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唐詩和宋詞的各大流派及代表人物

唐詩和宋詞的各大流派及代表人物

在我們這個詩的國度,幾千年來,詩歌壹直是文學史的主流。

詩是怎麽樣產生的呢?原來在文學還沒形成之前,我們的祖先為把生產鬥爭中的經驗傳授給別人或下壹代,以便記憶、傳播,就將其編成了順口溜式的韻文。據聞壹多先生考證.[詩]與[誌]原是同壹個字,[誌]上從[士],下從[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實際就是記憶。文字產生以後,有了文學的幫助,不必再死記了,這時把壹切文字的記載叫[誌]。誌就是詩。在心為誌,發言為詩。

歌的稱謂又是怎樣來的呢?詩和歌原不是壹個東西,歌是人類的勞動同時產生的,它的產生遠在文學形成之前,比詩早得多。考察歌的產生,最初只在用感嘆來表示情緒,如啊、兮、哦、唉等,這些字當時都讀同壹個音:"啊"。歌是形聲字,由"可"得聲。在古代[歌]與[啊]是壹個字,人們就在勞動中發出的[啊]叫作歌。因此歌的名字就這樣沿用下來。

既然詩與歌不是壹回事,後來為什麽又把二者連在壹起以[詩歌]並稱呢?這只要弄清楚它們的關系就明白了。歌,最初只用簡單的感嘆字來表示情緒,在語言產生之扣,人類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逐步深化,情緒更加豐富,用幾個感嘆字表達遠遠不夠用了。於是在歌裏加進實詞,以滿足需要。在文字產生之後,詩與歌的結合又進了壹步,用文字書寫的歌詞出現。這時,壹支歌包括兩個部分:壹是音樂,二是歌詞,音樂是抒情的,歌詞即詩,是記事的。這就是說,詩配上音樂就是歌,不配音樂就是詩。最初的詩都能配上音樂唱,歌就是詩,詩就是歌。關於詩與歌的結合,我國古籍中很早就有論述。

《毛詩序》:"在心為誌,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尚書》:"詩言誌,歌永言"這便形象地指出了詩與歌的內在聯系。由於這種情況,後來人們就把詩與歌並列,稱為[詩歌],目前,詩歌已經成為詩的代名詞了。 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壹種。它始於梁代,形成於唐代而極盛於宋代。據《舊唐書》上記載;“自開元(唐玄宗年號)以來,歌者雜用胡夷裏巷之曲。”由於音樂的廣泛流傳;當時的都市裏有很多以演唱為生的優伶樂師,根據唱詞和音樂拍節配合的需要,創作或改編出壹些長短句參差的曲詞,這便是最早的詞了。從敦煌曲子詞中也能夠看出,民間產生的詞比出自文人之筆的詞要早幾十年。

唐代,民間的詞大都是反映愛情相思之類的題材,所以它在文人眼裏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被視為詩余小道。只有註重汲取民歌藝術長處的人,如白居易、劉禹錫等人才寫壹些詞,具有樸素自然的風格,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以脂粉氣濃烈的祟尚濃辭艷句而馳名的溫庭筠和五代“花間派”,在詞發展史上有壹定的位置。而南唐李後主被俘虜之後的詞作則開拓壹個新的深沈的藝術境界,給後世詞客以強烈的感染。

到了宋代,通過柳永和蘇軾在創作上的重大突破,詞在形式上和內容上得到了巨大的發展。盡管詞在語言上受到了文人詩作的影響,而典雅雕琢的風尚並沒有取代其通俗的民間風格。而詞的長短句形式更便於抒發感情,所以“詩盲誌,詞抒情”的這種說法還是具有壹定根據的。

詞,大體上可分類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婉約派的詞,其風格是典雅涪婉、曲盡情態;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晏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幾道的“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傑作,藝術上有可取之處。豪放詞作是從蘇軾開始的。他把詞從娛賓遺興的天地裏解助出來,發展成獨立的抒情藝術。山川勝跡、農舍風光、優遊放懷、報國壯誌,在他手裏都成為詞的題材,使詞從花間月下走向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從我們今天讀者的情趣來看,象“大江東去”之類的豪放派的作品更易於接受。

詞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壹90字)和長調(91字以上,最長的詞達240字)。壹首詞,有的只壹段,稱為單調;有的分兩段,稱雙調;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稱三疊或四疊。

詞有詞牌。詞牌的產生大體有以下幾種情況:沿用古代樂府詩題或樂曲名稱;如《六州歌頭》;取名人詩詞句中幾個字,如《西江月》;據某壹歷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嬌》;還有名家自制的詞牌。詞發展到後來逐漸和音樂分離,而成為壹種獨立的文體。宋詞的流派

1.

a.婉約派:北宋初年,受到晚唐、五代的詞風影響,以婉約為主。這類詞作以小令為主,辭句婉麗,內容偏重男女之情,遊子思鄉之嘆,遠人別離之恨。格調含蓄婉約,後世推為詞的正宗。

b.豪放派:此派之詞是北宋詞壇之大突破。這類作品,氣勢豪邁,意境清新,不拘音律,隨意抒寫。題材廣泛,內容或抒發感情,或議論說理,境界較婉約派擴大,感情亦較奔放。

c.格律派:格律派詞人多精通音律,能自創新詞調,作品格律嚴謹,音調諧美,辭句工巧典麗,內容以抒情和詠物為主。

2. 宋詞的代表作家作家 時代 風格特色 詞集名稱

李煜 字重光,世稱李後主 五代 前期反映宮庭生活,格調華麗後期傾訴亡國之痛,格調哀怨 《南唐二主詞》

柳永 字耆卿,初名三變 北宋 多寫都市繁榮生活工於羈旅行役擅寫長調語言顯淺平易 《樂章集》

蘇軾 字子瞻,號東坡居士 北宋 不喜剪裁以就聲律以詩為詞,詞境擴大筆力縱橫,氣勢磅薄 《東坡樂府》

周邦彥 字美成,號清真居士 北宋 格律精嚴,頗有法度多以唐人詩語入詞,懷古傷今擅寫詠物之作 《清真集》(又名《片玉詞》)

李清照 號易安居士 北/南宋 前期多反映閨情,感情真摯細膩後期多寫漂泊流離之痛苦 《漱玉詞》

辛棄疾 字幼安,號稼軒 南宋 意境雄奇闊大,瑰麗奇偉擅以民間口語入詞擅於用典擅寫農村風光 《稼軒長短句》

姜夔 字堯章,號白石道人 南宋 擅創新調(自度曲)多記遊、詠物之作音調諧婉,辭句精美,結構嚴密 《白石道人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