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濯錦以魚是什麽意思

濯錦以魚是什麽意思

“濯錦以魚,比喻行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結果。”這樣的說法顯然是不能成立的。《實貢篇》原文載曰:“…… 。且攻玉以石,洗金以鹽,濯錦以魚,浣布以灰。夫物固有以賤理貴,以醜化好者矣。智者棄短取長,以致其功。……“別的不說,“攻玉以石”能說是“自相矛盾”嗎?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怎麽解釋呢?用鹽去除治金屬上的銹跡、用草木灰去洗滌布匹上的汙漬,這樣的方法,現在也還在應用呢。

今人壹說“魚”即“胰”,用豬胰制成的清洗用品,說見張曉英的《古代漢語劄記三則》。

近讀到《後漢書 · 儒林列傳上 · 窪丹傳》(李賢註),其中有如下記載:

“窪丹字子玉,〔壹〕南陽育陽人也。世傳孟氏易。王莽時,常避世教授,專誌不仕,徒眾數百人。建武初,為博士,稍遷,十壹年,為大鴻臚。作易通論七篇,世號窪君通。丹學義研深,易家宗之,稱為大儒。十七年,卒於官,年七十。

〔壹〕風俗通「窪」音「圭」。

時中山觟陽鴻,字孟孫,〔壹〕亦以孟氏易教授,有名稱,永平中為少府。

〔壹〕姓觟陽,名鴻也。觟音胡瓦反。其字從「角」字,或作「鮭」。從「魚」者,音胡佳反。”

於是忽出壹腦洞:

濯錦以魚中的“魚”字,會不會是“角”字之訛呢?魚角書法近似,如上文,「觟」或作「鮭」,其偏旁部首互換互通,說明古人也可能把“角”寫成“魚”,或傳抄脫槧有舛訛,所謂“魯魚亥豕”、“烏焉成馬”、“舄烏虎帝”等等。既然“魯”能誤寫成“魚”,那“角”誤寫成“魚”,也不是沒有可能的吧?

如果上述似可,那就比較好理解了。《辭海》中關於“角”的義項中有這樣的內容:“形狀像角的東西。如:菱角;皂角。”那“角”是不是指“皂角”呢?(不知道當時有沒有“皂角”這個名詞,此為壹憾)皂角即皂莢,其莢果富胰皂質,可去汙垢。相信古人會發現皂莢的這個洗滌效能,而用於洗滌貴重的錦緞。我相信古人發現壹種天然植物的某種效能,應該比把動物的內臟取出來,再用堿水(很可能是石灰水)漬制成皂胰之類的要容易的多。

此純為壹腦洞,勿哂。

近又讀到《資治通鑒 · 晉紀四十 · 安皇帝癸》(胡三省註),其中有如下記載:

⑨河西王蒙遜大赦。遣張掖太守沮渠廣宗詐降以誘涼公歆,〔沮,子余翻。降,戶江翻;下同。〕歆發兵應之。蒙遜將兵三萬伏於蓼泉,〔新唐書地理誌,甘州張掖郡西北百九十裏有祁連山,山北有建康軍,軍西百二十裏有蓼泉守捉城。〕歆覺之,引兵還。蒙遜追之,歆與戰於解支澗,〔「解支澗」,晉書作「鮮支澗」,當從之。〕大破之,斬首七千餘級。蒙遜城建康,置戌而還。

此處“解支澗”與“鮮支澗”,顯然又是壹樁“角”與“魚”之訛的案例,與「觟」或作「鮭」非常類似。因此“角”與“魚”之傳抄脫槧有舛訛,便不能說是孤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