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蒼莽夏草蒿萊詩詞六首:李煜“金劍已沈埋壯氣蒿萊”,是什麽意思?

蒼莽夏草蒿萊詩詞六首:李煜“金劍已沈埋壯氣蒿萊”,是什麽意思?

蒼莽夏草蒿萊詩詞六首:舉目唯蒿萊,拔劍起蒿萊

夏天到了仲夏和季夏之時,雨水陽光,草木瘋長,呈現蒼莽的態勢。所以有“仲夏草木長,”“仲夏草樹蕃”的古詩古句。甚至因為繁盛帶著天然的野意思,而有“東湖仲夏草樹荒”,“仲夏草木莽”這樣的詩句。就是說此階段的草木蓬勃旺盛,甚至可以呈現荒涼原始盛大的感覺。

很多草本,經過盛夏的高溫高濕,野蠻生長,小小地表的小草,長成了可以淹沒人的野草荒樹,而北方草原,風吹草低現牛羊,也恰在農歷的五月六月。

那麽這樣的草,在中國古文古詩裏,還有壹個詞來形容表達,叫作“蒿萊”

“蒿萊”本意是指的野生的蒿草,漢代韓嬰寫“原憲 居 魯 ,環堵之室,茨以蒿萊。”說的是原來住在魯國時,就是用泥巴做成小房子,房子上搭蓋野草。而這樣的草肯定不是小草,是成年的樹枝蘆葦,是夏草。《後漢書·獨行傳·向栩》:"及到官,略不視文書,舍中生蒿萊。"說的是向栩這個人,到了官衙之後,很少坐下辦公,看文書,他不在官衙,所以官衙中都長出了巨大的野草,來說這個人荒廢政務,無心做事。

蒿萊就是指的壯年的野草,夏天的野草。

“清露為凝霜,華草成蒿萊。

誰雲君子賢,明達安可能。

乘雲招松喬,呼噏永矣哉!” ?曹魏 ·?阮籍《詠懷?其三十》

阮籍是個熱愛山林的人,對於現實很悲觀,本身懷才不遇,刻意追求老莊那種虛無玄美。

比如這首詩,寫的是夏秋之季,開花的小草,都長了茁壯的蒿萊、

誰說君子賢良,就能受到重用?

不如乘著雲彩和松樹喬木壹起,追求長生和永恒之道。

那麽這裏的蒿萊,是指的蓬勃的夏草,來暗示他的盛年不受重用,青春埋沒,不如幹脆去學習神仙。這個蒿萊,表達了壹種壯年蓬勃,卻懷才不遇的感覺。

比如他又寫了壹句“戰士食糟糠,賢者處蒿萊”,是悲憤末世的混亂,賢良的人埋沒在山野蒿萊之間。

“本為貴公子,平生實愛才。

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

西馳丁零塞,北上單於臺。

登山見千裏,懷古心悠哉。

誰言未忘禍,磨滅成塵埃。” 唐初 ·?陳子昂《感遇詩三十八首?其三十五?》

這是唐朝初年的陳子昂壹首愛國感恩君主重用的詩。

他少年出身名門,但是豪俠仗義,總想著要為國家做些什麽,此時他沒有功名,時常遊蕩鄉裏,所以,這裏他說自己是從鄉村蒿萊中成長起來的人,闖蕩江湖。

那麽從此拔劍起蒿萊,是形容那些在民間的有著盛氣和作為的普通人,俠客。

那蒿萊有壹種原野蓬勃的夏草的力量,和人的青春盛年之氣息相照應,自古英雄起蒿萊。那是壹種民間蒼莽的生命力和英雄氣。

後來陳子昂因為仗劍傷人,不能從武功上進取,反而刻苦從文,考中進士,之後兩度從軍,成就了愛國的英雄夢想。

所以他的詩,並非盛唐之作,卻別有壹種慷慨,被稱為唐詩之骨。

也是,李白的華彩和他的剛毅比起來,如同肉和骨的關系。

而這句拔劍起蒿萊,是多少普通年輕人的俠士夢,英雄情懷。

”夏日出東北,陵天經中街。

朱光徹厚地,郁蒸何由開。

飛鳥苦熱死,池魚涸其泥。

萬人尚流冗,舉目唯蒿萊。

至今大河北,化作虎與豺。

浩蕩想幽薊,王師安在哉?“ 唐 ·?杜甫 夏日嘆(759年)節錄

這是杜甫在仲夏夏至寫的壹首景色感懷詩。是年杜甫所在的關中大旱,他看到了到處在烈日下逃荒的人。

夏天的太陽從東北升起,運行到了夏至天中。

那火紅的陽光照耀大地,到處是郁悶和熱浪。

飛鳥熱死,水塘幹涸,魚在水中殘喘。

到處是人在逃荒逃難,看見的是太陽下面,高過人的荒草。

那麽這裏的蒿萊,就是極有生命力的夏草,在陽光和幹旱中生長,此時不但不能給人提供吃的,反而這種幹旱中過人的蓬勃的野草,加劇了人們在路上的苦難,因為容易被刺傷劃傷皮膚腳。在這樣炎熱的夏天,人們在蒿萊中前行,驕陽烈日,壹種回到無望原始社會的感覺。

杜甫心有慈悲憂患,什麽時候戰事停止,能救救濟這些流離失所的苦難的人民?

