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顯祖《牡丹亭·驚夢·皂羅袍》賞析
附: “詩書優遊”詩詞頻道主播百合新年度頻道介紹
“詩書優遊”平臺、頻道和主播介紹及百合的往期分享合輯
附: 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遊園驚夢》
不知不覺中,我關於江西的分享已經做了十期了。我在江西第壹期的分享中說到過,這裏最大的特點就是“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數不清的名人***同構築了絢麗多彩的江西文化。其中,現代文化的代表就是紅色文化;而古代文化,也就是贛文化,則以豫章文化、潯陽文化、廬陵文化和臨川文化為代表。紅色文化、豫章文化、潯陽文化和廬陵文化我在之前的分享中已經為大家壹壹介紹過了,在本期分享中我們就壹起來了解壹下臨川文化,作為江西系列分享的尾聲。
“遠色入江湖,煙波古臨川。”這個臨川就是現在的江西省撫州市。這裏自西漢始建縣,三國孫吳置臨川郡,至隋改郡擴州易名撫州,迄今已有2200多年建置史。臨川位於江西省東部,自古“襟領江湖,控帶閩粵”,地處長三角、珠三角和閩東南的三角區腹地。這裏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地氣殊異,山川炳靈,林奇谷秀,水繞川環。江山形勝而人稠勤富,交通便利而商賈常行。荊楚、吳越文化交匯於此,中原、閩粵文化滋潤其中。秀美的風光,發達的農業,優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歷史,豐厚的文化積澱,孕育出燦爛的“臨川文化”。
臨川文化在地域上以臨川古治屬為核心,涵蓋現今撫州市十余個縣區,從歷史年代上生成於秦漢,興盛於兩宋,延綿於明清,從具體內容上涵蓋了文學、戲曲、哲學、醫學、禪宗等多方面。
先來看看臨川的文風之盛。
和我之前分享的文風昌盛的修水和廬陵壹樣,臨川詩書豐繁,學風極盛,歷代學子的科舉仕途成就和文章著述簡直數不勝數。有資料記載,歷史上有科考制度以來,全國進士有10萬人,其中江西有1萬人,占全國的1/10,而撫州有近3000人,占江西的1/3。“臨川文化”區內樂安縣流坑“千年古村”的“子男雙封爵,文武兩狀元,參政代天子,師保五六人,壹門十進士,兩朝四尚書,進士五十二,知縣四十多,鄉舉百六余,會解監元群,鄉賢祀十二,秀才如繁星”的記述,就是臨川才子湧現的生動寫照。這些燦若繁星的撫州籍學子的文章論著,被列入《四庫全書》存目的就有近800卷之多。橫臥撫州市東門的“文昌橋”,就是“臨川文學”昌盛的象征。在撫州民間流傳著“文昌橋上賞文章”、“文昌橋上賽文章”、“文昌橋上賣文章”、“文昌橋上曬文章”、“欲覽詩書文昌橋”、“無才莫進撫州門”的說法,充分顯示了臨川“文化之邦”的風采。
有這麽多取得科舉功名的學子,可見臨川文化土壤的肥沃豐裕,而最能代表臨川文風之盛的,當屬那些在歷史上熠熠生輝的諸多“臨川才子”。撫州素有“才子之鄉、文化之邦”的美譽,“名儒巨公,彬彬輩出,不可勝數”,“臨川才子”是“臨川文化”的得意之筆。自古以來,臨川才子之多向為世人矚目。在把贛文化書寫得最溢彩流金的千古雄文《滕王閣記》中,王勃就以“睢園綠竹,氣淩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來吟詠閻都督滕王閣之會中滿座賓客的杯中豪情和筆下才華。臨川在歷史上湧現出的壹大批名儒巨公各個大名鼎鼎——“唐宋八大家”之二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和散文大家曾鞏;詞壇巨擘晏殊和晏幾道;哲學家、思想家陸九淵;戲劇家、文學家湯顯祖……還有不少名人學士來臨川任職和宦遊——東晉王羲之、南朝謝靈運、唐朝顏真卿、南宋陸遊等,曾在這裏為官;宋代詩人黃庭堅、梅堯臣、範成大、明代思想家李贄、徐霞客也都來過此地遊覽常駐;《世說新語》和《詩品》的編著者劉義慶和鐘嶸均襲封臨川王。這些名人學士在臨川都留下了大量遺墨華章,為閃光的臨川才子群體增添了輝煌。
