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跪求成語 含出處

跪求成語 含出處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shí bù yàn jīng,kuài bù yàn xì

成語典故: 厭:滿足;膾:細切的肉。糧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細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細做。

成語出處: 《論語·鄉黨》:“齋必變食,居必遷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例句: “割不正不食”這是他老先生的古板規矩,但“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條令卻有些稀奇。(魯迅《南腔北調集·由中國女人的腳……》)

哀梨蒸食

āi lí zhēng shí

成語典故: 將哀梨蒸著吃。比喻不識貨。糊裏糊塗地糟蹋好東西。

成語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輕詆》:“桓南郡每見人不快,輒嗔曰:‘君得哀家梨,當復不蒸食不?’”

八珍玉食

bā zhēn yù shí

成語典故: 泛指精美的肴饌。

伴食宰相

bàn shí zǎi xiàng

成語典故: 伴食:陪著人家壹道吃飯。用來諷刺無所作為,不稱職的官員。

成語出處: 《舊唐書·盧懷慎傳》:“開元三年,遷黃門監。懷慎與紫微令姚崇對掌樞密,懷慎自以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讓之,時人謂之伴食宰相。”

飽食暖衣

bǎo shí nuǎn yī

成語典故: 飽食:吃得飽;暖衣:穿得暖。形容生活寬裕,衣食豐足。

成語出處: 《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

酒足飯飽

jiǔ zú fàn bǎo

成語典故: 酒已盡量,飯也吃飽。形容吃飽喝足。

成語出處: 元·高文秀《襄陽會》第壹折:“俺這裏安排壹席好酒……,我著他酒醉抉飯飽,走不動。”

飽食終日

bǎo shí zhōng rì

成語典故: 終日:整天。整天吃飽飯,不動腦筋,不幹什麽正經事。

成語出處: 《論語·陽貨》:“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錦衣玉食

本義:精美的衣食。

引申義:形容豪華奢侈的生活。

出處:北齊?魏收《魏書?常景傳》:“夫如是,故綺閣金門,可安其宅;錦衣玉食,可頤其形。”

例句: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小孩子們都過著~的生活。

布衣蔬食

本義:穿布衣,吃粗糧。

引申義:形容生活儉樸

出處:晉?陳壽《三國誌?魏誌?毛玠傳》:“玠居顯位,常布衣蔬食,撫育孤兄子甚篤,賞賜以振施貧族,家無所余。”

例句:我們上壹輩的人大部分都過著~的日子。

草衣木食

本義:編草為衣,以樹木果實為食。

引申義:形容衣食簡單,生活清苦

出處:元?關漢卿《望江亭》第壹折:“這出家無過草衣木食,熬枯受淡。”

例句:我們上壹輩的人大部分都過著~的日子。

豐衣足食

本義:指衣食充足

引申義:形容生活富裕

出處:五代?齊已《病中勉送小師往清涼山禮大聖》詩:“豐衣足食處莫住,聖跡靈蹤好遍尋。”

例句:我們用自己動手的方法,達到了~的目的。

旰食宵衣

本義:天色很晚才吃飯,天不亮就穿衣起來。

引申義:形容勤於政事

出處:南朝?陳?徐陵《陳文帝哀策文》:“勤民聽政,旰食宵衣。”

1.出奇制勝

出處: 《孫子·勢篇》:“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典故: 奇:奇兵,奇計;制:制服。出奇兵戰勝敵人。比喻用對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勝利。

例子: 統率所部,~,將法人所占越南各城,迅圖恢復。(高陽《清宮外史》下冊)

2. 亙古奇聞

出處: 明·淩蒙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壹:“從來稀有,亙古奇聞。”

典故: 亙古:從古代到現代;奇:稀有不常見的。從古到今很少聽到或見到的事情。

3.奇貨可居

出處: 《史記·呂不韋列傳》:“呂不韋賈邯鄲,見(子楚)而憐之,曰:‘此奇貨可居。’”

