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即事王安石翻譯如下:
走在溪邊的小路上,隔水望見對岸有壹處簡陋的木屋,屋門半開半掩。詩人有意前往,沿溪而上,拐過壹座小橋,尋著木屋方向壹直走,越走林越深,直到青苔滿路。壹路找尋,終於又看見了木屋。屋外,溪岸邊綠柳成蔭,壹眼望不到頭。
柳枝斜側著伸出水邊,垂下纖柔的枝條,倒映水中,仿佛在自顧自地欣賞水中倒影。壹陣清香隨風撲鼻而來,是從木屋的另壹側吹來,裏面有梅花的幽香。
《金陵即事》王安石北宋
水際柴門壹半開,小橋分路入青苔。背人照影無窮柳,隔屋吹香並是梅。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退居金陵後,尋幽覓勝的又壹佳作。綠柳臨水,梅香四溢,詩人在對岸看到木屋時,必然也已經看到柳樹和梅花,但他只字不提柳、梅。而是寫“水際柴門壹半開”,臨水的木屋,半掩著門,是何深意?試想,當看到對岸的梅、柳時,憑詩人敏銳的直覺,對岸的景色必然美麗,但是隔水無橋,沒有通路,難免遺憾。
但是,當看到對岸水邊有木屋,而且屋門半開半掩著,說明了對岸有人居住,附近必然有通路!這激發了詩人尋路過對岸的想法。因此,看到半掩的柴門時,是詩人此次尋景的起點。果不其然,沿溪而走,找到了壹座小橋,然後壹路追尋。穿過幽深的林間,走過濕滑的苔蘚,終於來到了木屋旁邊。
“小橋分路入青苔”其中的“分”字意指:詩人走到橋頭時,出現叉路,壹條路繼續沿溪而行,另壹條就是過橋到對岸。然後,詩人上了橋,過了岸。木屋旁邊的景色如詩人所願,很美,清幽、雅致。“背人照影無窮柳,隔屋吹香並是梅”青山綠水間,柳婀娜,梅幽香,養眼又養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