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詩經?小雅?車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gāo shān yǎng zhǐ,jǐng háng xíng zhǐ
簡而言之就是“高膽上”。
原文是作者迎娶新娘途中仰望高山,大路暢行的愉悅,後多用作比喻對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問題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什麽意思?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詩經?小雅?車轄》。司馬觸《史記?孔子世家》專門引以贊美孔子:“《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漢鄭玄註解說:“古人有高德者則慕仰之,有明行者則而行之。”鄭把“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為,是人們行動的準則。宋朱熹則解釋說:“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則可仰,景行則可行。”朱熹的“高山”,就說是人們平時仰望的高山,沒有什麽喻義;而“景行”是大道、大路,“景行行止”是說大道可供人們行走。壹個崇高得可以,壹個直白得可以。對“止”,都解釋為語助詞,看來沒有什麽異義。
高山景行,現在縮略成為成語。查了幾本詞典,有的各取壹說,有的幹脆雜糅壹起了,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或高尚;景行,大路,比喻行為光明正大。這樣,鄭玄朱熹都沒有什麽意見了,呵呵。――主要原因是司馬遷將其用來放在孔夫子身上,後世的讀書人看了沒有不受用的,肯定要這麽解釋了!
另外,“景行行止”這句話中的讀音有些分歧,第二個“行”從讀音到釋義都沒有什麽問題,分歧在於第壹個“行”字,目前所能見到的,主要有三個讀音:háng、xíng、xìng。讀háng,顯然把景行直接解釋了大路;讀xíng,也顯然是把景行直接解釋為行為正大光明(把行讀作xìng是舊讀,如品行、言行、德行、罪行、獸行等,現在都讀xíng了)。
接下來把《詩經》原文找來學習了壹遍,不知所雲。又找了篇譯文,看了之後,不由得大笑:還是朱熹實在,司馬與鄭玄都有點牽強附會了,呵呵!
《詩經?小雅?甫田之什?車轄》
間關車之轄兮,思孌季女逝兮。匪饑匪渴,德音來括。雖無好友,式燕且喜。
依彼平林,有集維。辰彼碩女,令德來教。式燕且譽,好爾無射。
雖無旨酒,式飲庶幾;雖無嘉肴,式食庶幾;雖無德與女,式歌且舞。
陟彼高岡,析其柞薪。析其柞薪,其葉兮。鮮我覯爾,我心寫兮。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WW,六轡如琴。覯爾新婚,以慰我心。
譯文:
車轄轉動間關響,少女出嫁做新娘。不是饑來不是渴,盼和美人結鴛鴦。雖然好友不太多,壹起宴飲喜洋洋。
平地樹林多茂密,長尾野雞樹上棲。漂亮姑娘及時嫁,帶來美德好教益。壹起宴飲多快樂,永遠愛妳不厭棄。
雖然酒味不太好,希望喝得別太少。雖然桌上沒佳肴,希望大家都吃飽。雖無美德來配妳,請來唱歌把舞跳。
登上那座高山腰。砍下柞樹當柴燒。砍下柞樹當柴燒,樹上枝繁葉又茂。今天相遇多美好,了卻相思樂陶陶。
高山擡頭看得清,沿著大道向前奔。四匹馬兒跑不停,六條韁繩諧如琴。見妳車上新娘子,安慰我心暖如春。
問題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什麽意思 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鄉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雲。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
-----------------------------------
如有疑問歡迎追問!
滿意請點擊右上方選為滿意回答按鈕
問題四:高山仰止 心向往之 含義 全句:高山仰止,景行行遠;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含義:內心懷著對高尚人格的追求,在殘酷的現實前卻不得已漸行漸遠,雖然不能達到這種清高的境界,但內心仍然向往。
《詩經.小雅》中《車轄》(轄:車軸兩端的鍵)最後壹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該詩應當是表現即將娶到心愛的姑娘的歡樂的,而其中“高山...”壹句原本和咱們現在的意思相去甚遠,後來都以此句形容對高尚品德或境界的仰慕。
《史記.孔子世家》的文末: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往,心向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此處高山句已經開始變成現在的意思了。
問題五:高山仰止,仰是什麽意思 出自《詩經?小雅?車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 喻高尚的德行。仰,瞻望,喻仰慕。景行,大路,比喻行為正大光明,經常“喻以崇高的品行”之意。後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
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專門引以贊美孔子:“《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這使得本來的意思發生了變化。
問題六:高山仰止 是什麽意思 高山仰止 [gāo shān yǎng zhǐ]
[釋義]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對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出處] 《詩經?小雅?車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中意stp保溫工程的回答,請采納。
問題七:高山仰止是什麽意思啊 成語
高山仰止(gāo shān yǎng zhǐ)
出自《詩經?小雅?車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高山:比喻高尚的道德。仰:仰望。止:句末語氣詞。
意為品德崇高的人,就會有人敬仰他。
後比喻對有氣質、有修養或有崇高品德之人的崇敬、仰慕之情。
問題八:高山仰止的止什麽意思 成語高山仰止(gāo shān yǎng zhǐ)出自《詩經?小雅?車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屬中性詞;作謂語、分句;常與“景行行止”連用。
高山:比喻高尚的道德。仰:仰望。止:句末語氣詞。意為品德崇高的人,就會有人敬仰他。
後比喻對有氣質、有修養或有崇高品德之人的崇敬、仰慕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