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老師讓寫“司馬遷筆下的項羽“和“我心中的英雄——項羽“ 十萬火急 謝謝了

老師讓寫“司馬遷筆下的項羽“和“我心中的英雄——項羽“ 十萬火急 謝謝了

請參考 "鴻門宴"上的項羽 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姓名而已,劍壹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彼可取而代也!” 我們從項羽小時侯的言語中發現壹個“大誌”“大勇”的英雄。我們同樣能從鉅鹿之戰中尋見壹個力挽狂瀾、叱咤風雲的英雄。可是“鴻門宴”中的項羽卻讓我們大失所望,大惑不解。 多少年來,人們眾說紛紜,莫衷壹是。 司馬遷認為項羽“自衿功伐”。 毛澤東認為項羽“沽名釣譽”。 錢鐘書先生就在《管錐篇》中說(記不很清楚,大致若此),司馬遷筆下的項羽“言語嘔嘔”與“喑噁叱咤”,“恭敬慈愛”與“剽悍滑賊”,“愛人禮士”與“妒賢嫉能”,“婦人之仁”與“屠坑殘滅”,“分食推飲”與“玩而不予”,皆若相反相違,而既具在項羽壹人之身,有似兩手分書,壹喉異曲,則又莫不同條***貫。 錢鐘書先生還說:《史記》描寫人物性格,無復錯綜如此者。 復雜的確復雜,但究竟是何原因使項羽“如此復雜”呢?本文試著以管窺豹之壹斑。 猜測之壹 心理解剖:贖罪——補償 劉項“戮力攻秦”的背景是:“懷王”與諸侯定下口頭協約——先破秦入關者做關中王。盡管名為項羽“義父”的懷王私下為劉邦考慮的更多,盡管劉邦“天時”“地利”“人和”率先“破秦入關”,但項羽的實力“鑿實”強大,是諸侯之“大哥大”,沒有人敢與之“直接”抗衡,所以雖然劉邦有作王的打算與準備,但“懼於”並“迫於”項羽的實力強大,也只好“讓煮熟的鴨子飛掉”,心不甘情不願的為項羽作嫁衣裳。所以,從項羽這壹方講,項羽作王——無理無憑!只能完全憑借著自己的拳頭而非道義“爭奪”“王權”——項羽肯定也知道這壹點。所以項羽心理應該是矛盾的,在作王(獨領風騷)與道義(遵守約定)之間徘徊,當稱霸諸侯的壹面打敗遵守約定的壹面時,項羽便選擇了稱霸,違背了誓約。這足以造成項羽內心深處的負罪感,違背約定——對不起懷王(見證約定的信人),對不起劉邦(壹個暫時的弱者),對不起“天下”(壹個相對的概念),對不起自己(自以為是的自己)。 所以,靠“拳頭”的項羽有壹種想對劉邦的“補償心態”。這好比綠蔭場上,裁判覺得對壹方“裁判”過松或過嚴,便找機會對另壹方“補償”;對壹方的越位進球沒判清,那麽補償給另壹方壹個點球吧!(當然,項羽比不得“旁觀者”裁判,他忘了自己就是其中壹方的守門員!)那麽,在有壹千萬個殺掉劉邦機會的鴻門宴上放他“劉某人”壹把,正好壹舉兩得——留下寬厚的面子,同時好好的補償了劉邦壹下。——那是劉邦的命啊!劉邦應該知足了。 這種“負罪——補償”心態造成了鴻門宴上項羽的“表現”的迥異於常。 猜測之二: 婦人之仁:寬恕——放縱 “君王為人不忍。”範增這樣評價項羽。有壹定的道理,但絕不對。這是對項羽的容忍。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今天的我們應該給以客觀的評說,“為人不忍”是壹種自大家對致命敵人的寬容,是壹種對敵人的放縱。 項羽將對敵人的“放虎歸山”理解成可向世人表白與到處傳說從而撈取“為王資本”的“寬容”,實在是壹低級錯誤。怪不得範增張口就罵——“豎子”——昏蛋——太昏了! 是項羽頭發長,見識短;更因為項羽自衿功伐,沽名釣譽,寡謀輕信——有幾個“兵”燒的! 這壹點大家關註很多,恕不贅述。 猜測之三: 精神分析:個人——群體 這壹點主要說項羽對樊噲的態度。 放在平時,項羽怕誰?誰都不怕!誰敢給項羽來橫的——項羽就“扁”他!可是,鴻門宴上“披帷西向立”“發盡上指,目眥盡裂”“瞋目視項王”,且語言激越,話裏帶刺,公然指桑罵槐,而項羽還說連誇“壯士”,並“賜”酒“賜”肉,對樊噲對自己的指責只作“未有以應”的反應只說“坐”。讓人生疑——項羽怎麽了?仿佛沒了精神,沒了個性,奇怪奇怪真奇怪!我想起《西遊記》裏“老孫”脫身逃走的壹幕,身體在,“神已走脫”,其情狀也不過如此吧。 原因何在?我想借用我不很精通或說壹點都不精通的“精神分析說”來解釋壹下。 狼見了羊,就有壹個念頭——吃掉他!