?

2.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誰愛風流高格調,***憐時世儉梳妝。敢將十指誇巧,不把雙眉鬥畫長。出自唐代詩人的秦韜玉的壹首 《貧女》。

解釋:我家中貧困自小就沒見過綾羅綢緞,到了婚嫁年齡本應是媒人踏破門檻的時候卻沒有媒人上門,想請媒人幫介紹卻更加暗自傷心。有誰喜愛我這種不合時宜的傳統打扮呢?大家都喜歡現下流行的“儉妝”。雖然我心靈手巧,但從不與別人比畫眉的的技巧。

3. 描寫女工的詩句不多。以上就是代表詩句。

4. 從養蠶栽棉到紡紗織布,從穿針引線到縫衣置服,是人類文明的壹大進步。在五千年的中華民族文明史中,紡織和服飾是兩朵艷麗奪目的奇葩,所以,與之密切相關的女紅活計,它的歷史應該是很悠久了。

5. 據考古發現,壹萬八千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山頂洞人已經使用骨針縫綴獸皮;距今七千多年的新石器時代,河姆渡人不但會使用骨針,而且會使用撚線和紡輪;而四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則出現了麻線和綢片,絲線和絲帶等原始的紡織品,這些都形成了女紅及其用品的雛形。

6. 我國三千多年的農業社會,不僅樹立了以農為本的思想,同時也形成了男耕女織的傳統,女子從小學習描花刺繡,紡紗織布,裁衣縫紉等女紅活計,在江南壹帶尤為重視。特別是到了明清時期,社會對於女性的要求,夫家對於擇妻的標準,都以“德,言,容,工”等四個方面來衡量之,其中的“工”即為女紅活計。再加上當時手工業高度發展,女紅在這個時期才從普遍的意義上真正廣泛的流行起來。

2. 關於女紅的詩詞

女紅——屬於中國民間藝術的壹環。

在過去多半是指女子的針線活方面的工作,像是紡織、編織、縫紉、刺繡、拼布、貼布繡、剪花、漿染等等,舉凡婦女以手工制作出的傳統技藝,就稱為“女紅”。中國女紅藝術的特點是講究天時、地利、材美與巧手的壹項藝術,而這項女紅技巧從過去到現在都是由母女、婆媳世代傳襲而來,因此又可稱為"母親的藝術"。

大體上分紡織、漿染、縫紉、刺繡、鞋帽、編結、剪花、面花、玩具等九類。 女紅,舊時指女子所做的紡織、縫紉、刺繡等工作和這些工作的成品。

“女紅”最初寫作“女工”,後來隨時代發展,人們更習慣用“女工”壹詞指代從事紡織、縫紉、刺繡等工作的女性工作者,它的本義反而被置於從屬地位,為避免混淆,人們用“紅”為“工”的異體,“女工”的本義被轉移到“女紅”壹詞上,而它本身則轉型成功,借另壹意義獲得重生。《現代漢語詞典》是這樣解釋的:舊時指女子所做的紡織,縫紉,刺繡等工作和這些工作的成品。

《辭海》的解釋要全面的多:女工,(1)亦作“女功”,“女紅”。舊指婦女所作的紡織,刺繡,縫紉等事。

(2)舊指做女紅的婦女。今泛指女工人。

女功,同“女工(1)”。文獻記載 《淮南子·齊俗訓》:“錦繡篡組,害女工者也。”

《禮記·郊特牲》:“黼黻文繡之美,疏布之尚,反女功之始也。” 《史記·貨殖列傳》:“太公勸其女功,極伎巧,通魚鹽。”

《漢書·哀帝紀》:“齊三服官,諸官織綺繡,難成,害女紅之物,皆止,無作輸。” 顏師古註引如淳曰:“紅亦工也。”

吳質《在元城與魏太子箋》:“女工吟詠於機杼。” 《桃花扇·棲真》:“庸線懶針,幾曾作女紅。”

歷史 從養蠶栽棉到紡紗織布,從穿針引線到縫衣置服,是人類文明的壹大進步。在五千年的中華民族文明史中,紡織和服飾是兩朵艷麗奪目的奇葩,所以,與之密切相關的女紅活計,它的歷史應該是很悠久了。

據考古發現,壹萬八千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山頂洞人已經使用骨針縫綴獸皮;距今七千多年的新石器時代,河姆渡人不但會使用骨針,而且會使用撚線和紡輪;而四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則出現了麻線和綢片,絲線和絲帶等原始的紡織品,這些都形成了女紅及其用品的雛形。我國三千多年的農業社會,不僅樹立了以農為本的思想,同時也形成了男耕女織的傳統,女子從小學習描花刺繡,紡紗織布,裁衣縫紉等女紅活計,在江南壹帶尤為重視。