典故: 指把少有的貨物囤積起來,等待高價出售。也比喻拿某種專長或獨占的東西作為資本,等待時機,以撈取名利地位。

例子: 可是他們把票子當做~,非要足了錢不肯放回。(姚雪垠《李自成》第壹卷第二十五章)

4. 奇葩異卉

出處:《西京雜記》卷三:“奇樹異草,靡不具植。”

典故: 珍奇難得的花草。

例子: 在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叢林中,有許多~。

5.百步穿楊

出處: 《史記·周本紀》:“楚有養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而百中之。”《戰國策·西周策》:“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典故: 在壹百步遠以外射中楊柳的葉子。形容箭法或槍法十分高明。

例子: (關羽)帶箭回寨,方知黃忠有百步穿楊之能。(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

6. 百感交集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見此茫茫,不覺百端交集,茍未免有情,亦復誰能遣此。”

典故: 感:感想;交:同時發生。各種感觸交織在壹起。形容感觸很多,心情復雜。

例子: 我是上壹個世紀出生的人,能參加這樣的盛會,~,思緒萬千。(郭沫若《科學的春天》)

7.百家爭鳴

出處: 《漢書·藝文誌》“凡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並作,各引壹端,崇其所說,以此弛說,取舍諸候。”

典故: 指各種學術流派的自由爭論互相批評。也指不同意見的爭論。百家,這種觀點的人或各種學術派別。鳴,發表見解。

例子: 沒有~,就沒有學術的繁榮和發展。

8.差以毫厘,失之千裏

出處: 《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繆以千裏。’”

典故: 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例子: 測繪工作常是~,因此壹定要十分準確,絕不能粗心大意。

9. 發引千鈞

出處: 唐·韓愈《與孟尚書書》:“其危如壹發引千鈞。”

典故: 壹根頭發系著千鈞重的東西。比喻極危急。

10. 東方千騎

出處: 漢·樂府《陌上桑》詩:“東方千余騎,夫婿居上頭。”

典故: 舊指女子的如意郎君。

例子: ~從驪駒,豈不下山逢故夫。(梁·簡文帝《采菊篇》詩)

11. 橫掃千軍

出處: 唐·杜甫《醉歌行》:“詞源倒流三峽水,筆陣獨掃千人軍。”

典故: 橫掃:掃蕩、掃除。把大量敵軍象掃地似地壹陣子掃除掉。

例子: 七百裏驅十五日,贛水蒼茫閩山碧,~如卷席。(毛澤東《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詞)

12. 靜如處女,動如脫兔

出處: 《孫子·九地》:“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典故: 處女:未嫁的女子;脫兔:逃跑的兔子。指軍隊未行動時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樣持重;壹行動就象飛跑的兔子那樣敏捷。

13.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出處: 《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

典故: 將八公山上的草木,都當作是士兵。形容極度驚恐,疑神疑鬼。

例子: “~”,是錯覺的壹例。(毛澤東《論持久戰》)

14.跋山涉水

出處: 《詩經·鄘風·載馳》:“大夫跋涉,我心則憂。”《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跋山涉水,蒙犯霜露。”

典故: 跋山:翻過山嶺;涉水,用腳趟著水渡過大河。翻山越嶺,趟水過河。形容走遠路的艱苦。

例子: 同樣的青春,同樣的年齡,有人~,為改變祖國壹窮二白的面貌而感到莫大的幸福。(魏巍《路標》)

15. 逼上梁山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壹回:“林沖雪夜上梁山。”

典故: 比喻被迫起來反抗。現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種行動。

例子: 可以說差不多的人都是~的。(姚雪垠《李自成》第壹卷第二十八章)

16.調虎離山

出處: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八十八回:“子牙公須是親自用調虎離山計,壹戰成功。”

典故: 設法使老虎離開原來的山岡。比喻用計使對方離開原來的地方,以便乘機行事。

例子: 這自然是~之計,鄧和武漢派都是不同意的。(郭沫若《海濤集·南昌之壹夜》)

17.筆下生花

出處: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下》:“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典故: 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寫作的詩文極佳。

