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潮州方言(Teochew),即潮州話,屬漢語方言八大語系之壹的閩南語系。它的詞匯豐富,幽默生動,富有極強的表現力,並保存著很多古漢語的成份,被人稱為“福佬語”或“學老語”。
潮州話是全國八大方言區中閩南方言的次方言,潮州人的方言,也是現今全國最古遠、最特殊的方言。對潮州人來說,潮州話是維系感情的紐帶,有巨大凝聚力。尤其在異域他鄉。鄉音相同,勝似“自己人”。
據有關史料載,潮語初始於秦、漢時期,成型於唐、宋,到了明末清初,才形成自己獨立的語言體系。主體是中原的古漢語,混雜問方言,音韻與現在的閩南話大體相同。現在的潮州人與閩南人仍可用壹些簡單的生活方言交流。
潮語的特點概括起來就是語法特殊、詞匯豐富、音韻獨特、古語義多等。如現代漢語是四聲拼讀,但潮語仍保留著八音拼讀的語音系統,發音復雜,以前有十六音之說,現在是八音,而且土話摻雜太多,外人不易學到;潮語中客人叫人客,母雞叫雞母,步行叫行路,鐵鍋叫鼎,瓶子叫樽等等;潮語中古漢語保留較完整,潮語壹字多義,壹個 “食”字,幾乎包括了喝、吃、飲、吮、吸等所有的口腔飲食動作,如食(吸)煙、食(喝)酒、食(啃)蔗、食(飲)水等。
潮語古樸典雅,並且具備上述特點,早已引起海內外語言學家的關註,使得研究潮州話的人很多,有關潮州話的專著、字典、詞典也很多。潮語已經為越來越多的語言學家所重視。 現在,潮州方言有自己的字典《潮州音字典》,以及《潮語十五音》等研究地方語言的專著。潮語的壹整套文讀系統,已逐步與現代漢語互相融合,互相滲透,使潮聲既保留自己特有的音韻,又不致生澀難懂。
二、廣州方言又稱為“粵方言”、“粵語”、“白話”和“廣府語”,是古南越族語言與漢語言混糅後形成的壹種獨特的地方語言,為現代漢語方言的七大方言之壹(漢語七大方言為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粵方言、閩方言、客方言、贛方言)。廣州市區的方言,是所有操廣州方言(廣東、廣西壹部分、香港、澳門等)的標準語,它的語音、詞匯和語法,成為規範各地方言的準繩。
廣州方言的形成十分復雜,既有古越族、南方少數民族和古漢語的基本成分,又夾雜著相當成分的客方言、閩方言、湘楚方言、贛方言,同時還有相當數量的現代漢語,英語和東南亞語也雜糅其中。
在廣州話中,有著許多獨特的詞語,它既不是古越族語和其他少數民族語匯的遺存,也不是古漢語、古代地方語和外來語,而是獨創的詞語,具有濃厚的廣州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