如果說“才子之鄉、文化之邦”的美譽壹定程度上還可以說是江西修水、廬陵***同的特點,臨川只是更勝壹籌而已,那麽,戲曲文化的繁盛可就是臨川所特有的,是修水和廬陵所不能相比的。戲曲文化是臨川文化除文學之外的另壹大支柱。
說到戲曲,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京劇或自己家鄉的地方戲,但相信大家也壹定都聽說過在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的昆曲。而說到昆曲,相信很多人第壹個想到的劇目就是《牡丹亭》吧。這部美輪美奐的中國戲劇史上的經典名作就是誕生於臨川,它的作者——與莎士比亞並稱的明代著名文學家、戲曲家湯顯祖正是臨川人。湯顯祖標誌著我國明代傳奇戲劇發展的新高峰,在中國戲曲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的代表作《牡丹亭》、《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也因此被成為“臨川四夢”。所以我本期分享選擇的主題詞即是湯顯祖《牡丹亭》中最著名的壹段唱詞,《驚夢》這壹出中的商調《皂羅袍·原來姹紫嫣紅開遍》。
媽媽說我四歲的時候曾經去北大看過由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主持制作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這個版本的《牡丹亭》把湯顯祖五十五折的原本撮其精華刪減成二十七折,但饒是如此,還是分成了上中下三本,連續演了三天才演完。我當時太小了,現在壹點印象都沒有了,肯定也不可能看懂演的是什麽故事,更聽不懂唱詞,但媽媽說我當時看得很專註,三天的演出我都看下來了,而且竟然沒睡著。我和媽媽討論後覺得可能是因為當時剛剛愛上芭蕾的我被舞臺上美麗的人物造型和像舞蹈壹樣的表演吸引了。後來看《紅樓夢》,記得有個情節是黛玉走過梨香院墻外,聽到裏面正在演習戲文,聽到“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這兩句便被吸引住了,停步細聽,壹邊聽壹邊心下感嘆;還有寶玉有壹次突然想要聽梨香院小旦齡官的《牡丹亭》,可去了後齡官卻不給他唱。不過我其實並不知道黛玉和寶玉為什麽會被吸引,也不知道那唱詞要表現的到底是什麽。直到這學期我們在語文課上學習了《牡丹亭·遊園》裏的皂羅袍,我才對《牡丹亭》這部作品和《牡丹亭》中這最著名的壹段唱詞有了壹些了解,所以我才選擇了這曲商調皂羅袍作為我本期分享的“主題曲”,借這個機會更多地去了解湯顯祖和他的《牡丹亭》,也了解壹下以優美典雅著稱的昆曲。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我說選擇了這曲皂羅袍作為我本期分享的“主題曲”,這個曲指的可不是歌曲,而是韻文文學的壹種,同詞的體式相近,可以配樂歌唱,就像歌詞壹樣。不過實際上我分享的主要是對唱詞的賞析,所以我更應該說是“主題詞”。曲有曲牌和宮調,即指曲調的名稱和樂曲的調式。曲調名指的就是唱曲的音調,就像現在的G大調、C大調等等。這曲皂羅袍的曲調就是商調,而皂羅袍則是曲牌名。曲牌名其實和詞牌名是壹樣的概念,是曲的音樂譜式。古代的詩詞原本都是配樂吟唱的,都有相應的名字來命名。後來曲調失傳或是別的原因,就只用曲牌名來限定曲子的句數、字數、平仄、格律、押韻格式等。不過古代的曲很長,所寫的曲牌都是很長的壹首曲的部分小節的名字。《牡丹亭》最出名的這壹唱段《遊園驚夢》就是用皂羅袍這個曲牌演唱的。
