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1).完全,都。
出處:《莊子·應帝王》:“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全然有生矣!”
示例:《警世通言·李謫仙醉草嚇蠻書》:“ 玄宗 勅宣翰林學士,拆開番書,全然不識壹字。” 《東周列國誌》第七十九回:“吳陣上全然不理,陣腳都用弓弩手把住,堅如鐵壁。沖突三次,俱不能入,只得回轉。勾踐無可奈何。”魯迅 《野草·風箏》:“全然忘卻,毫無怨恨,又有什麽寬恕之可言呢?”
釋義:(2).完備,完美。
出處:唐 元稹 《敘事寄樂天書》:“仆天與不厚,既乏全然之德,命與不遇,未遭可為之事,性與不惠,復無垂範之言。”
釋義:(3)十分專註的,動機純潔且毫無雜念的去做壹件事情。
出處:奧修講演錄
2、純粹:
基本解釋
1. 不摻雜其它成分的;無摻合物的;不含添加、替代或異質物質的
壹個純粹的人
2.沒有摻雜的;同壹個類型的
他們原始的語言至今還純粹,沒有攙雜任何東西
3. 真正體現了事物的本質的
4.無雜念,純凈
3、傾向:
釋義:
①偏向於壹方:請在討論中明確表示傾向|我傾向甲方意見。②發展變化的趨勢:看準傾向。③地質構造面由高處指向低處的方向。用構造面上與走向線垂直並沿斜面向下的傾斜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線(稱作傾向線)表示。是地質體在空間賦存狀況的壹個重要參數。
4、融洽:
1. 融會;融合。
清戴名世《有明歷朝小題文選序》:“夫惟沈潛反覆於《論語》、《孟子》、曾子、子思之書……貫穿融洽,怡然理順,渙然冰釋。”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壹:“此三句無味之極,與通首詞意,均不融洽,所謂外強中乾也。”瞿秋白《赤都心史》三三:“或盲目固執壹民族的文化性,不善融洽適應,自疲其個性,為陳死的舊時代而犧牲。”
2. 謂感情和睦,沒有隔閡,勸解。
清華翼綸《錫金團練始末》:“二月初,易服雇小舟由水道至永昌,訪徐少蘧,細述近況,相對蹙額。知少蘧與偽帥熊萬荃、錢貴仁甚融洽。”丁玲《韋護》第二章七:“想想看,在我們初次見面,他就能將我們的頑固的心,用語言融洽了下來。”
3. 和煦;明媚。
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論文上·吳子華祭陸魯望文》:“霏漠漠,淡涓涓,春融洽,秋鮮妍。”元辛文房《唐才子傳·陸龜蒙》作“融冶”。
5、俘虜:
亦作“ 俘擄 ”。亦作“ 俘鹵 ”。 1.戰爭中擒獲或被擒獲。《晉書·祖逖傳》:“乃歌曰:‘幸哉遺黎免俘虜,三辰既朗遇慈父。’”《舊五代史·唐書·莊宗紀五》:“應有百姓婦女,曾經俘擄他處為婢妾者,壹任骨肉識認。” 清 袁枚 《隨園隨筆·諸史》:“而《鹹通録》言是役也,俘鹵百萬,總集 相州 ,斷六十萬人於 漳河 ,血流成川。” 何其芳 《老百姓和軍隊》:“有時指著我們俘虜來的高大的 日本 馬,他們說:‘那是匹洋馬。’”
2.泛指捉住。 浩然 《艷陽天》第八六章:“追了好半天,總算把 彎彎繞 放出來的雞全部俘虜了。”
3.戰爭中擒獲之敵人,或為敵所擒獲者。《魏書·太祖紀》:“於俘虜之中擢其才識者 賈彜 、 賈閨 、 晁崇 等與參謀議,憲章故實。”《樂府詩集·橫吹曲辭·隔谷歌》:“兄為俘虜受困辱,骨露力疲食不足。”如:不虐待俘虜。
4.比喻以壹種情感、氣氛或藝術的力量等吸引、感染或征服對方。 端木蕻良 《琴》:“但是她又是那樣的顫抖呵,她恐懼這手臂會將她俘虜。” 徐遲 《三峽記》:“ 祁連山 俘虜了我的心, 青海湖 我壹見鐘情。”《新華月報》1962年第1期:“這就使作品閃出了勞動人民的智慧的光彩,具有俘虜聽眾的魅力。”
6、羈絆:
①纏住了不能脫身;束縛:掙脫~ 沖破舊習慣勢力的~。
②感情和感情之間的維系,人與人(事物)的內在關系。(通常指親情,友情,或愛情)
③在壹些日本漫畫、動漫、電視劇中,常常用此詞表示兩人間某種強烈的聯系,如有線索相連壹般,類似於“緣”,不壹定是親情,友情,愛情等的感情,也許是恨、相互依存、視為對手等等。
示例
唐 羅鄴 《鶯》詩:“卻笑金籠是羈絆,豈知瑤草正芬芳。”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神仙鬼怪》:“世上更無羇絆事,壺中別有自由身。”
元 關漢卿 《望江亭》第壹折:“俺也曾把世味親嘗,人情識破,怕甚麽塵緣羈絆?”
《安塞腰鼓》(劉成章)“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
7、余暉:
解釋:1.夕陽的陽光。 2.充足的光輝。 3.比喻天子恩澤。
余暉的近義詞:余光。
請采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