例子: 晚唐詩人杜牧才氣過人,~,創作了許多詩文佳品,尤以《阿房宮賦》傳誦千古。

18.閉月羞花

出處: 元·王子壹《誤入桃源》第四折:“引動這撩雲撥雨心,想起那閉月羞花貌,撇的似繞朱門燕子尋巢。”

典故: 閉:藏。使月亮躲藏,使花兒羞慚。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例子: 此時魯小姐卸了濃裝,換了幾件雅淡衣服,蘧公子舉眼細看,真有沈魚落雁之容,~之貌。(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

19.柳暗花明

出處: 唐·武元衡《摩河池送李侍禦之鳳翔》:“柳暗花明池上山,高樓歌灑換離顏。”宋·陸遊《遊山西村》詩:“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

典故: 垂柳濃密,鮮花奪目。形容柳樹成蔭,繁花似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難中遇到轉機。

例子: 十二月十三日之晨,我心酸腸斷,以為從此要嘗些人生失望與悲哀的滋味,誰知眼前有這種~的美景。(冰心《寄小讀者·通訊十壹》

20.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出處: 元·無名氏《大戰邳彤》:“主公,便好這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典故: 比喻不管對方使用什麽手段,總有相應的對付方法。

例子: 常言道:“~”,事到其間,道在人為。少不得妳我打點禮物,早差人上東京,央及老爺那裏去。(《金瓶梅詞話》第四十八回

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故事出自《國語·吳語》。成語“如火如荼”,形容某種人群或事物陣容之大,氣勢之盛。

故事見於《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後天授二年》。成語“請君入甕”,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成語“洛陽紙貴”,稱頌傑出的作品風行壹進。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故事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成語“雞嗚狗盜”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這種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成語“草木皆兵”,形容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故事見於《莊子列禦寇》。成語“探驪得珠”,比喻寫文章能緊扣主題,抓住要點。

故事出自北宋蘇軾《文與可yún dāng谷偃竹記》。“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準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沈著。

故事出自《晉書·杜預傳》。成語“勢如破竹”,形容戰鬥節節勝利,毫無阻擋。

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

故事見於《莊子·秋水》。成語“望洋興嘆”,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五年》。成語“唇亡齒寒”,比喻雙方關系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枕戈待旦”出自劉琨《與親故書》,形象地寫出了劉琨隨時準備殺敵報國的決心。後來用作成語,形容時刻警惕敵人,準備作戰。

故事出自《史記·汲鄭列傳》。成語“後來居上”,往往指後起的可以勝過先前的。和汲黯說這話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鐘”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誌之士,及時振作。

故事出自《史記·魏世家》。成語“抱薪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滅禍害,結果反而使禍害擴大。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語“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則成語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比喻為人真誠,嚴於律已,自然會感動別人,自然會受到人們的敬仰。

刪繁就簡

[拼音]:shān fán jiù jiǎn

[解釋]:刪:除去;就:趨向。去掉繁雜部分,使它趨於簡明。

[例句]:~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清·鄭燮《楹聯》)

[來源]:《尚書·緯》:“刪夷繁亂。”宋·嚴羽《歷代詩話·詩法家數》:“絕句之法,要婉曲回環,刪蕪就簡。”

[參考詞典]:成語大詞典

孤芳自賞

[拼音]:gū fāng zì shǎng

[解釋]:孤芳:獨秀壹時的香花。把自己比做僅有的香花而自我欣賞。比喻自命清高。

[例句]:然而憶到這~,別有懷抱的句子,又不禁喜悅的笑了。

★冰心《寄小讀者·通訊九》

[來源]:宋·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詞:“應念嶺表經年,孤芳自賞,肝膽皆冰雪。”

[參考詞典]:成語大詞典

弱不禁風

[拼音]:ruò bù jīn fēng

[解釋]:禁:承受。形容身體嬌弱,連風吹都經受不起。

[例句]:如果不參加勞動,也就會沾上資產階級的思想意識,而且~。

★茅盾《壹九六0年短篇小說漫評》

[來源]:唐·杜甫《江雨有懷鄭典設詩》:“亂波紛披已打岸,弱雲狼藉不禁風。”