《牡丹亭》的作者湯顯祖出生於臨川的壹個書香世家,其祖上四代均有文名,多是滿腹經綸的學者;他的母親也自幼熟讀詩書。臨川豐腴的文化土壤給了他讀書求學的良好氛圍,家族深厚的文化積累更是他讀書求學的豐厚根基,而祖輩的認真求學的態度,則在湯顯祖幼小的心靈中打下深刻的烙印。
湯顯祖天資聰慧,加上從小受家庭熏陶,勤奮好學,早早地就才名遠揚,二十壹歲就中了舉人。他不僅於古文詩詞頗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醫藥蔔筮諸書。按他的才學,在仕途上本可望拾青紫如草芥。但是,在湯顯祖生活的時代,科舉考試已經成為上層統治集團營私舞弊的幕後交易,而不是以才學取人。在湯顯祖第壹次赴京參加進士考試時,當時的首輔張居正要安排他的兒子取中進士,為遮掩世人耳目,想找幾個有真才實學的人作陪襯,聽聞了湯顯祖的名聲後就去籠絡他。但湯顯祖“少有伉壯不阿之氣”,潔身自好,剛正不阿,面對這種腐敗風氣的誘惑與招攬,他先後兩次都拒絕了。明史記載“顯祖謝弗往”,理由是“吾不敢從處女子失身也。”他因此兩次都名落孫山,直到萬歷十壹年張居正去世後,三十四歲的湯顯祖才中了進士,開始走上仕途。
湯顯祖早期主要是在留都南京任職。當時南京是文人薈萃之地,前後有徐霖、姚大聲、何良俊、金在衡、臧懋循諸名家。湯顯祖在此壹面以詩文、詞曲同壹些人切磋唱和,壹面研究學問,作書中蠹魚。當時文壇泰鬥王世貞在南京任刑部侍郎、尚書,地位顯赫。士大夫趨之若鶩,許多人奔走在他門下,他的片言只語,便可“翕張賢豪,吹噓才俊”。可是湯顯祖是壹個尊重文學而不屈服於權勢的人,他重創新而反對復古,他註意汲取古代壹切優秀的文學遺產而不為復古派所規定的範圍所局限,文學思想和旨趣與王世貞輩大相徑庭。因此他雖與王世貞同在南都,卻不願與王氏兄弟相往還。這表明湯顯祖不僅不以權勢是從,而且當復古文學思潮籠罩海內時,他有主見,有特識,決不隨波逐流。這實際上是他接受古代優秀的文化思想、特別是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接受了資本主義萌芽時期反理學、反傳統、反專制的思想影響的結果。
明代中期,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在哲學上出現了王艮、羅汝芳、李贄等離經叛道的思想家。湯顯祖早年就做了羅汝芳的學生,自小跟他學道,讀“非聖之書”。後來又與激進的禪宗大師紫柏交朋友,尤其敬仰激進的思想家李贄,形成了他政治上、文學上的反抗性和鬥爭性,也被人稱之為“狂奴”。實際上這也是他後期創作《牡丹亭》這部代表作的思想基礎。
品格上不願與專制的統治者同流合汙的湯顯祖在政治上也鋒芒畢露。身在官場,湯顯祖耳聞目睹了很多官員貪贓枉法的罪行,剛直倔強的他於萬歷十九年在南京禮部祠祭司主事的任上上了壹篇《論輔臣科臣疏》,嚴詞彈劾首輔申時行和科臣楊文舉、胡汝寧,揭露他們竊盜威柄、貪贓枉法、刻掠饑民的罪行。疏文對萬歷登基二十年的政治作了全面的抨擊,明神宗看完上疏,於盛怒之下,以“南都為散局,不遂己誌,敢假借國事攻擊元輔”的罪名把湯顯祖貶為廣東徐聞縣典史。壹年後,由於朝廷政局變幻,湯顯祖又被量移至浙江遂昌任縣令。在遂昌任職期間,他“去鉗剭,罷桁楊,減科條,省期會”並建射堂,修書院,勸農桑,為實施自己的治縣理想不畏權貴、大膽革新。在任職的五年中,他政績斐然,但與民減負便意味著壓制當地豪強,觸犯地主階級利益,為此湯顯祖每每得罪權貴,終於招致上司的非議和地方勢力的反對。萬歷二十六年,朝廷將派稅監來遂昌擾民,湯顯祖聽說後自感“世路之難,吏途殊迫”,於是憤而辭職。給吏部遞了辭呈後,沒有等批復就回到家鄉江西臨川縣的鄉村閑居,結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湯顯祖離任後,感念他恩德的遂昌百姓為他立了生祠加以懷念。為此,湯顯祖發出“平昌祀我,我以何祀平昌”的感嘆。清代蔣士銓在《玉茗先生傳》中說:“顯祖誌意激昂,風節遒勁,平生以天下為己任;因執政所抑,遂窮老而歿,天下惜之”。
