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文言文余靖安道

文言文余靖安道

1. 古文翻譯````急景佑中,範文正公知開封府,忠亮讜直,言無回避 愛問

開篇“景 中”:應該是宋神宗的年號,這個在詞典後面都可以查到,剩下的翻譯如下: 景XX年間,範仲淹(死後謚號:文正)作為開封府的知府,忠誠耿直,說話做事情從不顧忌。

他身邊的侍從感到很不適應,就誣告範仲淹“在大臣之間挑撥離間,自己還和壹些大臣結為團夥”。 皇上將範仲淹仍然保留天章閣待制的職位,但貶為饒州的知府。

靖安道上奏折為他辯解,結果以“同夥”罪被貶。師魯(人名)說:“靖安道與範仲淹交情很淺,我與範仲淹是亦師亦友的關系,我也應該壹起獲罪。”

於是師魯被貶為郢州的監稅官。歐陽永叔(歐陽修)給司諫(官名,相當於現在的法官壹類)高若訥寫信,責備他沒有辯明範仲淹、靖安道和師魯等人是冤枉的,若訥很生氣,收繳了這份信,將他貶為夷陵縣的縣官。

歐陽修又給師魯寫信說:“五六十年來,這些膽小不敢說話的人(指若訥這類人)遍布人世間,如今忽然看見我們這些人作這樣的事情,就算是在廚房燒火做飯的老太婆也難免會驚異。”當時,蔡君謨寫了壹首名為《四賢壹不肖》的詩,在都城散步,人們紛紛爭先恐後的傳抄,賣書的商人來出版經營著這本詩書都獲得了豐厚的利益。

北方少數民族的使節出使宋朝,偷偷地買了帶回去。張中庸(宋使節)出使北方過幽州的時候,看見驛館的墻上有人寫了這首詩。

所謂的“四賢”,是指:範仲淹(希文)、靖安道、尹師魯和歐陽永叔。壹個“不肖”的人,說的就是若訥。

2. “余”字在文言文中有什麽翻譯

1、我。

《核舟記》:“嘗貽余核舟壹。”譯文:(他)曾經送給我壹個用果核雕成的小船。

2、多余的。《論語》:“其余不足觀也已。”

譯文:那其他多余的方面也就不值得壹看了。3、遺留的。

《子魚論戰》:“寡人雖亡國之余,不鼓不成列。”譯文:我雖然是已經亡了國的商朝的後代,卻不去進攻沒有擺好陣勢的敵人。

4、盈余。《論積貯疏》:“茍粟多而有余,何為而不成?”譯文:如果糧食很多有盈余,那麽辦什麽事情還能辦不成呢? 5、表示整數後的不定的零數。

《賣炭翁》:“壹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譯文:壹車的炭,壹千多斤,太監差役們硬是要趕著走,老翁是百般不舍。

擴展資料:

文言版《說文解字》:余,語之舒也。從八,舍省聲。

白話版《說文解字》:余,表示語氣舒緩的助詞。字形采用“八”作邊旁,采用省略了“囗”的“舍”作聲旁。

相關詞匯解釋:1、多余[duō yú] 超過需要的數量:他每月都把~出的錢存入銀行。2、業余[yè yú] 工作時間以外的:業余時間。

3、富余[fù yu] 足夠而有剩余:這裏抽水機有富余,可以支援妳們兩臺。4、余味[yú wèi] 留下的耐人回想的味道。

歌聲美妙,余味無窮。5、余威[yú wēi] 剩余的威力:傍晚,地面仍發散著烈日的余威。

3. 余靖,字安道,建州人

文言文參考譯文:

余靖,字安道,是建州人。奉事仁宗,做官到工部尚書壹職。範仲淹因為上書言事得罪了某些大臣,被貶至饒州任知州。諫官和禦史都閉口以躲避災禍,沒有敢說話的。唯獨余靖上書說:“自陛下親政以來,已經三次貶逐敢於進諫的人。如果習以為常了,對所進的忠言不加重視珍惜,恐怕天下人都不敢進言了。”余靖的奏疏呈上去之後,就被貶到筠州任酒稅監。尹洙、歐陽修等人也相繼上書為範仲淹辯護,又寫信責備諫官不敢犯顏直諫,因此也都得罪當權者,遭到貶官。當時天下的賢士都為他們被貶出朝而惋惜,稱他們為“四賢”。