特別是到了明清時期,社會對於女性的要求,夫家對於擇妻的標準,都以“德,言,容,工”等四個方面來衡量之,其中的“工”即為女紅活計。再加上當時手工業高度發展,女紅在這個時期才從普遍的意義上真正廣泛的流行起來。

作為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女紅活計,在古代的藝術作品中亦有所反映,最膾炙人口的詩賦,莫過於唐朝詩人孟郊的《遊子吟》了:“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這首千百年來被人們用來勉勵自己知恩圖報的絕妙好詩,同時也描述了慈母為兒子縫衣納衫做女紅的畫面。

同是唐代的另壹位詩人秦韜玉,壹首《貧女》詩,把壹位擅長針黹的女紅巧手貧家女的閨怨刻畫的淋漓盡致,同時還抒發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情感:“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誰愛風流高格調,***憐時世儉梳妝。

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鬥畫長。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在繪畫作品中反映女紅圖景的,最早的可追溯到唐代畫家張萱的《搗練圖》;再有河北井陘縣出土的金代墓室中的粉繪《搗練圖》。

它們分別再現了宮廷和民間的女紅場景。清代畫家任薰所繪的繡花仕女扇面,則展示了壹位古代千金小姐以繡房女紅為消遣,養性的奢華生活。

另外,有關女紅的神話傳說,名人逸事亦不少。戰國時期荀子的《蠶賦》和晉代幹寶《搜神記》中都有蠶神馬頭娘的神話;明代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中有關於織女的傳說;孟母用停機斷織比喻廢學來教育孟子的故事,被漢代的劉向編進了《列女傳》中;元末明初陶宗儀所著《南村輟耕錄》中記載了元代女紡織家黃道婆的事跡。

當然,自古以來的女紅高手亦是層出不窮。據說三國時期的吳王趙夫人就有“三絕”絕活:可在指間以彩絲織成龍鳳之錦是為“機絕”;能用針線在方帛之上繡出“五嶽列國”地圖是為“針絕”;又以膠續絲發作羅絲輕幔是為“絲絕”。

相傳唐代永貞元年有壹奇女子盧眉娘,年僅十四就能在壹尺絹上繡七卷《法華經》,字僅粟粒之大,且點劃分明,然品題章句,竟無遺漏。到明代,上海的顧繡出類拔萃,名揚四海,其中的刺繡高手代表人物為韓希孟。

清末民初也有壹位較出名的女紅刺繡專家沈壽,曾入宮廷傳授繡藝,辦過繡校和女紅傳習所,為了更好的研究刺繡,甚至還東渡日本考察。另有《雪宦繡譜》女紅專著出版問世,影響深遠。

在服飾方面,登峰造極的服裝恐怕莫過於皇宮貴族的龍袍官服,鳳冠霞帔了。然而,令人感到遺憾的是,隨著時光的流逝,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機械化替代了手工活,女紅也因此受到很大沖擊,原本小姐丫頭,姑娘太太做女紅活計必備的那些女紅用具如:剪刀熨鬥針線盒,頂針量具繞。

3. 關於女紅的詩歌

現代漢語詞典》是這樣解釋的:舊時指女子所做的紡織,縫紉,刺繡等工作和這些工作的成品。

《辭海》的解釋要全面的多:女工,(1)亦作“女功”,“女紅”。舊指婦女所作的紡織,刺繡,縫紉等事。(2)舊指做女紅的婦女。今泛指女工人。女功,同“女工(1)”。

文獻記載

《淮南子·齊俗訓》:“錦繡篡組,害女工者也。”

《禮記·郊特牲》:“黼黻文繡之美,疏布之尚,反女功之始也。”

《史記·貨殖列傳》:“太公勸其女功,極伎巧,通魚鹽。”

《漢書·哀帝紀》:“齊三服官,諸官織綺繡,難成,害女紅之物,皆止,無作輸。”

顏師古註引如淳曰:“紅亦工也。”

吳質《在元城與魏太子箋》:“女工吟詠於機杼。”

《桃花扇·棲真》:“庸線懶針,幾曾作女紅。”

4. 有哪些形容女子心靈手巧的詩詞

1)詠繡障(唐·胡令能)

日暮堂前花蕊嬌

爭拈小筆上床描

繡成安向春園裏

引得黃鶯下柳條

2)繡(唐·羅隱)

壹片絲羅輕似水 洞房西室女工勞

花隨玉指添春色 鳥逐金針長羽毛

蜀錦謾誇聲自責 越綾虛說價猶高

可中用作鴛鴦被 紅葉枝枝不礙刀

3)九張機(宋·無名氏)