湯顯祖壹生蔑視封建權貴,常得罪名人,雖然在政治舞臺上屢屢失意,但跌宕起伏的經歷卻給他的文學戲劇創作註入了豐富的養料和動力,讓他的創作走向成熟,達到高峰,使他在戲曲上取得了足以與西方的莎士比亞相提並論的成就。而在他的代表作中,“臨川四夢”最負盛名也是成就最高的無疑是《牡丹亭》。明代戲曲理論批評家沈德符在《顧曲雜言》中記載了《牡丹亭》在當時引起的轟動效應:“《牡丹亭》夢壹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湯顯祖自己也說:“壹生似夢,得意處唯在《牡丹》。”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還魂記》,該劇描寫了官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書生柳夢梅傾心相愛,竟傷情而死,化為魂魄尋找現實中的愛人,人鬼相戀,最後起死回生,終於與柳夢梅永結同心的故事。湯顯祖在這部傳奇作品中著力描繪了杜麗娘與柳夢梅二人之間感人至深的生死愛情。這種至情至性的愛情演繹代表著湯顯祖對人生與愛情的哲學思考與世情體驗,而情深而亡的杜麗娘則成為湯顯祖筆下至情理想的化身。重情重義的湯顯祖始終將“情”與“誌”緊密相聯,並指出“萬物之情各有其誌”,其“情不知所起,壹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的詞句更是膾炙人口。湯顯祖用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賦予“情”以超越生死的力量。劇中杜麗娘經歷了現實、夢幻與幽冥三個境界,這顯然是作者幻想的產物。湯顯祖借用三種境界的藝術對比來表達理想和思想,用夢幻和幽冥反襯出了現實的殘酷。杜麗娘的夢境是那麽溫柔纏綿、五彩繽紛,而她醒過來面對的現實則是母親的嘮叨和淒涼枯燥;幽冥中判官雖然面目猙獰,但卻畢竟替她查了婚姻簿,放她出了枉死城,體現了壹種人情味,而她還魂後面對的現實則是父親被封建禮法塑造出來的冷酷和僵硬。湯顯祖顯然是在以此批判黑暗的現實,並在幽冥和夢境中寄托自己的理想。
昆曲的唱詞以典雅唯美著稱,《牡丹亭》的劇本便突出地體現了這壹點。而這壹曲商調《皂羅袍·原來姹紫嫣紅開遍》更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我不會唱昆曲,連戲曲的念白和吟誦也沒學過,只能先來朗讀壹遍: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自幼在嚴苛管教與約束中成長的青春少女杜麗娘雖然鮮少與外界接觸,但當她那當太守的父親杜寶給她聘請的迂腐的老先生第壹次給她講解《詩經》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時,即把杜麗娘心中的情絲觸動了。這壹日,郁郁寡歡的杜麗娘在丫環春香的陪伴下來到她十六年的人生中從沒有涉足過的自家的後花園。花園中繁花似錦的勃勃生機激發了杜麗娘心中被的壓抑的人生欲望,使她面對滿園的百花盛開,鶯歌燕舞,禁不住由衷地感嘆“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進而唱出了這壹曲皂羅袍。
