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國學有哪些內容

國學有哪些內容

問題壹:中國國學包括哪些內容 這個現在爭議很多。國學壹般指我國固有之學問,對傳世經典的解讀。比如《三字經》,有的說算是國學,有的人覺得這只是兒童啟蒙讀物,算不上壹門學問,沒有什麽好研究的嘛~

通常,國學內容依照四庫全書的編排體例,包括經、史、子、集。這四部分的詳細內容就不用我詳細介紹了吧~

問題二:國學教育都包含了什麽內容 最初,《漢書.藝文誌》對國學有壹個基本的分類,將其分為六個部分。這六部分構成了國學的前身。 第壹部分:六藝。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六部經典。六藝有大六藝,小六藝。小六藝是六種技術:禮、樂、射、禦、數、術。是具體培養人的人格和各種技能的。大六藝,就是六經。任何時候,經總是排在首位的。這就是中國的精神,是國學精神裏面很重要的東西。 第二部分:諸子百家。諸子如同皇帝出行時陪同的王侯,各司其職。諸子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陰陽家、農家、縱橫家、小說家等。國學是代表著中華文明的核心,歷代有《黃帝陰符經》、《老子》、《莊子》、《郁離子》和《素書》等諸子百家的經典。 第三部分:詩賦。詩和賦不壹樣,是兩種不同的體裁。《漢書藝文誌》裏有《詩賦律》。古代秀才登高就能賦,而我們不如古人。 第四部分:兵書。兵書在古代知識分類中是非常重要的壹部分,和後面講的術數和方技被看做是實用理性的。 第五部分:術數。譬如作為占筮的《周易》。 第六部分:方技。房中術、醫術都是方技。

今“國學”之意是指以中國傳統文化典籍為載體,表現中華民族傳統社會價值觀與道德倫理觀的思想體系。匯賢雅國學~~

問題三:國學包括哪些方面? 國學涉及的範圍相當廣,主要是研究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史、語言、文學、史籍、科技、目錄版本等學問,現代著名國學大家有章太炎、劉師培、梁啟超、王國維、羅振玉、胡適、陳寅恪、黃季剛、朱希祖、聞壹多、湯壹介、蔡尚思、顧頡剛、張岱年、姜亮夫、任繼愈、朱季海等。

問題四:國學都包括什麽內容? 國學,壹國所固有之學術也。國學和文學數學的意思不同,並非是國家之學或者治國之學。壹般來說,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學術,也包括了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術等等。國學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福主流;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國學以《四庫全書》分,應分為經、史、子、集四部,以國學大師章太炎《國學講演錄》所分,則分為小學、經學、史學、諸子和文學。

問題五:少兒國學都包括什麽內容? 兒童學國學,要從\“根”上學起,也就是從儒家經典入手,先啟蒙,再學經史子集。例如小夫子國學館的課程體系,就是啟蒙,先學千字文、三字經、弟子規、聲律啟蒙,再學論語、孟子、詩經、二十四史、道德經等等。

問題六:國學經典的內容 國學經典的內容 國學經典內容

《道德經》篇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

名萬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

相隨,恒也。

3、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

和其光,同其塵。

4、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5、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

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7、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

下。

8、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沒身不殆。

9、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

國家昏亂,有忠臣。

10、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1、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 , 少則得,多則惑。

12、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1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1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5、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16、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17、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

18、去甚,去奢,去泰

19、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

2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

富,強行者有誌。

21、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

22、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23、道生壹,壹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24、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

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25、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靜勝躁,寒勝熱。清凈為天下之正。

26、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7、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

28、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29、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30、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

不厭,是以不厭。

3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論語》篇

32、仁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事物為人,而不為己,發為

惻隱之心,寬裕溫柔,仁也。

33、義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不義而富且貴,

於我如浮雲。

34、禮

尊卑長幼有序,處事有規, *** 不犯,不敗人倫,

以正為本,發為恭敬之心,齋莊中正之態,禮也。

35、智

明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發為是非之心,

文理密察,是為智也

36、信

信者,不疑也,不差爽也,言出由衷,始終不渝。

37、儉

壹粥壹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38、容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39、禮之用,和為貴。

40、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4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4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43、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44、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45、見賢思齊焉......>>

問題七:國學的主要內容是什麽? 傳統國學。《史地學報》闡釋國學:“國學之為名,本難確定其義。在世界地位言之,即中國學。分析為言,則中國原有學術,本可分隸各種學科”。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哲學以儒家哲學為主流,包括道學佛學百家學等;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儒家貫穿並主導中國思想史,其它列從屬地位。

國學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儒家貫穿並主導中國思想史,其它列從屬地位;國學以《四庫全書》分,應分為經、史、子、集四部,但以經、子部為重,尤傾向於經部。

《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叢書,編撰於乾隆年間,由當時的紀曉嵐、王念孫、戴震等等壹流學者完成。“四庫”指經、史、子、集四部,“全書”指所收都是全本。“國學”是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與當代文化中的精化相融的學術精髓簡稱。它是新壹代應該了解的知識之壹。

壹般來說,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國學既然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學術,那麽無疑也包括了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術等等,這些當然是屬於國學範疇,但也可以說是國學的外延了。

大國學概念的衍生:國學、漢學、中國學。

“國學“,顧名思義,中國之學,中華之學。秦磚漢瓦,非秦(有英語China為證)即漢(Han Studies),自漢代以降,國力鼎盛,海外又稱大漢民族之學為“漢學”,考據學雖然證實“漢學”壹詞至遲在南宋已較常見,狹義所指為兩漢時期的經學學術思想,而漢代人研究經學著重於名物、於訓詁,後世因稱研究經、史、名物、訓詁、考據之學為漢學;但海外所指漢學,或者又可理解為漢民族之學,即對中國的研究,尤特指關於對中國的語言文化、文學、歷史和風俗習慣的研究,囊括中華六藝五術範疇。六藝指:禮、樂、射、禦、書、數等六藝,五術指:山、醫、蔔、命、相等五術。(以上文章摘錄自《南柯舟:國學熱中談國學》)

