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名詞解釋什麽是價值和價格?

名詞解釋什麽是價值和價格?

根據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商品的價值量與體現在商品中的勞動量成正比,與生產商品的勞動生產力成反比。商品按價值或以價值為基礎進行交換,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據此,人們很容易提出壹個問題:既然隨著社會勞動生產力的提高,商品的價值相應降低,作為商品價值貨幣表現的價格也應隨之相應降低,但在現實生活中 所表現出來的現象往往不是這樣。我國近幾十年來,雖然也有少部分商品如家電產品、汽車等的價格降低了,但物價總水平卻沒有隨著勞動生產力的提高而相應降低,相反還呈上升趨勢。國外的情況也是如此。這是為什麽呢? 人們常常這樣來認識問題:價格與價值相壹致或價格符合價值,商品按價值出售,就是價格與價值同方向同比例地變動,否則就是價格背離價值。其實,這並不正確。商品價值隨著勞動生產力的提高而降低,是壹回事;商品價格是否會隨著商品價值的降低而同等程度地降低,則是另壹回事。商品價值的運動同價格的運動,是既相聯系又有區別的兩個過程。價格固然是價值的貨幣表現,但價值的變動方向和變動幅度,並不壹定準確地反映在價格的變動上。這是因為,決定商品價值量的只是生產該商品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而決定價格的因素則有很多,除了商品的價值,還有以往金屬貨幣自身的價值、紙幣流通量、供求關系和分配等。 在用金屬貨幣作為流通手段的情況下,由於金屬貨幣本身具有價值,所以,如果商品和貨幣的價值同等程度地降低,則價格不會變化;如果商品價值下降的幅度小於金屬貨幣價值下降的幅度,則價格會提高。馬克思明確指出:“商品的價值量和這個價值量的相對表現同時發生的變化,完全不需要壹致。”這裏所說的價值量的相對表現,就是指交換價值(包括價格)。這種價值運動同價格運動不壹致的情況,並不意味著商品價格與價值相背離。 在以紙幣作為流通手段的條件下,特別是紙幣不再具有法定含金量的條件下,商品價值的下降同價格的提高相並行,更是經常存在的現象。這是因為,紙幣本身沒有什麽價值,它在代表金屬貨幣時,也只是作為價值符號起作用。根據紙幣流通規律,在金本位條件下,當紙幣發行量過多而超過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時,紙幣就會“貶值”,商品價格就會上漲,而不管商品的價值是否降低。當今世界,金本位制度已不復存在,完全以紙幣作為流通手段。在紙幣流通速度既定的條件下,紙幣發行量通常不會考慮商品價值隨勞動生產力提高而降低的情況,壹般與商品量即使用價值的增加相適應而增加,因而商品價值即使降低,但價格仍會保持不變。如果紙幣流通量超過使用價值增長的需要,價格就會上漲。 除了貨幣因素,其它因素如分配等對商品價格也有著重要影響。我國上世紀80年代以來物價總水平有較大的上升,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壹是農產品價格提高。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為了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生產發展,多次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縮小工農業產品價格“剪刀差”。這正是價值規律的要求。農產品價格提高對物價總水平上升有很大影響,這不僅因為農副產品消費在我國居民消費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而且因為輕工業的原材料相當大部分直接或間接來自農業。二是煤炭等燃料和其他工業原料過去的計劃價格偏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價格逐漸由市場機制調節,其結果會影響壹系列工業產品的成本和價格。三是積累率偏高的影響。每個商品的價值和社會總產品的價值,都可以分解為原有價值的轉移和新創造的價值兩個部分,前者用以補償機器、原材料、燃料等生產資料的消耗,後者可以用作積累基金和消費基金。如果積累率過高,就會擠占應用於增加消費基金的部分,引起經濟過熱,造成供給緊張,原材料價格和消費資料價格都會上漲。四是國民收入再分配的影響。各種財政支出如果過大,導致紙幣的過量發行,就會引起價格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