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認為,沒有人可以隱藏秘密。假如他不用嘴唇說話,則會用指尖說話。可見,體態語大多發自內心深處,極難壓抑和掩蓋。心理學家舒滋博士認為:“心理狀態影響身體的姿勢和功能。”亞歷山大·洛溫博士在其《人體動態與性格結構》壹書中指出:“沒有任何語言比人體語言更能表達人的個性,關鍵在於正確識破這壹人體語言。”美國心理學家艾德華·霍爾在他的《無聲語言》壹書中說,無聲語言所顯示的意義要比有聲語言多得多,而且深刻得多,因為有聲語言往往把所要表達的意思的大部分,甚至絕大部分隱藏起來。
體態語在情感的表達、態度、性格、意向、風度和氣質的表現等方面,能夠顯示出獨有的特性和作用。因此,它在日常交際、醫學、文藝、公安等方面有廣泛的應用。
在日常交際方面,心理學家艾伯特·梅瑞賓提出了壹個著名的公式:
交談雙方的相互理解=語調(占38%)+表情(占55%)+語言(占7%)
伯德惠斯特估計:“光人的臉,就能作出大約250000種不同的表情。”有的心理學家估計,人的面部表情有2萬種以上,有人研究課堂行為後指出,可以明確區分的手勢達7777個之多。這些數據足以說明,體態語具有復雜而重要的交際職能。已故美國記者根室在其《回憶羅斯福》壹書中說,羅斯福“在短短二十分鐘之內,其表情有:好奇、偽裝的吃驚、真情的關切、擔心、同情、堅定、嬉笑、莊嚴,還有超絕的魅力。但他可不曾說過壹個字。”常人在日常交際中運用體態語表現各種心跡的事例屢見不鮮,只是技巧的高低不同而已。
在醫學方面,特別是患者的話語不能作為診斷依據時,患者的體態語將幫助醫務人員對病情作出判斷。
在文藝領域,體態語尤如壹部詞典,給作家、演員、導演提供了最有價值的參考。這部詞典提供了能表現人物性格、個性、心態等豐富多姿的體態。在公安領域,人們往往借助於有關的體語材料來幫助偵破。這充分說明,體態語對於我們了解他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體態語可以有不同分類方法。
美國喬治·麥森大學的安妮塔·泰勒等人在《交際》壹書中,根據交際過程中信息傳播的不同途徑,將體態語分為三大類。
壹類是通過聽覺接受信息的體態語。這類體態語又分為三種,第壹種是音色;第二種是類語言,如哭、叫喊、呻吟等;第三種是環境響聲。
第二類是通過視覺接受信息的體態語。該類體語又可以分為四種,第壹種是動作,包括手勢和運動,肌肉的力度,面部表情,眼睛的運用;第二種是外貌,包括靜止的姿態和運動的姿態;第三種是物體的運用,即物體語言;第四種是距離,包括人際距離和領域行為。
視覺接受信息的體態語最為重要,因為靠視覺輸入的信息占外部世界輸入大腦信息總量的80%以上。
第三類是通過其他途徑接受信息的體態語。包括通過時間、氣味、環境接受信息的體態語。
和安妮塔·泰勒等人的分類不同,卡克·W·貝克於1977年在其主編的《語言與交際》壹書中,將體態語分為無聲的動姿,無聲的靜姿,有聲的類語言三種。
無聲的動姿是指動態無聲的交際。這類交際行為主要包括點頭、姿勢、面部表情、手勢,以及拍打、擁抱等身體接觸方式和眼神的運用。
無聲的靜姿即靜態無聲的交際,包括人類靜止無聲的姿態(站姿、坐姿、臥姿等)和人際空間距離。
有聲的類語言包括輔助語言和類語言。輔助語言主要包括聲音的音調、音量、節奏、變音轉調、停頓、沈默等。類語言則是指那些有聲而無固定意義的聲音,如呻吟、嘆息、叫喊等。
這種體態語分類法簡單明了,已為許多社會心理學家和社會語言學家所采用。我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都可以通過以上那些無聲的動態語言來了解對方,從而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