壹張機

采桑陌上試春衣

風晴日暖慵無力

桃花枝上

啼鶯言語

不肯放人歸

兩張機

行人立馬意遲遲

深心未忍輕分付

回頭壹笑

花間歸去

只恐被花知

三張機

吳蠶已老燕雛飛

東風宴罷長洲苑

輕綃催趁

館娃宮女

要換舞時衣

四張機

咿啞聲裏暗顰眉

回梭織朵垂蓮子

盤花易綰

愁心難整

脈脈亂如絲

五張機

橫紋織就沈郎詩

中心壹句無人會

不言愁恨

不言憔悴

只恁寄相思

六張機

行行都是耍花兒

花間更有雙蝴蝶

停梭壹晌

閑窗影裏

獨自看多時

七張機

鴛鴦織就又遲疑

只恐被人輕裁剪

分飛兩處

壹場離恨

何計再相隨

八張機

回紋知是阿誰詩

織成壹片淒涼意

行行讀遍

厭厭無語

不忍更尋思

九張機

雙花雙葉又雙枝

薄情自古多離別

從頭到底

將心縈系

穿過壹條絲

唵哈哈哈微三摩地梭哈

5. 描寫女子有才華的詩句

1、從來才女果誰儔,錯玉編珠萬斛舟。自言人比黃花瘦,可似黃花奈晚秋。

——張嫻婧《讀李易安〈漱玉集〉》

2、綠肥紅瘦有新詞,畫扇文窗遣興時。象管鼠須書草帖,就中幾字勝羲之。

——元·元淮《讀李易安文》

3、才逾蘇小,貌並王嬙.韻中生韻,香外生香。

4、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羅敷喜蠶桑,采桑城南隅。

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

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

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

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

耕者忘其犁, 鋤者忘其鋤。

——摘自漢樂府·陌上桑

6. 關於紅裙的詩句

1、燕趙多佳人 漢無名氏

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

被服羅裳衣,當戶理清曲。

2、竹枝詞 黃莘田

畫羅織扇總如雲,細草如泥簇蝶裙。

3、詠苧蘿山 李白

西施越溪女,出自苧蘿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

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閑。

皓齒信難開,沈吟碧雲間。

勾踐徵絕艷,揚蛾入吳關。

提攜館娃宮,杳渺詎可攀。

壹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

4、美女篇 曹植

美女妖且閑,采桑歧路間。

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

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

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瑯玕。

明珠交玉體,珊瑚間木難。

羅衣何飄搖,輕裾隨風還。

顧盼遺光彩,長嘯氣若蘭。

行徒用息駕,休者以忘餐。

借問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樓臨大路,高門結重關。

容華耀朝日,誰不希令顏?

媒氏何所營?玉帛不時安。

佳人慕高義,求賢良獨難。

眾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觀?

盛年處房室,中夜起長嘆。

5、雜詩 曹植

南國有佳人,容華若桃李。

6、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序 杜甫

絳唇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

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

7. 關於“宮女”的詩句有哪些

描寫“宮女”的詩句有“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這句話出自唐代著名詩人元稹的作品《行宮》“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這首短小精悍的五絕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雋永的詩味,傾訴了宮女無窮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詩人深沈的盛衰之感,在荒涼冷寞的古行宮,紅花盛開,正是壹年春好處之時,漫長的歲月,風雨的侵蝕,古行宮早變得荒敗不堪了,而當年入宮的紅顏少女,也在寂寞孤獨中苦熬了幾十個春秋,如今早已是白發蒼顏了。她們的青春在此葬送,她們悲怨的淚水在此流淌,她們面對著怒放的紅花在感嘆噓唏,這首短小精悍的五絕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雋永的詩味,傾訴了宮女無窮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詩人深沈的盛衰之感;

這首詩具有舉壹而反三,字少而意多的特點。四句詩,首句指明地點,是壹座空虛冷落的古行宮;次句暗示環境和時間,宮中紅花盛開,正當春天季節;三句交代人物,幾個白頭宮女,末句描寫動作,宮女們正閑坐回憶、談論天寶遺事。二十個字,地點、時間、人物、動作,全都表現出來了,構成了壹幅非常生動的畫面;

宮女們年輕時都是月貌花容,嬌姿艷質,這些美麗的宮女被禁閉在這冷落的古行宮之中,成日價寂寞無聊,看著宮花,花開花落,年復壹年,青春消逝,紅顏憔悴,白發頻添,如此被摧殘,往事不堪重省。然而,她們被禁閉冷宮,與世隔絕,別無話題,卻只能回顧天寶時代玄宗遺事,此景此情,令人淒絕。“寥落”、“寂寞”、“閑坐”,既描繪當時的情景,也反映詩人的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