余靖奉命出使契丹,進殿向仁宗辭行。他將準備奏議的事寫在笏板上,每壹條用壹個字點出綱領。仁宗看見笏板上有字,問他寫的是什麽?余靖如實地回答。仁宗便指著余靖笏板上的字,壹條壹條地問,直到他回答完畢為止。

慶歷四年,西夏李元昊求和,仁宗準備加封他。這時契丹用大軍壓境,派來使者說,大軍前來是為中國討賊,請朝廷不要與西夏講和。朝廷為此事而擔憂,商議很久也沒有結果。惟有余靖進言說中國不想打仗已很久了,這是契丹的幸運。中國如果壹天仗也不打而息兵養勇,對遼邦就不利。所以他們故意用這個方法擾亂我們,千萬不能聽信。朝廷雖認為他的建議正確,仍把冊封西夏的詔書留下來暫不發布,而派余靖以諫議大夫的身份去報知契丹。余靖帶著十多個隨從馳往居庸關的九十九泉,見到契丹的國主。他從容地坐在軍賬中,與契丹人反復辯論幾十次,最後終於說服他們,將會商的主要內容帶回朝廷。朝廷這才派使者持詔書去冊封李元昊,西部邊境隨即解除警報,西北部邊境也沒有發生什麽事。

余靖出使契丹,能用契丹語說話,契丹人很喜歡他。當他第二次出使時,契丹人對他更加熱情。余靖還能用契丹語作詩,契丹國主大為高興。余靖出使歸來,卻因此而被貶官。

唐朝時的外國船裝貨時都依舊例收取裝船稅。他奏請朝廷免除了它,以使外商買賣順達。又奏請朝廷立法,禁止在任的官吏購買南方藥材。余靖從南方返京時,未攜帶南海壹件土特產。

余靖的本名叫余希古,韶州人。考進士時沒有被地方薦送入試,只有曲江縣主簿王仝對他很好。當時的韶州知州要應試制舉,王仝也要應試制舉。知州認為王仝是在玩弄自己,十分生氣,便動手搜集王仝的罪行,無有所得,只知道他同余希古交好。王仝被處以“違敕”的罪名停職免官,余希古被打了二十臀杖。王仝遂即賦閑居虔州,不再出來做官。而余希古卻改名余靖,在別州被薦送入試,中了進士。範仲淹任參知政事時,推薦余靖為諫官。秘書丞茹孝標服喪日期未滿,就到京城謀求官職。余靖上奏說,茹孝標服喪未滿就急著做官,這是不孝的表現。茹孝標因此獲罪,便對余靖恨入骨髓。之後,余靖升任為龍圖閣學士,王仝曾數次寫信給他請他代謀壹官半職,余靖未能答應。茹孝標聽說余靖曾受過刑罰,並將此情隱瞞去參加科舉考試,於是便到韶州將余靖犯刑的案卷設法買到手。當時錢子飛任諫官,正全力攻擊範黨,茹孝標便將余靖的事告訴他。於是,錢子飛就將余靖以前所犯的案子上奏給仁宗。於是仁宗下詔虔州,令王仝前來對證。余靖暗中派人勸王仝,要他躲避出去,王仝以家貧無錢外出為理由回絕。余靖在茶簍子中放了壹百兩銀子,托人給送他,所托之人感到茶簍很重,便打開來看,發現銀子,便將銀子偷去,只將茶送給王仝。王仝大怒,等到詔書降下,州官勸王仝回答說,不知道當時受牽連的余希古現在何處。王仝不聽勸告,回答說余希古即是余靖。余靖於是被貶為將軍分司。

4. 翻譯文言文(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

意思:我卻穿著舊棉袍、破衣服處於他們之間,毫無羨慕的意思。

因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興的事。 出處:《送東陽馬生序》是明代文學家宋濂創作的壹篇贈序。