[參考詞典]:成語大詞典

嘆為觀止

[拼音]:tàn wéi guān zhǐ

[解釋]:嘆:贊賞;觀止:看到這裏就夠了。指贊美所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

[例句]:無

[來源]:《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其蔑以加於同感於此矣,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

[參考詞典]:成語大詞典

橫眉怒目

[拼音]:héng méi nù mù

[解釋]:聳起眉毛,瞪大眼睛。形容怒視的樣子。

[例句]:三三兩兩的打手,都~,短打扮,隨時進來,往後院去。

★老舍《茶館》第壹幕

[來源]:五代·後蜀·何光遠《監戒錄》引陳裕詩:“橫眉怒目強幹嗔,便作閻浮有力神。禍福豈由泥捏漢,燒香代養弄蛇人。”

[參考詞典]:成語大詞典

栩栩如生

[拼音]:xǔ xǔ rú shēng

[解釋]:栩栩:活潑生動的樣子。指藝術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壹樣。

[例句]:這些畫裏的蝦所以~,是由於他深刻觀察過真正的蝦的生活,筆墨變化、寫照已經達到了極高境界的緣故。

★秦牧《蝦趣》

[來源]:《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誌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茫茫然周也。”

[參考詞典]:成語大詞典

支離破碎

[拼音]:zhī lí pò suì

[解釋]:支離:零散,殘缺。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完整。

[例句]:我們不要把文章分析得~。

[來源]:清·魏僖《堯峰文鈔·答陳靄公論文書壹》:“而及其求之以道,則小者多支離破碎而不合,大者乃敢於披猖磔裂,盡決去聖人畔岸,而剪拔其藩籬。”

[參考詞典]:成語大詞典

萬籟俱寂

[拼音]:wàn lài jù jì

[解釋]:籟:從孔穴中發出的聲音;萬籟:自然界中萬物發出的各種聲響;寂:靜。形容周圍環境非常安靜,壹點兒聲響都沒有。

[例句]:這時~,只聽到滴搭的鐘聲和可以微聞得到的母親的呼吸。

★鄒韜奮《我的母親》

[來源]:唐·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詩:“萬賴此俱寂,唯聞鐘磬音。”

[參考詞典]:成語大詞典

破鏡重圓

[拼音]:pò jìng chóng yuán

[解釋]:比喻夫妻失散或離婚後重新團聚。

[例句]:破鏡重圓從古有,何須疑慮反生愁?

★元·施君美《幽閨記·推就紅絲》

[來源]:唐·韋述《兩京新記》卷三

[參考詞典]:成語大詞典

落英繽紛

[拼音]:luò yīng bīn fēn

[解釋]:形容落花紛紛飄落的美麗情景。

[例句]:四次來遊,滿天滿谷的~;樹上剩得青葉與綠葉,更何處尋那淡紅嬌嫩的櫻。

★周恩來《四次遊中山公園》

[來源]:晉·陶潛《桃花源記》:“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

[參考詞典]:成語大詞典

壹望無際

[拼音]:yī wàng wú jì

[解釋]:際:邊。壹眼望不到邊。形容非常遼闊。

[例句]:無

[來源]: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六十四回:“壹望無際,似有千裏之遙。”

[參考詞典]:成語大詞典

詩情畫意

[拼音]:shī qíng huà yì

[解釋]:像詩畫裏所描摩的能給人以美感的意境。

[例句]:無

[來源]:宋·周密《清平樂·橫玉亭秋倚》詞:“詩情畫意,只在闌桿外,雨露天低生爽氣,壹片吳山越水。”

[參考詞典]:成語大詞典

源遠流長

[拼音]:yuán yuǎn liú cháng

[解釋]:源頭很遠,水流很長。比喻歷史悠久。

[例句]:剝削階級的幸福觀,是~,影響仍然是相當深廣的。

★秦牧《壹個黑人戰士的豪邁聲音》

[來源]:唐·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誌銘》:“夫源遠者流長,根深者枝茂。”

[參考詞典]:成語大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