羊見了狼就有壹個念頭——欲自救而逃跑!羊見了羊,狼見了狼,就沒有這種反應。 項羽與樊噲應該屬於同壹類型之人。“如虎似狼”的壯漢形象,他們健壯、粗魯,剽悍,英勇無畏,顧大義,視死如歸……從形式上講,項羽應該是擴大的樊噲,是重權在握的樊噲;而樊噲應該是縮小了的項羽,是野心很小的項羽。 所以,當項羽“遭遇”樊噲(或說當樊噲為了與劉邦同命),項羽的那種“個人優勢”——或說物種品質(品種?)優勢,就明顯受到了同化。像壹條河遇到了另壹條河,只能交匯,還能怎樣?所以,項羽像找到了多年不見的老朋友壹樣——終於找到組織了!抵抗心理全無,對“異類”的“惡”意當然消失殆盡。“項羽”的意識埋沒到“與項羽壹類”(樊噲)的意識裏,構成集體意識,集體意識容忍了項羽的個人意識,融化了項羽的個人意識,註定“項王未有以應”。 好在古人已經發明了“惺惺相惜”這壹詞語,或許可以作為對這壹觀點的小小補充吧。 猜測之四: 政治見識:王國——天下 項羽的心理裝著天下麽?我看未必。天下在範增的心理,只在項羽嘴上。可憐天下謀士心!目標遠大的謀士範增的終點是天下,而此時項王的終點很有可能就是“關中王”,或者只要名義上項王擁有天下,分江而治也行。如果不是範增三番五次的用“天下”壹詞“填鴨”項羽,我想項羽的詞典裏肯定只有“關中”。妳想這有多麽可笑可悲啊。 鴻門宴,項羽已經將關中王冠於自己頭上,“求仁得仁又何怨”?關中王項羽“何不厭之有”? 劉邦“舍車保帥”——舍棄關中王,保住爭奪天下的資本。而項羽適得其反,爭得了關中王,卻白白(或說失手)放棄了天下。 所以,項羽小時侯學習時毛躁的作風已經影響到他現在的政治見識了,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項羽至死不悟,可嘆。怪不得,當記者詢問壹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成功原因時,獲獎者說是在幼兒園裏學到的。想壹想項羽小時侯的“彼可取而代也!”——真是個神童(神經病兒童)!——將自己的大好機會(代秦王民)徒然讓給自己看不上眼的對手。 猜測之五: 軍事才能:硝煙——平和 這壹點簡說。 項羽有軍事上的才能,在沙場上絕不含糊,萬軍叢中輕取敵將項上人頭。“破釜沈舟”,諸侯“作壁上觀”。可以說在充滿硝煙的戰場上,項羽是壹位大智大勇、當機立斷的英雄。我們不得不豎大拇指,胸中洋溢欽之情。但是,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項羽便沒有了方向感,失去靈敏的判斷,找不到自己的敵人,也很難確定自己的攻擊目標,似壹只沒有對手、沒有鬥誌的大公雞。如果項羽“旦日饗士卒”,那麽必定“擊破沛公軍”。但——那是在戰場上。鴻門宴——宴會場——對方又無軍事上的“鬥誌”——引不起項羽的“殺人如恐不盡,刑人如恐不勝”的“興致”。項羽也根本沒把這次宴會當成戰場,也沒有確定“攻擊目標”,因而劉邦能不死啊。換句話說,項羽善於武鬥,不善於文鬥。那麽“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敗給思考“安得猛士守四方”的劉邦,也就正常得不值得奇怪了。 管窺之見,臆斷之處多多,敬請方家不吝批評。 我心中的英雄——項羽 古往今來,誰是至情至性的真男人偉丈夫,惟有項羽也! 項羽是壹個大英雄,追憶當年的金戈鐵馬,可見壹斑! 項羽二十四歲和叔父項梁發事起兵,身經七十余戰,每戰必身先士卒,親自抄戈殺敵。項羽為解鉅鹿的趙國之圍,由於作戰策略上的分歧,不惜殺了自己的上司“卿子冠軍”宋義,威震楚國,隨後領兵渡黃河救鉅鹿,過河後,皆沈船,破釜,燒營舍,持三天口糧。意思很明白,不解鉅鹿之圍,沒有打算再回去。這種氣概亙古鮮有。這就是“有誌者,事競成,破釜沈舟,百二秦關終歸楚”! 援救鉅鹿之圍的諸侯營壘有十幾座之多,但諸侯之間不是爭吵就是懼怕,沒有壹家敢輕進,都想坐收漁翁之利。及楚擊秦,諸侯將皆作壁上觀。項羽領兵九戰秦軍,殺聲動天地,泣鬼神,楚軍無不以壹當十。作壁上觀的諸侯軍看了,人人驚恐。及楚軍敗秦,項羽召見諸侯將領,這些將領們進入轅門,沒有壹個是站著走進去的,怎麽進去的?都是噤若寒蟬跪著爬進去的,沒有人敢仰視項羽。身經百戰的諸侯將領,不敢仰視的人物,這個人物是何等地英勇?這個人就是項羽。 