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柄較短的刀。雙手使用。這種兵器在宋代、 元代的通俗文藝作品中屢屢出現(下面將舉例說明),卻不見於宋人曾公亮等所編著的《武經總要》的記載。 書中說:“刀之小別,有筆刀軍中常用。其間健鬥者,競為異制以自表,故道有太平、定我、朝天、開陣劃陣、偏刀、車刀、匕首之名。掉則有兩刃山字之制,要皆小異,故不悉錄。”書中繪圖介紹了八種刀。包括掉刀、屈刀、歡耳刀、掩月刀、 戟刀、眉尖刀、鳳嘴刀、筆刀。獨不及樸刀,可見兵學家並不把它視為真正的武器。 它只是流行於民間、而不能登大雅之堂的粗陋的兵器。 宋人對這種“刀”的形制做了細致的說明: 仁宗天聖八年(1300)三月詔:“川峽路今後不得造著褲刀,違者依例斷遣。 ”五月,利川路轉雲使陳貫言:“著褲刀於短槍幹、拄杖頭, 安者謂之‘撥刀’;安短木柄者,謂之‘畬刀’。並皆可著褲。‘畬刀’是民間日用之器,川峽山險, 全用此刀開山種田,謂之刀耕火種。今若壹例禁斷,有妨農務,兼恐禁止不得, 民者犯眾。請自今著褲刀為兵器者禁斷;為農器者放行。”乃可其請。 宋會要輯稿
(見《宋會要輯稿》185冊)
撥刀即撲刀
從陳貫的話中可見撲刀的另壹個名字是“著褲刀”, 可以掛在褲腰上。它極簡陋,安上短把就是用於“刀耕火種”的“畬刀”,是為農具; 如果安上了長把才是“樸刀”,無怪它不能上《武經總要》。 而老百姓則因為撲刀易得而便宜所以把它作為經常使用的兵器。撲刀是能兵農並用的, 所以對它根本不可能完全禁斷。樸刀是短刀頭、長刀把的,刀身無鞘,長刀把可以從刀頭取下, 作桿棒用。這壹點在《水滸傳》中有細致的描寫。 在六十壹回寫盧俊義到山東與梁山好漢交戰前作準備工作時:盧俊義取出樸刀,裝在桿棒上,三個丫兒扣牢了,趕著車子,奔梁山泊路上來。
主要構造
這裏的“樸刀”只是個刀頭,安把之處有螺口,桿棒的壹端有螺絲, 而且是“三個丫兒”,安裝好了,十分結實。《水滸傳》中許多地方寫到樸刀, 我們從中可以看出它很長,平時不用,便象長槍壹樣靠在墻根或槍架上。“桿棒”《辭源》解作用作武器的粗木棒。《漢語大詞典》解作用作兵器的木棒。 武經總要
《武經總要》雖有記載,介紹極簡單,言“長細而堅重者”為桿棒。它更簡陋, 據宋人記載: 建炎二年(1128 )五月十三日京東西路提點刑獄公事程昌弼言:“今州縣之間軍器乏少。乞令諸州縣擇本土堅韌之木,廣置棍棒,其長等身,徑可及握, 不勞遠求,指日可辦。比弓弩,則無挽拽之能否;比刀劍,則無鍛煉之工程。用之以禦鐵騎則出其右,蓋鐵騎非箭鑿鋒刃可害。”從之。(見《宋會要輯稿》185冊) 這是在北宋剛剛滅亡時無可奈何的選擇。因為州縣兵器庫中沒有了儲存, 才不得已而用桿棒(文中稱“棍棒”)。它“其長等身,徑可及握”,取之極易。 這種質地很粗糙的兵器,制作簡單,原料價值也很低廉,所以平時只流行於民間, 不為兵家所重視。從這些記載可見宋代朝廷對於兵器管制得特別嚴格的是那些精巧鋒利和殺傷力較大的。