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譯漢是碩士研究生入學英語試題閱讀理解的壹部分,其目的是測試考生正確理解書面英語材料的能力。《考研英語大綱壹》規定英譯漢通常是壹篇4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考生在25分鐘內,在對原文準確理解的基礎上,將5個劃線的英語部分準確、完整、通順地譯成漢語。
壹、英譯漢部分的命題基本原則
1.命題指導思想
《大綱》規定:英譯漢試題命題的基本原則是避免內容不健康的、帶有各種偏見的語言材料;試題無科學性錯誤;側重運用能力的考查。英譯漢部分的命題指導思想是適當降低英譯漢文章的難度,以便要求考生在對文章深層次理解的同時,掌握並運用最基本的英譯漢技巧。
2. 評分標準
研究生入學考試英譯漢的標準,壹是“忠於原文”,二是“通醫學考研論壇順”。所謂“忠於原文”,就是說譯文要準確地表達原文的內容和觀點,不得隨意增補,不能遺漏,不能加入自己的立場觀點。當然,“忠於原文”並不是要逐字逐句地機械地翻譯。過分拘泥於原文反而經常造成譯文的生澀難懂。“通順”,則是指譯文語言合乎漢語的規範和語言習慣,不要有語病、錯別字,力求做到明白曉暢。
命題小組制定的評分標準主要有:
第壹,如果句子譯文扭曲原文意思,其得分最多不得超過1分。也就是說,如果考生譯文和原文意思大相徑庭,或與原文意思相悖,即使漢語表達得再流利,得分也不能超過1分。
第二,如果出現兩種或兩種以上正確譯法,給分;其中壹種譯法錯誤者,酌情扣分,扣分最多不超過1分。某些考生做此部分試題的時候提供了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譯文。如果他提供的多種譯文都正確,則給分;如果提供的譯文中有壹種譯法錯誤,則酌情扣分,但是扣分不能超過1分。
第三,漢語錯別字,不個別扣分,按整篇累計扣分。在不影響意思的前提下,滿三個錯別字扣0.5分,無0.25扣分。
二、英譯漢試題材料的選取特點
通過對歷年試題的分析可知,英譯漢部分試題命制的材料主要取自社會生活、科普知識、文化教育這幾個方面。
社會生活主要涉及:法律教育、歐洲電視媒體、人口爆炸、噪音、兒童教育、資料收集、大學生、城市生活、辦公室、職業選擇、標準化教育、心理測試、歷史學家、行為科學和文化人類學。
科普方面主要有:核輻射、太陽能、電的應用、礦物燃料、電視、能源危機、智商、建築、技術和工具革新、科學研究取得進步的原因、天文科幻、未來世界等。
文化教育方面主要涉及廣義的教育、達爾文論智力、對“知識分子”的定義。
近十年英譯漢部分命題的文章篇幅不長,大約400詞左右,詞匯量壹般也沒有超出大綱規定的範圍。命題主要是對文章中的長難句,包含習慣用法的句子的理解及其翻譯。英譯漢部分的文章具有如下特點:
第壹,在用詞方面,往往用比較正式的詞。
第二,文章內容比較抽象、句子長、成分復雜(從句多,有時壹個句子中的從句竟有好幾個)。設置試題的句子平均長度是35詞。文章中的定語從句、賓語從句、被動語態、代詞指代和比較狀語從句是試題命制的重點。例如,代詞指代是指this,that,it,they等詞的指代。在文章中,它們往往不是單純地代表另壹個簡單名詞,而是出現代指上文或下文的壹件事、壹句話等復雜2014考研大綱的情況。比較狀語從句也很少是兩個事物數量、程度等具體方面的比較,取而代之的是指較為復雜的、抽象意義上的比較。
此外,此類文章的特點還體現在被動句數量非常多。這些特點給考生增添了很大難度。在翻譯這類文體時,要求譯成準確、簡潔、符合規範的中文。
三、英譯漢試題特點
1. 句子長且結構復雜、內容抽象。主要表現在句子字數多,從句多,並且有被動句、抽象名詞,給考生的理解帶來困難。
2. 文章摘自原版讀物或刊物。很多句子表意方式、語序方面體現了英語語言的習慣和特點,增加了試題的難度。
3. 劃線部分的理解與翻譯對上下文的依賴性很強。這樣命題的目的是要求考生在讀懂全文的基礎上對相關部分進行翻譯,這就是2002年試卷把英譯漢並入閱讀理解部分的原因。因此,考生在翻譯過程中要把準確理解原文的意義作為重要的環節去對待。
4. 試題中的詞匯壹詞多義現象比較多,要求考生根據句子考研培訓內容確定詞義後再對詞義進行引申。在翻譯時如果不考慮上下文的需要,照搬詞典的解釋,硬譯成漢語,將使譯文生硬,不能準確表達原文的意義。
5. 考題中的代詞,如this, that, it, they等情況復雜,往往不是單純地指代壹個簡單的名詞,而是指代上下文的壹件事或壹個觀點等,考生需要根據上下文準確把握其中的意思。尤其是當壹個代詞指代的是後面的內容時,較難把握,更需要考生仔細閱讀上下文了。
6. 考題需要翻譯的句子中往往含有壹些慣用句型或成語,如anything but(根本不),not so much…as…(與其……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