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讎的國語詞典是:報仇。《三國演義.第七七回》:「今東吳害了關公,懼其復讎,故將首級獻與大王。」也作「復仇」。拼音是:fùchóu。註音是:ㄈㄨ_ㄔㄡ_。結構是:復(上中下結構)讎(左中右結構)。
復讎的具體解釋是什麽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壹、詞語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
亦作“_仇2”。報仇。
二、引證解釋
⒈亦作“_仇2”。報仇。引《孟子·滕文公下》:“非富天下也,為匹夫匹婦__也。”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中:“衢州余氏子名長安,父叔二人,為同郡方金所殺。長安八歲自誓,十七乃__,大理斷死。”宋吳處厚《青箱雜記》卷二:“太祖驚問其故,_曰:‘臣為叔父__,非有他也。’”明範受益《尋親記·報捷》:“拚棄了官,縱殺他,只準__罪。”
三、網絡解釋
復讎復讎是壹個漢語詞語,讀音是fùchóu,是指報仇。
關於復讎的詩詞
《喜賊退·父母之邦豈復讎》
關於復讎的詩句
春秋有復讎便施恩先復讎冤父母之邦豈復讎
關於復讎的成語
公報私讎貿首之讎蒼黃翻復視為寇讎深讎大恨報讎雪恨剝極則復故態復還蒼黃反復枕幹之讎
關於復讎的詞語
故態復還蒼黃翻復貿首之讎視為寇讎蒼黃反復報讎雪恨公報私讎嫉貪如讎打擊報復深讎大恨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復讎的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