當楚漢兩軍在滎陽對峙時,項王對劉邦說:自秦以來,天下紛爭久矣,原由皆因兩人起,現我願意單獨和妳決壹雌雄,無論勝敗,就此不要讓黎民百姓跟著倒黴了。劉邦笑曰:我肯鬥智,不能鬥力。項羽大怒,天下哪還有這等無懶。即三次命勇士挑戰,結果,都被漢軍中神射手樓煩射殺。最後,項羽親自披甲挑戰。樓煩欲射之,項羽瞪大眼睛怒斥樓煩。項羽怒斥的威力如何,用韓信的話來說:項羽怒斥呼喝時,上千的人嚇得不敢動壹動。這時的樓煩是目不敢視,手不敢發,即回營壘,不敢復出。漢王使人問之,項羽也。劉邦這壹驚非同小可。這就是連對手也吃驚的項羽。這就是為天下蒼生計的項羽,大氣度也! 後來在垓下被韓信重重包圍。項羽最後率八百壯士突圍,徒步殺死漢兵幾百,即使身受重傷,漢軍將士也不敢輕易近他。江岸邊,是英雄的歸宿,烏江亭長已經把船停在岸邊等他,對他說:江東雖小,地方也有千裏,亦足做王。項羽笑道:上天亡我,我渡又何謂?當初我與八千江東子弟渡江西征,今天已經沒有壹人生還,即使江東父兄仍然以我為王,難道我心中能安穩嗎?我有何面目再見江東父老呢?愛馬壹匹,名曰“騅”,隨羽五年,不忍殺之,送與亭長,再無牽掛。當他看見自己過去的舊將呂馬童時,笑著說:妳不是我過去的老朋友嗎?我聽說漢王懸賞千金購我人頭,並賞萬戶封地,我就成全妳吧,語罷自刎而死。這是何等地蔑視,這是何等的悲壯!他自殺了,死亡算什麽?死給敵人看,死給朋友看,死給天下人看。這就是項羽。 項羽的英雄氣概無人可匹,他又是那麽幸運,得壹真正的紅顏知己——虞姬! 虞姬的情形史書記載甚少,史記記載也不過渺渺幾筆:項則夜飲,有美人名虞,常幸從……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敢仰視。至於虞姬的結局,《楚漢春秋》作了補充:漢兵已掠地,四方楚歌起。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為項羽持劍壹舞後自刎。 後來人對虞姬的演繹,可能更豐滿壹些,象京劇《霸王別姬》裏她的唱詞:自從我,隨大王,東征西戰,受風霜,與勞碌,年復年年,何日裏,方免得,兵戈擾亂?消卻了,眾百姓,困苦顛連……這就是真實的虞姬,垓下之圍,十面埋伏,四面楚歌,虞美人已知項王已很難幸免,死亡算什麽,面對死亡,我可以笑著跳舞給妳看,面對死亡,不願獨生,不願後死,不願項羽牽掛,這就是虞姬;死亡算什麽,我可以先死給妳看,死給我的英雄看,死給我的情人看,這就是美人虞姬!這是壹種浪漫和淒美的死法,為英雄! 虞姬的絕世風采,她的千古情義,她的無邊豪氣力壓古代的四大美人,以我看來,此等的絕代尤物,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是虞美人讓那四大美人相形見絀!虞美人!好個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笑看當年的陰險劉邦,霸道的呂雉,也是相當的般配。壹個無情無義,心術權謀壹流;壹個飛揚跋扈,狠毒莫過人彘!項羽和虞姬,壹個光明磊落,壹個柔情萬種!兩者怎麽能相提並論?若是以成敗論英雄,項羽是輸了,但輸的驚天地泣鬼神!英雄和美人從來就是悲劇收場,正是這種大悲,才留給後世無盡的纏綿和回味!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這就是英雄項羽和美人虞姬。為這樣的英雄美人,為如此淒美的愛情,我悲歌!我贊嘆! 桃花記得題詩客 斜倚春風笑不休 項羽的真實面目?說到優點,這點反而比較明確,主要是他的人格魅力,他的執著,這又表現在兩方面:壹個是烏錐馬和虞姬、壹個是他對戰爭和江山的特殊感情。項羽立誌打江山,為的是‘除暴秦’,他靠著壹炳方天畫戟,馬背上馳騁,從8000人開始到擁有雄兵百萬,到最後只剩下28人,壹路上可謂戰無不勝,正是這些勝利讓項羽披上了壹層光環,也讓他犯暈。他的勇猛讓他瞧不起計謀、戰略,在他的眼裏,這些通通不值壹提,男兒要顯真本領當去沙場,兩軍相爭勇者勝。所以註定了他的失敗,對於歷史而言,項羽是愚蠢的。但是這個個體卻又是那麽的可愛,無論是呂後調戲他、想支持他,被他唾棄;還是他所謂的倘使虞姬不在、天下於我何足道也的癡情都讓人由衷的喜歡他。所以我覺得始終有兩個項羽,疆場上的項羽殘暴、營帳中的項羽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