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船
A、中國古典詩歌中用以表現“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飛蓬、孤雁等,“船”則是表現這種情感的最為常見的意象之壹。 古人常說“舟馬勞頓”“水陸兼程”,可見“船”在古代交通中的重要地位。壹葉扁舟,天水茫茫,越發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見多異鄉購物,更易觸發無限的思緒。寫於船上的詩,或寫到船的詩,儼然成為壹個頗為壯觀的部落。 下面這兩首詩中的“船”意象更多地融入了詩人的漂泊之感: 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 風鳴兩岸葉,月照壹孤舟。 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遊。 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 ————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木葉紛紛下,東南日煙霜。 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蒼。 暝色況復久,秋聲亦何長。 孤舟兼微月,獨夜仍越鄉。 ————劉鷯虛《暮秋揚子江寄孟浩然》 這兩首的主題與意象群極為相似:兩位詩人都漂泊異鄉,棲身客舟之中,暮色四合,夜風吹動岸上的樹葉,發出淒清的聲響。在作客他鄉、旅途孤寂之時,兩位詩人不約而同地想到昔日朋友,寫詩以寄情。作為詩的中心意象,前者是“月照壹孤舟”,後者是“孤舟兼微 月”,都強調“月”與“舟”的組合,而特別突出壹個“孤”字。詩人運用音響(猿啼、秋聲)、色彩(滄江、青蒼)、動景(急夜流、紛紛木葉)、靜景(明月、林山晚暮),烘托出月照孤舟的意象,將漂泊之感、故人之思融入景物描寫之中,具有動人心弦的藝術魅力。 而最為直接地以船為喻、表現自身漂泊之感的詩歌,恐怕當屬李商隱的《木蘭花》: 洞庭波冷曉侵雲,日日征帆送遠人。 幾度木蘭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B、與“漂泊”之感相對,中國古典詩歌中“船”意象的另壹典型內涵是“自由”。 這種思想的淵源可以追溯到莊子,他說:“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系之舟,虛而遨遊者也”。他的思想雖然消極,但是對中國文人來說,“泛若不系之舟”,卻成為頗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 下面兩首以“船”意象表達自由感受的詩,是歷來為人所傳誦的: 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縱然壹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 ————司空曙《江村即事》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韋應物《滁州西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