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漢語字音中的元音或元音加收尾音,即聲母以外的部分,或聲母和介音以外的部分,稱“韻母”
“押韻”:詩詞歌賦句末(偶亦在句中)用同壹韻母的字,以使聲韻和諧,壹般用於偶句句尾,也稱韻腳。
我從壹個詩詞愛好者的角度在詞典義的基礎上向妳解釋:古詩詞中的“押韻”可以細說為詩中、詞中以及文中三處,古代和現代兩個時期。
1、詩中有古體詩和近體詩之分(這裏不詳講區別):近體詩偶句句尾(即每聯的最後壹字)必須押韻(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中的“霜”“鄉”兩字,這裏押“ang”,《詩韻新編》中屬十六“唐”韻,而“光”字的位置,可押可不押),古體詩則較為自由,可偶句押,也可隔句押,可以壹韻到底,也可中途換韻。詞比近體詩更為嚴格,有特定的押韻位置,但都在句尾。壹些押韻的文章類似,壹些句尾字有相同的韻母,但可以中途換韻,更為靈活。
2、古代和現代字的讀音有出入,所以壹些古詩是押韻的,但在今天讀來不上口(即韻母不同)(如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這壹聯句尾”斜“應押”a“,《詩韻新編》中押壹”麻“韻,而今讀此字為”xie“,似不押韻,實則是因為古代這字念"xia"是押韻的),正因如此,歷代韻書(按韻編排的字書,為寫作詩、賦、詞、曲者檢索韻字之用)都是發展的,《聲類》、《唐韻》、《洪武正韻》、《韻略易通》都是各朝各代為適應漢字讀音的變遷而不斷改編的。到了近代,有五四運動之後的《中華新韻》,現在壹般作詩詞以《詩韻新編》為準。
所以關於妳”押的什麽韻“的問題,壹般按照《詩韻新編》的編排,將韻母相同的字分到壹起(如瓜、花、家、他同屬”壹麻“韻,沖、東、空、總同屬”十八東“韻),有了”壹麻“到”十八東“十八個韻目,即十八種韻。如果妳有興趣,想知道具體十八種的內容,妳可以上網搜索或者追問我也行,夜深了我就不再贅述。
另外,高中課本語文選修課老師應該會講”韻“的知識(我是人教版,有這種課文)。
冬夜手打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