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因,又譯為奎因,全名:Quine,WillardVanOrman,美國人,生於1908.6.25(戊申年),逝世於2000.12.25,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哲學家,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壹。他著有《語詞和對象》、《本體論的相對性》等。
中文名:蒯因
外文名:Quine,WillardVanOrman
國籍:美國
出生地:美國俄亥俄州
出生日期:1908年6月25日
逝世日期:2000年12月25日
職業:哲學家
畢業院校:奧伯林學院
代表作品:《語詞和對象》、《本體論的相對性》
個人簡介
蒯因,又名奎因(1908.6.25(戊申年)~2000.12.25),全名:Quine,WillardVanOrman,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壹。他著有《語詞和對象》、《本體論的相對性》等。
男,美國人,美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哲學家,1908年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父親是實業家,母親是教師。大學在奧伯林學院學習數學。1930年慕懷特海之名到哈佛修哲學研究生課程,兩年後獲得博士學位,創哈佛在最短時間內獲得博士學位的紀錄。此後遊學歐洲,在維也納結識了維也納小組的差不多所有主要成員,此後到了布拉格,結識了卡爾納普,並深受卡爾納普影響。1934年結束遊學之後在哈佛大學研究哲學,納粹興起後,卡爾納普逃避到美國,有壹段時間在哈佛任教,蒯因仍自認為卡爾納普的學生。他自己明確表示,對他影響最深的是卡爾納普。蒯因廣泛吸收了分析哲學的各種成果,除卡爾納普外,維也納小組的另壹個成員紐拉特對蒯因的整體主義思想影響很大,他十分欣賞紐拉特在海上壹邊航行壹邊修船的比喻,不僅多次引用,還把那段話題在其重要著作《語詞和事物》的扉頁上。維特根斯坦是維也納小組的思想導師,但蒯因論及維特根斯坦的段落相對較少,從這些段落看,蒯因對後者的理解也不算深入。蒯因的確有不少與維特根斯坦相近的提法,但細審之下,應能看出兩人的根本精神追求和深層理念有明顯的差異。蒯因主要繼承的是弗雷格-羅素的傳統,可以視作邏輯語言學派中人,期望用標準記法來對自然語言進行語義整編〔semanticregimentation〕,用整齊劃壹的語言來討論哲學。蒯因思想的另壹個主要來源是美國本土的實用主義,尤以杜威思想對他的影響為大。1934年以後,除了二戰期間在海軍情報部門工作,蒯因壹直在哈佛任教。但他酷愛旅行,壹生曾到過118個國家。
(摘自《簡明語言哲學》,167頁。陳嘉映著。ISBN978-7-300-17084-8)
蒯因早期的主要興趣在數理邏輯方面,1950年之前所發表的差不多都是邏輯學論著。此後他開始討論更為廣泛的哲學問題,並繼續從事邏輯研究。在哲學研究中註重邏輯是蒯因的壹個特色,他的第壹本重要的哲學論文集題名為“從〔壹種〕邏輯的角度看”就顯明了這壹點。有人稱他是精通哲學的邏輯學家,有人稱他是精通邏輯的哲學家。但和此前的邏輯經驗主義者不同,蒯因十分註重語言發生等經驗事實,對邏輯的局限性有充分的認識。更顯著的不同在於蒯因不否認本體論和形而上學,但要求在現代邏輯的基礎上重新表述相關問題,恢復形而上學的活力。在壹定程度上,分析哲學通過蒯因從邏輯實證主義轉向了邏輯實用主義。1951年,蒯因發表了著名論文《經驗主義的兩個教條》,該論文列出並加以批判的這兩個教條壹個是分析命題和綜合命題之間的截然區分,二是還原主義,即每壹個有意義的陳述都等值於指稱直接經驗的詞項的邏輯構造。甚至有人認為蒯因對兩個教條的批判也許導致了分析哲學的終結。
蒯因壹直十分關註各門主要科學的發展,具備良好的科學素養,並且強調科學進展對哲學探索的重要作用。也有論者從負面意義上把蒯因視作科學主義者。他對科學哲學提出的核心問題是:“只給定我們的感覺證據,我們是如何達到我們關於世界的理論的?”從這話可以看出他的多種預設和追求:感覺主義,將要被修正的還原主義,科學主義。我們在下壹節將看到,蒯因的回答是整體主義。
蒯因同樣也從整體主義立場來理解哲學的任務。他的理解初看上去相當傳統:哲學要尋求世界的大輪廓。不過,在很大程度上,蒯因認為形而上學問題就是深層語法問題。蒯因常用“自然主義”來標識自己的哲學立場:哲學不在自然科學之前、之上、之外,哲學和科學壹樣是對實在的探索,同樣通過觀察和假說展開工作,可以自由地利用科學發現。紐拉特那個在海上邊航行邊修船的比喻,對哲學和科學同樣適用,“哲學家和科學家是在同壹條船上”3。無論就其意圖還是就其方法,哲學和科學在本質之點上都沒有什麽大不相同。若說哲學和自然科學有什麽區別,那麽它是“以自身為目標的自然科學”4。我們知道,現代科學已經高度專業化了,那麽哲學也應該走這條路嗎?蒯因的確比大多數哲學家更為鮮明地支持哲學的專業化,以認真的態度來從事無論哲學的普及還是科學的普及他都表示贊賞,但哲學普及和專業哲學是兩回事。但另壹方面,蒯因像維特根斯坦壹樣,註重哲學的治療功能,他認為哲學家的壹個任務是把默認的含混的東西變得明顯和清晰,從而可以揭示和解決悖論,消除無意義的或不再有意義的各種謬說。實際上,蒯因的大多數哲學文著〔區別於邏輯學專門文著〕是相當“普及”的,他鑄造了不少朗朗上口的短語,如“可能事物的貧民窟”、“語詞意義的博物館神話”、“本體論承諾”等等。
作品
蒯因出版過數十部哲學專著,無數的論文。1953年編定的論文集《從邏輯的觀點看》已經勾畫出其體系的初略輪廓,這壹體系在1960年出版的《語詞與對象》中進壹步展開。1969出版的論文集《本體論相對性及其他論文》包括《自然化的認識論》等重要論文,要求把認識論與心理學、生理學及其他自然科學直接聯系起來,用自然科學的方法來研究科學認識的合理性。1987年出版的《Quiddities:哲學詞典》是蒯因最為人廣泛閱讀的論文集。1990年出版的《真之追求》可以視作其哲學的總結。1995年,蒯因已近九十歲,還出版了《從刺激到科學》。蒯因是上世紀下半葉最著名的分析哲學家,至少在英語世界裏是近幾十年最有影響的哲學家。世界上多所大學曾授予他榮譽學位、教授職稱和其他尊稱。蒯因於2000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