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是壹個部首。在《新華字典》部首檢字表(壹)部首目錄5畫下找到該部首。然後翻來對應的“檢字表”頁數,“皮部”下第壹個就是“皮”字。
皮
拼 音 pí? 部 首 皮? 筆 畫 5? 五 行 水 五 筆 HCI
1.人或生物體表面的壹層組織:牛~。蕎麥~。碰掉了壹塊~。
2.皮子:~箱。~鞋。~襖。
3.包在或圍在外面的壹層東西:包袱~兒。新書最好包上~兒。
4.(~兒)表面:地~。水~兒。
5.(~兒)某些薄片狀的東西:鉛~。豆腐~兒。
6.有韌性的:~糖。
7.酥脆的東西受潮後變韌:花生放~了,吃起來不香了。
8.頑皮:調~。這孩子真~。
9.由於受申斥或責罰次數過多而感覺無所謂:老挨說,他早就~了。
10.姓。
擴展資料
相關詞匯
壹、皮囊 [ pí náng ]?
1、皮制的袋。
《晉書·劉聰載記》:“ 約 歸,置皮囊於機上,俄而蘇。”
2、借喻人畜的軀體。
元 無名氏 《藍采和》第二折:“妳敢化些淡虀湯,且把妳那皮囊撐。”《紅樓夢》第五六回:“空有皮囊,真性不知往那裏去了。” 清 蒲松齡 《聊齋誌異·董生》:“君如不忘夙好,勿壞我皮囊也。”
二、牛皮 [ niú pí ]?
比喻大話。
謝雪疇 《“老虎團”的結局》二:“看過陣地,我們發覺,這‘老虎團’硬是個有點牛皮的家夥。” 梁斌 《播火記》十三:“老兄!牛皮不是吹的, 泰山 不是壘的,我來問妳,這筆錢妳從什麽地方所出?”
三、頑皮 [ wán pí ]?
1、堅硬的表皮。
《太平廣記》卷二五七引《皮日休文集·皮日休》:“ 唐 皮日休 嘗謁 歸仁紹 ,數往而不得見。 皮 既心有所慊,而動形於言,因作《詠龜詩》:‘硬骨殘形知幾秋,屍骸終不是風流。頑皮死後鉆須遍,都為平生不出頭。’”此指龜甲。
2、厚而堅的皮囊。指人的軀殼。
唐 寒山 《詩》之二四二:“下士鈍暗癡,頑皮最難裂。” 元 楊暹 《劉行首》第四折:“人能清靜常存息,寸心無地皆歸。壺裏乾坤只自知,空忙殺這頑皮。”
3、形容堅韌。
清 李漁 《風箏誤·閨哄》:“虧了壹雙頑皮的耳朵,煉出壹副忍耐的心胸,習得吵鬧為常,反覺平安可詫。” 郭沫若 《星空·廣寒宮》:“我們月中的樹兒都是鮮葳葳的、嫰禾禾的,便用指甲兒也可以掐彈得破,偏這樹兒才這麽頑皮呢!”
4、形容人的性情刁頑,無賴。
《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當初只說娶過良善人家女子,誰想娶這個沒規矩、沒家法、長舌頑皮村婦!” 元 康進之 《李逵負荊》第四折:“由妳便直打到梨花月上來,若不打這頑皮不改。” 清 李漁 《風箏誤·鷂誤》:“風箏偷放,也學頑皮 戚大郎 ,從今不敢笑伊行。”
5、調皮,愛玩鬧。
明 吾丘瑞 《運甓記·紉衣被賊》:“撇白翦綹,當做頑皮;走脊飛檐,視同兒戲。”《兒女英雄傳》第二壹回:“這 褚大娘子 本就有些頑皮,不免要耍笑他。” 巴金 《利娜·第二封信》:“妳還記得我的驕傲的態度,我的頑皮的微笑嗎?”
6、指調皮的人。
《說唐》第壹回:“卻喜兩姓孩子,都是壹對頑皮,甚是相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