而樸刀桿棒,壹來比較粗陋,人們日常生活中又不可少; 二來它們不是騎在馬上作戰的兵器,而是步行打鬥用的,殺傷力小,《武經》所不載, 因此對百姓擁有這些兵器采取睜壹只眼,閉壹只眼的態度,時禁時放,缺少壹貫之制。 《宋史·兵誌十壹》記載北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皇帝詔:“廣南民家毋得置博刀,犯者並鍛人並以私有禁兵律論。”先是,嶺南為盜者多持博刀,杖罪輕,不能禁,轉運使以為言,故著是令。
禁物
可見“博刀”(博刀即樸刀。博、樸二字音同,可通用)最初不在嚴禁之列, 所以民間盜匪以之為武器,嶺南盜匪太多,才被嚴禁,而其它地區未被包括在內。 流浪江湖的遊民腰間挎上壹把樸刀,或者手執壹條桿棒,就增加了安全感。 熟悉江湖生活的“說話”人便把它編入話本之中,成為“說話”中的壹類,並把與“江湖亡命”和綠林生活有關的作品皆歸入此類。此類小說在當時的“說話”中具有壹定的數量,因此樸刀、桿棒這兩件兵器在早期的通俗文藝作品中是經常可以碰到的。 現在可以確定是創作於十三世紀初的《董解元西廂記》開篇就唱道:“打拍不知個高下, 誰曾慣對人唱他說他?好弱高低且按捺。話兒不提樸刀桿棒,長槍大馬。 ”因為《西廂記》演唱的是“銀字兒”壹類哀艷纏綿的愛情故事(當時分類為“煙粉”), 所以開篇點題,與“樸刀桿棒”“士馬金鼓”類的武故事劃清界限。我們從早期的通俗文藝作品之中也可以看出使用樸刀桿棒者多是盜匪遊民, 如宋人話本《錯斬崔寧》中描寫攔路搶劫的“ 醉翁談錄
靜山大王”:頭帶幹紅凹面巾,身穿壹領舊戰袍。腰間紅絹搭膊裹肚,腳下登壹雙烏皮皂靴。手執壹把樸刀。《大宋宣和遺事》寫到晁蓋智取了梁師寶的十萬貫金珠後逃走, 晁父為官府所拿,管押解官:行至中途,遇著壹個大漢,身材叠料,遍體雕青,手內使柄潑鑌鐵大刀,自稱鐵天王,把晁太公搶去。“潑鑌鐵大刀”就是鑌鐵大潑刀”“潑”同“樸”。鐵天王就是晁蓋, 其身份是江湖俠盜。 《警世通言》中的《萬秀娘報仇山亭兒》就是南宋羅燁《醉翁談錄》所記屬於“樸刀”類的《十條龍》(《寶文堂書目》著錄名為《山亭兒》),當然, 它經過了明人的加工。
編輯本段出現年代
樸刀出現於宋代,到了清末前後,才被廣泛使用。其起源的原因,有人認為是當時民間不許保存長兵器,於是有人把大刀改為短把的樸刀,戰鬥時再在加柄。宋代禁止民間擁有兵器。《宋會要輯稿》中說,“著褲刀”,即掛在褲子上的刀,因為人們日常需要使用而不能禁止,於是樸刀得以成為唯壹的合法民間武器。 因此,在《水滸傳》中,有關各路英雄使用樸刀的描寫隨處可見。就其起源而論,與其說是把大刀的柄縮短,以適應近戰的需要,莫如說是為了應付民間不許保存長兵器,而把大刀改為短把的樸刀更符合歷史實際。這種樸刀多在民間使用,但是在清朝,卻破例地把樸刀納入軍隊的指定兵器之中。
編輯本段樸刀別稱
樸刀也稱太平刀
