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境界是通過所謂的修行而得到的壹種體會和感悟,不過大多數是脫離實際的幻想而已,是假大空的表現。而且佛教中那些有“境界”的人,除了裝模作樣地、人雲亦雲地胡暈八侃玩弄文字遊戲之外,從來就沒有用事實來證明自己的境界。佛教偉大、光榮、正確理論體系從來沒有給人民和社會帶來真正的幸福和快樂,只是培養了壹些餓著肚子的孔乙己而已,嚴重地扭曲了正常的人性,吞噬了人類應該具有的基本價值觀。
壹旦成為佛教的信眾,佛教精細的、繁多的理論會把他們完全帶入到自我矮化、自我貶低、自我怨恨的境地。信眾們對於自身遭遇的那些不幸和苦難,完全歸咎於自身的不圓滿、過去的造業、前世的作惡,於是百姓從心底徹底喪失了抗爭的願望,徹底喪失了人類的基本價值觀、徹底喪失了對於生活中的艱難困苦進行反擊和反抗的能力。進而使得整個社會生產力大幅倒退。最嚴重的時候能夠影響到政府的行政能力,唐武宗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這種現象。
境界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已經成為了壹個神秘的詞匯,使得人們對他敬畏有加,使得人們認為只要有了境界就會成功,完全忘記了社會實踐的基礎作用,無實踐、無境界!估計這與釋迦牟尼極力地反對勞動,只講精神上空洞的修行有關!境界這個詞應該從我們的詞匯中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