“姹紫嫣紅”是形容花的鮮艷美麗;“斷井頹垣”就是斷了的井欄,倒了的短墻,這裏是形容庭院的破舊冷落;“良辰美景”和“賞心樂事”用的是晉宋時期謝靈運的《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中“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這兩句的意思;“奈何天”就是無可如何的意思;“朝飛暮卷”則出自我給大家分享過的王勃的《滕王閣》詩“畫棟朝飛南浦雲,朱簾暮卷西山雨”,形容樓閣巍峨,景色開闊;“翠軒”就是華美的亭臺樓閣;“畫船”指的是裝飾華美的遊船;“錦屏人”指的是被阻隔在深閨中的人;“忒”就是太;“韶光”意思是大好春光。這支曲的唱詞翻譯成白話文大致就是說:這樣繁花似錦的迷人春色無人賞識,都付予了破敗的斷井頹垣。這樣美好的春天,寶貴的時光如何度過呢?使人歡心愉快的事究竟什麽人家才有呢?雕梁畫棟、飛閣流丹、碧瓦亭臺,如雲霞壹般燦爛絢麗;和煦的春風,帶著蒙蒙細雨,煙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動著畫船。只有像我這樣被阻隔在深閨中的女子,才辜負了這大自然的美好春光啊。
這曲商調皂羅袍是《牡丹亭》中最有名的壹支曲子,也是《遊園驚夢》這壹折的高潮,刻畫了杜麗娘面對大好春光時春心蕩漾又自嘆身世間千回百轉的心態變化。全曲典雅綺麗、辭采華艷,卻又不失含蓄蘊藉,情真意切,隨景搖蕩,充分表現了杜麗娘在遊園時的情緒流轉,體現出情、景、戲、思壹體化的特點,歷來傳唱不衰。
此曲的唱詞充分體現了劇作家湯顯祖深厚的文學功底。全曲緊緊貼合主人公杜麗娘情緒的當前狀態和發展走向進行布景。首句“原來姹紫嫣紅開遍”,寫深閉幽閨的少女從未涉跡園林,這次乍進後園,只見百花盛開,萬紫千紅,艷麗眩目的春日園林物態給了她強烈的視覺沖擊,從而叩開了她少女的心扉。然而,劇作家湯顯祖並沒有讓主人公杜麗娘只是流連其中,只“入”而不“出”,接承這青春少女第壹眼絢爛春色的是少女心中幻設的虛景,她在這春色正濃的當下竟立刻想到了這濃艷富麗之春景的未來走向——“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太守家的後花園怎會是“斷盡頹垣”,難道不是杜麗娘聯想到自己的人生春天也如這眼前動人的春色壹樣多姿多彩,然而自己卻被幽閉在深閨之中,既無人欣賞,又無由沖破束縛,因而產生的深深傷感的體現嗎?這殘敗破落的畫面從另壹個極端給予杜麗娘以強烈的震撼。“春色如許”開啟了主人公的視野,使之充滿了詫異和驚喜,接踵而來的對匆匆春將歸去的聯想則轟的壹聲震響了她少女的心房,使之充滿了驚懼和無奈。
女主人公心花初放緊接著又愁上眉頭的景象,包蘊的是深深的無奈情緒,於是自然唱出“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這兩句突出了良辰美景與賞心樂事之間的矛盾,雖有這良辰美景,卻無有情人相伴這樣的賞心樂事,除了徒喚奈何,她這個“錦屏人”又能如何。這兩句突出了杜麗娘黯然的心情與艷麗春光間的不諧。現實的苦悶和青春的覺醒使得女主人公對外部世界充滿了無限向往,而殘酷的現實註定了她的向往絕不可能實現。於是在這裏湯顯祖讓杜麗娘意識到生命的困境,讓這“良辰美景”的春天生機反過來更強化了她渴望“賞心樂事”而不得的黯然傷感情懷。但這杜麗娘的感嘆和唏噓裏並不僅僅是悲觀的意緒,她在情緒跌入低谷之後仍念念不忘“良辰美景”“賞心樂事”,而且又用她能欣賞美的心和眼去暢想、去欣賞那“朝飛暮卷,雲霞翠軒”和“雨絲風片,煙波畫船”。對美好事物的向往正是壹個青春少女最自然的本能,而她的生命和青春也正是這美好事物的壹部分。