樸刀還有壹個別名,叫做“太平刀”。這是由於在清末年間,太平天國的士兵都使用樸刀而得名的。然而,當時的太平天國軍不只是使用著這些傳統而古老的兵器,在火器裝備方面,也勝於清朝正規軍。 樸刀(樸音坡)也寫成博刀、潑刀、或鈸刀 (繁體不可寫作樸刀),是中國古代的壹種冷兵器。是壹種長而寬的鋼刀,可以裝在木柄上成為比壹般大刀還要長的長兵器,也可以卸下來單獨作為壹種短兵器。在小說《水滸傳》中,宋代的“盧俊義取出樸刀,裝在桿棒上,三個丫兒扣牢了,趕著車子,奔梁山泊路上來。”[1] 樸刀全長約壹米二至壹米五,其刀刃比大刀長,大約占總長度的壹半,可劈、刺、砍,招數繁多。武術諺語說:“單刀看手,雙刀看走,大刀看定手[2]。”演練樸刀時刀如猛虎,刀背、刀刃分明,使用任何招數,都要住把定手。由於樸刀用途廣泛,是闖蕩江湖的人常用的兵器。 樸刀到了清末前後開始被廣泛使用。在太平天國時期,太平軍中很多人使用樸刀,又名“太平刀”。
編輯本段相關故事
《水滸傳》其中多處寫到強盜與俠盜皆使用樸刀。 萬秀娘等被苗忠等三個強盜搶劫前這樣寫道: 大官人(指苗忠)聽得說,三人把三條樸刀,叫:“鐵僧隨我來。”去五裏頭林子前等候。寫到具有俠義心腸的窮人尹宗,為了奉養老母到壹個莊主去竊取財物, 不料遇到萬秀娘自殺,便仗義救了她。尹宗使的也是樸刀。忽然黑地裏隱隱見假山子背後壹個大漢,手裏把著壹條樸刀,走出來指著萬秀娘道……
元代
在元曲中也有這樣的例子元初李文蔚的《燕青博魚》第四折的《離亭筵歇指煞》有幾句描寫燕青引以為驕傲的梁山強人的妝束:還了俺這石榴色茜紅巾,柳葉 切烏油甲,荷葉樣煙氈帽,百煉鋼打就的長樸刀,五色絨刺下的香綿襖。從燕青這段頗具自豪感的唱詞中可以想象紅頭巾、烏油甲、荷葉帽、五色綿襖、 長樸刀大約就是敢於樹立旗幟起來造反的草莽英雄的典型服飾(元末造反的農民也著紅巾、南戲《拜月亭》中第九出“綠林寄跡”, 山上草寇靜山大王戴上金盔頭痛,說還是戴“這紅帽兒安穩”)。 樸刀是這些草莽人物護身和向社會抗爭與進攻的武器。不僅在元雜劇中如此,《水滸傳》則更是這樣。真假強人, 浪跡江湖的遊民,腰間所佩無不是樸刀。 據此我們可以推斷起碼在江湖藝人眼中“樸刀”已經成為強悍的、帶有武器的遊民的意象。
宋代
在記錄宋代“說話”技藝和“說話”資料的專書《醉翁談錄》中把“說話”按照內容分為八類:靈怪、煙粉、傳奇、公案、樸刀、桿棒、神仙、妖術等。 撲刀類中收錄了十壹個名目,我們可以確知其故事內容的僅有三四個,如《十條龍》、 《陶鐵僧》就是上面引的《萬秀娘報仇山亭兒》;《青面獸》是楊誌賣刀的故事, 我們從《大宋宣和遺事》中可以得知其梗概,也與殺人造反有關; 《李從吉》又名《徐京落草》。《水滸傳》第七十八回寫高俅帶領十節度圍剿梁山, “十節度使”中有“徐京、楊溫、李從吉”。又說,這十節度使“舊日都是綠林叢中出身, 後來受了招安,直做到許大官職 樸刀 圖示