“國學“,更有寬泛的解釋。如把百家之術,如儒、釋、道、兵、法、墨等百家之說統統收於國學囊中,如此,則五術六藝諸子百家之說,都能統稱為“國學”,其中除了佛教是外來宗教,基本全是誕生於中華本土,所以,國學又稱為“中國學”、漢學。 (以上文章摘錄自《南柯舟:國學熱中談國學》)

國學教育

至於大學裏設立國學學位,有人說“國學學位”的定位本身就十分模糊,其實,國學包括哪些領域和範圍本身並不模糊。國學分為小國學圈與大國學圈,小國學圈僅僅限於經部、史部、子部、集部,大國學圈則囊括五術、六藝、諸子百家之說。國學隨著西學漸淫東學式微之際經波瀾起伏而日漸風起雲湧,走到今日實屬不易,國學是伴隨中國傳統文化而生長的、伴隨中國歷史而發展的。近來有聞者,2008年10月15日,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表示將向有關部門正式提交設立國學學位申請,請問是將國學中哪壹門、哪壹科目設立“博士”學位?還是該把五術、六藝、諸子百家都設立“博士”學位,如果厚此薄彼,是否其他科目非中國學問,不該列入“國學”之列耶?。(歡迎轉載但請註明轉摘自南柯舟博客)

國學發展

西學東漸誕生國學。“國學”壹說,產生於西學東漸、文化轉型的歷史時期。而關於國學的定義,嚴格意義上,到目前為止,學術界還沒有給我們做出統壹明確的界定。名家眾說紛紜,莫衷壹是。普遍說法如國粹派鄧實在1906年撰文說:“國學者何?壹國所有之學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國焉,有其國者有其學。學也者,學其壹國之學以為國用,而自治其壹國也。”(《國學講習記......>>

問題八:少兒國學包括哪些內容? 國學,壹國所固有之學術也。國學和文學數學的意思不同,並非是國家之學或者治國之學。壹般來說,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學術,也包括了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術等等。國學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

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國學以《四庫全書》分,應分為經、史、子、集四部,以國學大師章太炎《國學講演錄》所分,則分為小學、經學、史學、諸子和文學。

問題九:中國國學包括哪些內容 國學都包括什麽內容 這個現在爭議很多。國學壹般指我國固有之學問,對傳世經典的解讀。比如《三字經》,有的說算是國學,有的人覺得這只是兒童啟蒙讀物,算不上壹門學問,沒有什麽好研究的嘛~

通常,國學內容依照四庫全書的編排體例,包括經、史、子、集。這四部分的詳細內容就不用我詳細介紹了吧~

問題十:什麽是經典?國學經典包括哪些書? 經典:《辭源》對經典解釋為:“典範的經書”;

《現代漢語詞典》對經典詮釋為:“權威的著作”;

著名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認為,“經典是濃縮了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等多方面知識的結晶”;

全球經典教育專家王財貴博士認為:“經典是人類社會最有價值、最有用的知識”;

北京大學教授王炳照認為,“經典是人類文明的精華,是全人類的財富”;

《人民日報》的文章表述為“經典是經過時間淘漉和歷史沈澱的文化精品。”

通過上述名家的界定和啟迪,我們可以這麽來理解,經典是深入人心,影響深遠,永不貶值,千年不朽,世代流傳的原創性典籍,是中華民族文化精品、文化精華。

中華文化經典(國學經典):

中華文化經典即是中華文化中最優秀、最精華、最有價值的典範性著作。

中華文化經典教育(簡稱國學經典教育、經典教育、讀經教育):

中華文化經典教育即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誦讀中華經典詩文的教育活動。簡單地說是對學生開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活動。也有人稱之為中華文化斷層重整工程的教育活動。此項教育活動是現行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習中華文化,宣傳中華文化,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形式,是傳承中華文明,提升人文素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戰略舉措。

國學經典的精華部分能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協調人和自然的關系以及人和人的關系,能促使人把自己掌握的技術用到造福於人類的正道上來,這是國學無用之大用,也是人文無用之大用。

國學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儒家貫穿並主導中國思想史,其它列從屬地位;國學以《四庫全書》分,應分為經、史、子、集四部,但以經、子部為重,尤傾向於經部;以國學大師章太炎《國學講演錄》所分,則分為小學、經學、史學、諸子和文學。

《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壹部官修書,也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壹部叢書。

據文津閣藏本,該書***收錄經、史、子集書籍3450 種,79072 卷、36000 余冊)

經: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詩經、尚書、儀禮、周易、春秋左傳、爾雅、孝經

史:山海經 、穆天子傳、國語、戰國策、史記、水經註、洛陽伽藍記、貞觀政要、史通、文史通義

子:老子、莊子、公孫龍子、韓非子、淮南子、列子、墨子、荀子、孫子兵法、呂氏春秋、尹文子、新書、法言、鬼谷子、顏氏家訓、素問、九章算術、近思錄、陰符經、周易參同契、黃帝內景經、黃帝外景經、太上感應篇、金剛經、四十二章經、心經、六祖壇經、茶經、樂府雜錄、洛陽牡丹經、棋經十三篇、林泉高致、搜神記、世說新語、遊仙窟、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聊齋誌異集:楚辭、六朝文契、唐詩三百首、絕妙好詞、古文觀止、文心雕龍、詩品、二十四詩品、六壹詩話、人間詞話、西廂記、竇娥冤、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