原文節選: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譯文:同學舍的求學者都穿著錦繡衣服,戴著有紅色帽帶、飾有珍寶的帽子,腰間掛著白玉環,左邊佩戴著刀,右邊備有香囊,光彩鮮明,如同神人;我卻穿著舊棉袍、破衣服處於他們之間,毫無羨慕的意思。

因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興的事,並不覺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勞和艱辛大概就是這樣。

擴展資料 此篇贈序是宋濂寫給他的同鄉晚生馬君則的。作者贈他這篇文章,是以勉勵他勤奮學習,但意思卻不直接說出,而是從自己的親身經歷和體會中引申而出,婉轉含蓄,平易親切,字裏行間充滿了壹個碩德長者對晚生後輩的殷切期望,讀來令人感動。

全文分三大段。第壹段寫自己青少年時代求學的情形,著意突出其“勤且艱”的好學精神。

內中又分四個層次。 第壹層從借書之難寫自己學習條件的艱苦。

因家貧無書,只好借書、抄書,盡管天大寒,硯結冰,手指凍僵,也不敢稍有懈怠。 第二層從求師之難,寫虛心好學的必要。

百裏求師,恭謹小心。雖遇叱咄,終有所獲。

第三層從生活條件之難,寫自己安於清貧,不慕富貴,因學有所得,故只覺其樂而不覺其苦,強調只要精神充實,生活條件的艱苦是微不足道的。第四層是這壹段的總結。

由於自己不怕各種艱難,勤苦學習,所以終於學有所成。 雖然作者謙虛地說自己“未有所成”,但壹代大儒的事實,是不待自言而人都明白的。

最後“況才之過於余者乎”的反詰句承前啟後,內容十分豐富。 首先作者用反詰的語氣強調了天分稍高的人若能像自己這樣勤奮,必能取得越自己的卓絕成就。

同時言外之意是說自己並不是天才,所以能取得現在的成績,都是勤奮苦學的結果。推而言之,人若不是天資過分低下,學無所成,就只怪自己刻苦努力不夠了。

從下文知道,馬生是壹個勤奮好學的青年,他只要堅持下去,其前途也是不可 *** 的。所以這壹句話雖寥寥數字,但含義深厚,作用大,既照應了上文,又關聯了下文,扣緊了贈序的主題,把自己對馬生的勸誡、勉勵和期望,誠懇而又不失含蓄地從容道出,表現出“雍容渾穆”的大家風度。

5. 文言文浥池道上翻譯及原文

《澠池道上》原文

澠池道中,有車載瓦甕,塞於隘路。屬天寒,冰雪淩滑,進退不得。日向暮,官私客旅群隊,鈴鐸數千,羅擁在後,無可奈何。有客劉頗者,揚鞭而至,問曰:“車中甕值幾錢?”答曰:“七八千。”頗遂開囊,取縑,立償之。命童仆登車,斷其結絡,悉推甕於崖下,須叟,車輕得進,群噪而前。

註釋

澠池:地名,在河南省澠池縣西。

屬:適逢,剛巧。

向:將近。

鈴鐸:原系在牲口頸下鈴,此處代指“牲口”。

縑:細絹。

結絡:捆紮用的繩網。

悉:全部。

塞:阻塞。

淩:升,登。

羅:分布,排列。

群:眾人。

噪:喧嘩,很多人壹起叫嚷。

翻譯

澠池途中,有壹輛車載著甕,阻塞在狹窄的路上。剛巧是天寒,人在冰雪上走很滑,進退都不能。天接近傍晚,官吏旅客成群結隊,牲口有幾千,排擠在裝瓦甕車子的後面,壹點辦法也沒有。有壹個路客人叫劉頗,舉著鞭子來到前面,問道:“車裏的瓦甕值多少錢?”回答說:“值七八千。”劉頗就打開袋子,拿出細絹,立即償還給他。叫仆人上車,割斷那些綁甕的繩子,把甕全部推到山崖下。壹會兒,車輕了能夠前進,眾人叫嚷著向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