這些美好的事物和杜麗娘這個主人公交相輝映,也始終深刻內嵌於杜麗娘這個青春少女的思維深處,讀者不難從中窺探出主人公內心深處的期待——在這堵院墻之外,應該還有更美的春光,更美的世界。而“她這個錦屏人”卻被壹道墻,壹座宅院和壹道屏風畫地為牢,牢牢地被困在這墻、這宅院和這屏風之內。而青春既已覺醒,就很難再昏昏睡去,那麽為了追求青春生命的綻放,哪怕付出生命的代價也在所不惜就順理成章了。所以這個後花園寓意著壹個嶄新的,不同於現實世界的內在精神世界,杜麗娘進入這個後花園就意味著生命打開了壹個嶄新的內在世界。在這個內在的世界裏,杜麗娘可以為情而死,也可以為情而生,可以直面壹切權威如閻羅和君王,甚至她向來依附的有著家長威權面孔的父親。這個世界的廣闊、豐富、美麗、深刻要遠遠超出外在的現實世界。這也為下壹段杜麗娘夢中奇遇柳夢梅以及為情而死的故事提供了心理依據。
此曲表現了杜麗娘遊園自傷、青春寂寞的悔怨,進而控訴了封建禮教和封建觀念對少女青春的無情摧殘。這段唱詞既是景語,也是情語。人物的感情和景色交織在壹起,映襯了主人公對景自憐的傷感,其內心深處顧影自憐的哀愁在美好春光的感召下噴薄而出。此曲從喜樂到苦痛的情緒流轉緊緊扣咬著從濃艷的實景向殘敗的虛景的轉變,讀者很難剖判外在之景與內在之情的嚴格界限,只因在此處,景現而情發,情入而景猶存。杜麗娘作為壹個剛剛覺醒的少女,感嘆春光易逝,哀傷春光寂寞,渴望自由幸福的生活,強烈要求身心解放,這本質上是對壓迫人的封建禮教和當時發展到極端的“存天理,滅人欲”理學思想的壹種抗爭與反叛,折射出明中葉後要求個性解放的時代精神,對後世有深刻的影響。文學史上有壹個很重要的觀點,認為《牡丹亭》正是《紅樓夢》最重要的過渡與鋪墊,也就是說沒有《牡丹亭》也就產生不了後來對生命的贊歌寫到極致的《紅樓夢》。
在之前看《紅樓夢》時,我並不理解林黛玉聽了《牡丹亭》的這段唱詞之後為什麽會“心動神搖”、“如癡如醉”,只是覺得非常的誇張。在準備這期分享的時候我又看到了湯顯祖《牡丹亭》寫出後幾個類似的事件:江蘇揚州有壹位名叫金鳳鈿的女子,得到了《牡丹亭》後茶飯不顧,“讀而成癡”,並想要嫁給湯顯祖,因為沒能等到湯顯祖的回音郁郁而終;婁江有壹女子名俞二娘,因為讀了《牡丹亭》傷心欲絕,斷腸而死;又有壹名伶曰商小玲,因演《牡丹亭》絕地而亡;還有壹女子名曰馮小青,在不幸的婚姻裏因讀《牡丹亭》而魂歸離恨天。通過這麽多相似的故事,我開始意識到《牡丹亭》藝術感染力之強,正如湯顯祖自己所說:“情不知所起,壹往而深;生可以死,死亦可生”。
生活在人性獲得了解放,在西方思想的影響下甚至過於開放的今天,我很難去切身體會杜麗娘的處境和遭遇。但湯顯祖的《牡丹亭》也確實讓我認識到封建禮教統治下妄圖壓制摧殘人的天然欲望的目標,在人性光輝的照耀下是很難達成的。杜麗娘在作品中呈現出“生而有情,因情成夢”的生命存在狀態,這種深厚、真摯而堅定的情感,使杜麗娘的形象綻放出那個時代極其閃光的思想解放與生命自由的人性主義光輝。
參考反饋題目:
1.老家是撫州的同學,能請妳給大家介紹壹下妳的老家,或者說說妳對妳老家名人的了解嗎?
2.老家不是撫州的同學,妳知道哪些臨川名人?能給大家分享壹個妳喜歡的嗎?
3.妳喜歡看戲嗎?妳看過昆曲嗎?能給大家介紹壹種妳喜歡的戲曲嗎?
4.妳聽過什麽湯顯祖的故事嗎?能給大家介紹壹下湯顯祖嗎?
5.妳聽說過或看過《牡丹亭》嗎?妳喜歡這部劇嗎?
6.湯顯祖和莎士比亞並稱,妳覺得為什麽都說湯顯祖是“東方莎士比亞”,卻不說莎士比亞是“西方湯顯祖”?
7.如果妳學過什麽戲曲,能給大家唱壹段嗎?
《明史·湯顯祖傳》
湯顯祖《牡丹亭》
浙江衛視紀錄片《湯顯祖》
白先勇青春版昆曲《牡丹亭》
張玲、付瑛瑛《湯顯祖與莎士比亞》
當然,還有各種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