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想說又停止不說。形容有難言的苦衷。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八卷:“事在兩難,欲言而止。”
〖示例〗清·蒲松齡《聊齋誌異》:“語甚淒楚,驚問之,欲言而止者再。”
近義詞 有苦難言
用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形容有難言的苦衷
吞吞吐吐 ( tūn tūn tǔ tǔ )
解 釋 想說,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說。形容說話有顧慮。
出 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五回:“妳壹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妳把我作何等人看待?”
用 法 聯合式;作謂語、賓語、補語;含貶義
詞 目: 閃爍其詞
註 音: shǎn shuò qí cí
解 釋:言語遮遮掩掩,吞吞吐吐。
出 處:《痛史》第二五回:“或者定伯故意閃爍其詞,更未可定。”
口若懸河 ( kǒu ruò xuán hé )
作褒義詞
解 釋 若:如,像;懸河:瀑布。講話像瀑布傾瀉,滔滔不絕。形容能說會辯,口才很好,口齒伶俐.
出 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郭子玄語議如懸河瀉水,註而不竭。”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知縣見他說的口若懸河,又是本朝確切賊,不由得不信。”
用 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妙語連珠 ( miào yǔ lián zhū )
解 釋 連珠:串珠。巧妙風趣的話壹個接壹個。
用 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分句;含褒義
示 例 他~地發言讓大家捧腹大笑
近義詞 妙語雙關
反義詞 廢話連篇
高談闊論
①見地高超、範圍廣泛地談論。
②大發議論;漫無邊際地談論。含貶義。
出 處 唐·呂巖《徽宗齋會》:“高談闊論若無人,可惜明君不遇真。”
用 法 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示 例 柳青《創業史》第二部第八章:“生寶同誌的草棚屋卻蠻熱鬧,開什麽會呢?~”
近義詞 誇誇其談、侃侃而談
反義詞 壹言不發、沈默寡言
眉飛色舞 ( méi fēi sè wǔ )
解 釋 色:臉色,表情。形容人非常得意興奮的樣子。
出 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壹回:“王鄉紳壹聽此言,不禁眉飛色舞。”
用 法 聯合式;作謂語、狀語、補語;形容人得意的神態
示 例 他~的,壹定有喜事
近義詞 眉開眼笑
反義詞 愁眉苦臉
就這些啦~~~還需要什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