瘴氣指南方山林中濕熱蒸郁能致人疾病的有毒氣體,多指是熱帶原始森林裏動植物腐爛後生成的毒氣,容易引發瘧疾等傳染病。
瘧疾的病因是池沼地中的濕熱之氣,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瘴氣”。不僅如此,由於許多傳染病的發生地大都環境汙濁,氣味難聞,人們認為其病因是汙濁之氣,也稱“瘴氣”。
無論東方西方,古代醫學家最初都認為傳染病是由“瘴氣”所致。古羅馬著名的醫生蓋倫、中世紀意大利醫生夫拉卡斯特羅和十九世紀德國醫生海勒等在論述傳染病時,都認為其主要原因是“瘴氣”所致。
按照現代醫學的觀點,瘧疾是因瘧原蟲寄生於人體而引起的寄生蟲病。臨床上以間歇性發冷、發熱、貧血及肝脾腫大為特征,嚴重者可出現休克、多臟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惡性瘧主要發生在我國西南,如雲南、貴州,四川、海南島壹帶。過去所說的瘴氣,其實就是惡性瘧。
擴展資料:
多發季節
間歇熱似乎多在夏季發生,瘧疾似乎總在多水的池沼地區發生,嚴重腸疾多發地區的人似乎愛喝涼水。他們進壹步觀察,試圖尋找其中的邏輯聯系。
例如,無論什麽人進入池沼地區,都容易患瘧疾。於是,人們猜測瘧疾的病因是池沼地中的濕熱之氣,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瘴氣”。
不僅如此,由於許多傳染病的發生地大都環境汙濁,氣味難聞,人們認為其病因是汙濁之氣,也稱“瘴氣”。
但是“瘴氣”看不見摸不著,人們只能間接說明它們的存在,沒有能直接被科學家目證。即不能清清楚楚地看見真正的致病物,也就無法對其進行完全控制和預防,以及發現針對性的治療藥物。
百度百科——瘴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