”。徐京“幼年遊歷江湖, 使槍賣藥”是個純粹的遊民。遊民落草成為強人,後來又受招安,這是“樸刀”類“說話”的典型情節。 有的我們僅據題目雖然難以推測其故事內容, 如“大頭虎”“李鐵鈴”“賴五郎”“聖人虎”“王沙馬海”“燕四馬八”之類,但從這些人名或綽號看, 他們可能不是安分守己之輩。唯獨“楊令公”壹篇, 胡士瑩先生認為是寫楊家將老令公楊業故事的,恐不確。如果真是寫楊業的, 或許在楊業在“弱冠事劉崇”之前也有過壹段造反落草的經歷, 或許站在宋繼後周的正統立場上把劉崇的“北漢”小朝廷看作武裝叛亂集團,因此,把楊業少年時那段臣事北漢的經歷看作從逆。總之, 絕不會是寫楊業抗遼事跡的,因為這類故事是屬於“士馬金鼓”系統的。樸刀在早期通俗小說中成為強人遊民和俠盜悍匪的意象;“樸刀”類的“說話”則以講述他們的冒險生涯與傳奇般的經歷。他們往往出入綠林山寨, 如同北宋綠林豪傑王寂所為,“相與割牲祭神,結為友。出入數百,椎牛、椎豕,掠墓、 劫民、燒市,取富貴屋財,民拱手垂頭,莫敢出氣。白晝殺人,官吏引避;視州縣若無有,觀詔條如等閑”(《青瑣高議·王寂傳》)。 處於社會最底層的遊民們喜歡這類故事,因為只有在這類故事中,他們的意誌才能得以自由伸張, 也使其他壹些不能“舉動自專由”的人們獲得壹次發泄的機會。
編輯本段武術刀法套路
樸刀是查拳套路中的器械套路的壹種,本套路的特點為:動作緊湊,姿勢舒展,動速靜定,節奏鮮明,勁力順達。套路中運用了劈、跺、掃、砌、絞等動作,身法靈活,變化無窮,便於廣大武術愛好者學習。
編輯本段遊戲武器
《真三國無雙》中的樸刀 《真三國無雙》系統遊戲是日本光榮株式會社開發的壹款以中國三國時代為背景的動作類遊戲,逼真的畫面,豐富的語音,對中國歷史的尊重,所有這壹切都讓喜愛三國遊戲的中國玩家們交口稱贊,愛不釋手。 在《真三國無雙OL》中,樸刀是夏侯惇的專屬武器,其壹至六級的名稱分別為樸刀,樸刀·改,吳鉤,麒麟牙,滅麟麒牙,真·滅麒麟牙。等級越高,威力越強大,同時也需要更高的官職才能裝備它。
上升值
樸刀壹至六級的基礎值和最高上升分別為: 攻擊44(32-35-38-41-44-47) 破壞39(27-30-33-36-39-42) 防禦31(31-34-37-40-43-46) 體力170(25-28-31-34-37-40) 無雙155(9-12-15-18-21-24) 移動125 跳躍150
威力系數
盾:15/17 , 15/17 碎:15/15 , 15/15 陣:12/12 突:3/5 衛:15 霸:5 , 5 C2:17 C3:10:10 C4:13 C5:12 JC:10:10*5:12 D:16 JA:8 1方:6 2方:6 3方:8 4方:10/10 5方:15/15 6方:18/10 7方:8 8方:8 9方:17 無雙/真無:15,15 無雙最後壹式:15,20 真無最後壹式:15,15,8,20
用法
樸刀的強化位比較靠後,攻防分別在五和六號位,這使它在小地圖對抗中不能盡致發揮。不過,在大地圖中,強化後的樸刀所擁有的強大的攻擊力與防禦力,絕對是敵人的惡夢。
強化順序
1無雙,2體力,3破壞,4副將,5攻擊,6防禦,7連擊
其它
目前在《真三國無雙OL》中,樸刀的流行刻印主要有壹突和壹盾。兩種刻印決定了不同的使用方法,仁智相見,各有不同。刻印六主要為壹衛和壹霸,各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