太平時代,會有各種援助減輕災民的痛苦,但是戰亂時代,天災人禍,無望看著人們在烈日蒿萊中苦苦求生,自生自滅。

那種在極端環境下,看到的夏天的蒿萊,此時更帶著荒涼悲哀的氣息吧。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

秋風庭院蘚侵階,

壹桁珠簾閑不卷,終日誰來。

金劍已沈埋,壯氣蒿萊。

晚涼天凈月華開,

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南唐 ·?李煜《浪淘沙》

這是南唐後主李煜的名作。李煜在和北宋的戰爭中,抵抗壹年,最終被俘,成為亡國之君,押往北方,軟禁在北宋都城,封為”違命侯“。此時他的自由僅僅只是活在庭院裏,接受趙匡胤的監控。而此前他是南唐皇帝,那裏有他繼承父輩的江山,有他熱愛的江南子民和山水。但是從國君到階下囚,往事沈痛,亡國之傷,不是茍且偷生就能抹去的心靈的創傷。

而他此時剛剛40歲,正是人生的盛年,有為的時段。他卻大勢已去,困頓囚禁在這裏。

往事是那樣的沈痛,對著這看似安定的院落,難以排遣。這裏幽靜,苔蘚滿地,鎮日無人過來。相比之下,李煜在位10多年,國事家事,江南富庶繁華,日日忙碌,就算最後和北宋打仗,那也是在群臣包圍之下,何嘗有過這樣的寂寞?

實際這首詞,最耐人尋味的就是”金劍已沈埋,壯氣蒿萊。“

很多人不明白李煜寫這首詞的年齡,往往順著悲傷沈痛的感覺,認為是大勢已去,權柄已失,壯氣都如同野草壹樣飄散,是種頹然的感覺。

但是如果妳知道陳子昂的”拔劍起蒿萊“,則讀懂了李煜的另外壹種被壓抑的雄心。

正是代表權柄的金劍已經失去,但是那壯年的盛氣,卻還是繚繞徘徊在草木之間,不是壹種消散,而是壹種無法爆發的繚繞和沈厚。

他不是失去了鬥誌和英雄氣,他是被困住的獸,無法施展。就像夏天原野蓬勃的蒿萊氣息,失去了壹個強有力的出口。

這也是後來趙匡胤毒殺李煜的重要理由,因為他要的是羊壹樣的馴服,而不是這種讓他擔心的英雄氣,帝王氣。

明白壯氣蒿萊的典故,就能夠了解李煜那種真實的沈痛和壓抑。

他不甘心亡國。也許他在等待,江東弟子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但是趙匡胤不會給他這個機會。

有人說李煜沒有作為,是個懦弱的亡國之君,但是他以少戰多,和北宋大軍抗衡長達壹年之久,就可以看到他並非想象中的不堪。

而這句壯氣蒿萊,是他意誌的證明。雖然失去了劍,但是氣息雄心不死,繚繞故國。

”松桂隆冬始見青,蒿萊盛夏亦能榮。

光陰去後繩難系,利害在前人必爭。

萬事莫於疑處動,壹身常向吉中行。

人心相去無多遠,安有太平人不平。“ 北宋 ·?邵雍《旋風吟二首?其二?》

這是宋朝易經大家邵雍的哲理詩。

松樹桂樹在隆冬方可見到那種從骨子裏冒出的青春傲然之氣,而蒿萊在盛夏蓬勃生長。

光陰是這樣的不以人的意誌而流逝,每個人在生存厲害面前,必要有所奮鬥和競爭。

正是要明白這個壹個道理,所以妳的每個決策和舉動不要盲目,要相機而動,要將自己處在安全的地方。每個人都在競爭,人心都是壹樣,但是妳要學會技巧,規避壹些危險,這樣才能長久。

那麽這裏的”蒿萊盛夏亦能榮“,是寫的蒿萊在夏天才能茂盛,壹方面是要人等待時段,等到最適合自己發揮的時間和機遇,另外壹方面,也是只,如果對方氣息正盛,妳就要回避,否則只會傷害自己。

因為蒿萊可以指的是壓過了芳草的野生植物,泛指妳前行路上野蠻的勢力。

但是這首詩強調了蒿萊最盛的時段,是夏天。

”無人到窮巷,長日守閑居。

宿火惟烘藥,新晴還曬書。

鄰翁伴村酒,稚子課園蔬。

門外蒿萊地,泥深不用鋤。?“ 宋 ·?俞汝尚《夏日閑居》

這是壹首農歷五月六月的鄉村詩。

無人到達的偏僻的山村,白日漫長,守著山居。

那炭火在梅雨季節,可以煮藥,烘幹藥材,那梅雨之後的六月,可以曬書,防止發黴。

隔壁的山翁,拿著酒過來話桑麻,小孩子在小園裏種植此時的蔬菜,邊學邊種。

而門外有壹片蒿萊野草的田地,就讓它們自在生長,因為梅雨過後,土地松軟,不適合耕作,更何況,這樣的蒿萊,也是田野間的綠肥,此時農閑,就讓它們長著,到了下壹季,再除掉。

這是難得夏日的悠閑田園生活,正是糧有余,人有閑,那荒蕪的蒿萊,也就有了夏日可以讓人把控的美。在老農的心裏,哪怕蒿萊,也是可以征服和利用的,沒有那麽蒼莽荒涼。

盛夏草木繁,這看起來荒蕪的野草蒿萊,也是自然夏天的壹種必然存在,妳看到的是荒草,還是蒿萊壯氣呢?

初衣勝雪為妳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