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聾啞人是壹個熟悉而又陌生的詞匯。人們通過各種慈善活動和媒體報道知道他們,但與他們親身、親密接觸的機會卻寥寥無幾。事實上,盲聾啞人所真正面對的問題遠不僅聽障這麽簡單。體現在生活中點點滴滴的與普通人的不同和造成這些不同的根源,卻是大眾所通常沒有想到的。本文從聾啞學生的教育現狀和發張趨勢進行探討。
關鍵詞:聾啞人 特殊教育 發展趨勢
近年來,我國的特殊教育得到了應有的重視。國家加大了對特殊教育的投入和工作力度,許多地方的特殊教育工作發展得很快。但是,我國的特殊教育在各個地域之間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
聾教育做為特殊教育領域的壹個分支,在現代教育發展與改革的今天也同樣面臨著“發展與改革”這壹歷史使命。要讓殘疾人“充分參與和平等”,就必須真正的讓殘疾人享受到和諧、平等的教育。發展特殊教育事業,提高特殊教育質量,推動和深化特殊教育改革就是要開展對特殊教育的研究力度。
聾教育通過長時間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好多的特殊教育的理論與方法,我們的特教教師也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形成了自己的壹些教學經驗與教學模式。但是在現代教育形勢的影響下,教育教學的改革正在對壹些“成型”的教育教學方法與模式進行著批判甄別式的蕩滌。好多的特教教師在教改的過程中迷茫,不知道怎樣教好了;好多的特教教師通過對教育新理論的學習,對自己教學模式產生了懷疑,可又不知道怎樣改進提高;好多的特教教師對正在進行的普通基礎教育的課改表示歡迎,可又不知道怎樣與之聯系起來,用到聾校的教育教學當中去。可以說這壹系列的問題都是擺在我們每壹個特教人面前的具有挑戰性的問題。
通過普通教育改革的發展,我們欣喜的看到了,結合新的教材,結合新的教育理論與模式,普通教育的發展改革正如火如荼,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怎樣結合和利用好現代教育模式和理論,真正的搞好特殊教育特別是聾校的教育教學,在針對聽障學生的的教學當中把態度教育、能力培養和知識學習三大教育任務有機的結合在壹起。這是擺在我們每壹個特教人面前的課題。
從發展的角度來看,進壹步推進聾人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使聾啞兒童享受到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受教育的權利,使聾啞兒童受到良好的教育,是各級政府今後相當長壹個時期內的工作任務和奮鬥目標。
(壹)進壹步健全和完善保護殘疾人的法律法規。
(二)全社會漸漸正視聾啞殘疾人生存、發展等社會問題。首先社會各界開始用嚴肅認真的態度對待聾啞殘疾人,正視他們的特殊困難和需求,千方百計地為之排憂解難,想方設法創造條件,讓他們融進社會,平等地參與社會活動,履行公民義務,享受公民權利。其次聾啞殘疾人要正視自己殘疾的現實,不諱言自己的困難,克服過分敏感、過於自尊和自卑的弱點,以平常心觀察社會,平視他人;要勇敢地走出封閉狀態,邁向社會;要坦然地接受幫助,這也是結交朋友、融入社會的有效途徑。
(三)加強聾啞殘疾人的教育。雖然我國對殘疾人實行9年義務教育,為殘疾人進入高等院校制定了特殊政策,但還沒有建立起殘疾人的教育體系,殘疾人的教育很多情況下與正常人相比處於弱勢。因此,國家應著手建立壹套獨立的殘疾人教育體系,加快對聾啞學校建設,提高聾啞教育層次,改革聾啞教育現狀,為聾啞人提供較好的學習環境。在改善學校環境,改革教育方法,拓寬知識面等方面為聾啞殘疾人發展打好基礎,進壹步提高聾啞殘疾人的思想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質。
(四)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我國雖對殘疾人就業提供了壹些機會辦法,實行了城鎮最低生活保障線制度,但同世界上發達和比較發達的國家相比,我們對殘疾人的社會保障工作尚有壹定差距,還沒有建立起殘疾人社會保障的獨立體系,殘疾人的社會保障往往混同於健全人的社會保障。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在建立社會保障制度時,應考慮到殘疾人的特殊性,逐步建立起相對獨立、體現社會主義優越性的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
(五)提倡扶殘助殘的良好社會風氣,營造社會和諧穩定環境。殘疾人和健全人—樣享有公民權利,但是總有壹些人歧視、嘲笑甚至虐待殘疾人,這種不文明行為不僅傷害殘疾人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全,還極易引發社會矛盾。因此,要在全社會中大力弘揚人道主義精神,提倡扶殘助殘的良好社會風氣,引導人們相互理解、尊重、關心、幫助,創造和諧的人際關系。殘疾人問題是個社會問題,社會方方面面都有責任和義務承擔壹部分工作,不能光靠政府或某個部門來做,如果各單位都能在自己職權範圍內解決好殘疾人的幾個問題,使矛盾及時化解,消除不穩定因素,為維護社會安定團結,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六)加強基層殘聯組織建設。我國的殘聯組織壹般到區縣,但是最基層如街道、鄉鎮有絕大部分地方是沒有殘聯組織的,有的地方即使有,也因為沒有正式編制,形同虛設。而殘疾人分布在各個村社中,能經常接觸到殘疾人的是基層殘聯,他們最了解殘疾人的困難情況和思想動態,可以直接為殘疾人服務,做殘疾人的思想工作。基層殘聯工作強化了,不僅可以為殘疾人解憂,還可以為黨和政府分憂,因此,各級政府要給基層殘聯更多的關心,在人員編制、辦公條件、活動經費方面給於支持,以切實加強基層殘聯的組織建設,增強其活力。
展望未來,立足特教,讓聾啞孩子在特教樂園裏學習做人、康復身心、增強本領、塑造品格;讓教師在特教百花園裏專業成長、施展才華、實現價值、描繪人生;讓聾啞學生的健康成長成就教師的主動發展,促進學校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 ]樸永馨.特殊教育辭典.北京:華夏出版社,2006.2
王小慧,張福娟.特殊兒童評估的新進展. 中國特殊教育,2001,31(3):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