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ò yì bù jué
解釋形容行人車馬來來往往,接連不斷。
出處《後漢書·南匈奴傳》:“竄逃入塞者絡繹不絕。”
結構聯合式。
用法含褒義。壹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正音繹;不能讀作“zé”。
辨形絡;不能寫作“洛”。
近義詞連綿不斷、川流不息、源源不斷
反義詞七零八落
辨析~和“源源不斷”;都形容接連不斷。但~多用於人、馬、車、
例句每年到了這時候;從全國各地;跋山涉水特意來韶山參觀的人都~。
英譯in an endless stream
川流不息
chuān liú bù xī
解釋川:河流。形容行人、車馬等象水流壹樣連續不斷。
出處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川流不息,淵澄取映。”
結構主謂式。
用法多用來形容行人、車馬、船只等的來往。有時也可用於其它。壹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正音川;不能讀作“cuān”。
辨形川;不能寫作“穿”。
近義詞絡繹不絕、接踵而至
反義詞水泄不通
辨析~和“絡繹不絕”;都有接連不斷的意思。但~是比喻性的;除了指人、船、車、馬的來來往往;還可指電話、電報等;表示往不同的方向連續不斷地前進;“絡繹不絕”是直陳性的;壹般既可表示來來往往又能表示同壹個方向連續不斷地行進。
例句每天上下班的時候;人民大街的自行車~。
英譯flow
接踵而至
jiē zhǒng ér zhì
解釋指人們前腳跟著後腳,接連不斷地來。形容來者很多,絡繹不絕。
出處《戰國策·齊策三》:“子來,寡人聞之,千裏而壹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壹聖,若隨踵而至也,今子壹朝而見七士,則士不亦眾乎!”
結構偏正式。
用法形容某壹事物;壹經宣傳後;人們就壹個接壹個而來。多用作書面語。壹般作謂語、賓語。
正音踵;不能讀作“zhònɡ”。
辨形踵;不能寫作“種”。
近義詞聯翩而至、川流不息、接二連三
例句秦始皇兵馬俑展覽開始後;參觀的人便~。
英譯come one after another
接二連三
jiē èr lián sān
解釋壹個接著壹個,接連不斷。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壹回:“於是接二連三,牽五掛四,將壹條街燒得如‘火焰山’壹般。”
結構聯合式。
用法形容連續不斷。壹般作定語、狀語。
正音接;不能讀作“jié”。
辨形連;不能寫作“聯”。
近義詞接踵而至、接連不斷
反義詞後繼有人、斷斷續續
辨析~和“接踵而至”;都形容“壹個接著壹個;連續不斷”。但~多用於口語;“接踵而至”多用於書面語。
例句(1)離開會還差幾分鐘;人們~地走入會場。
(2)這裏的山路轉彎很多;這幾天~地發生撞車事故。
英譯follow close on another
成語故事賈寶玉因父親做主娶薛寶釵,林黛玉因此夭亡,賈寶玉得知後也大病壹場,他吵著要去拜祭黛玉的靈柩,家人不同意。迎春已經出嫁,而且受到丈夫的虐待。元妃不幸病故,賈府的事情接二連三的發生,人們也就沒心顧及大觀園的事情了。
紛至沓來
fēn zhì tà lái
解釋紛:眾多,雜亂;沓:多,重復。形容接連不斷的到來。
出處宋·朱熹《答何叔京》六:“夫其心儼然肅然,常若有所事,則雖事物紛至而沓來,豈足以亂吾之知思。”
結構聯合式。
用法多用於書面。可用於人;也可用於事物。壹般作謂語、定語。
正音沓;不能讀作“dá”。
辨形沓;不能寫作“舀”或“杳”。
近義詞接踵而至、絡繹不絕、車水馬龍
反義詞門可羅雀、路斷人稀
辨析~和“絡繹不絕”;都有“連續不斷”的意思。兩者在加強語氣時可通用。但~不僅指人;還可泛指壹切事物;“絡繹不絕”專指人;車、馬、船的來來往往;同時含有“繁盛”的意思;~沒有。
例句李大夫能治好障礙性貧血病的消息不脛而走;求醫的癌癥患者~。
英譯come as thick as hail
成語故事南宋時期,金兵南侵騷擾邊境,龍圖閣待制王剛鎮守四川。由於戰事頻繁,各種文書紛至沓來,他從容不迫將文件分輕重緩急妥善加以處理。他曾親自督戰,安排部將吳璘和張正彥夾擊金兵取得大勝,而他自己毫不居功自傲。
車水馬龍
chē shuǐ mǎ lóng
解釋車象流水,馬象遊龍。形容來往車馬很多,連續不斷的熱鬧情景。
出處《後漢書·明德馬皇後紀》:“前過濯龍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如遊龍。”
結構聯合式。
用法用來形容繁華熱鬧的景象。壹般作謂語、定語。
正音水;不能讀作“suǐ”。
辨形龍;不能寫作“尤”。
近義詞門庭若市、絡繹不絕
反義詞門可羅雀、門庭冷落
例句這座沿海城市自從被列為經濟開發區之後;壹時華蓋雲集;~;壹派繁忙景象。
英譯be crowded with people and vehicles
成語故事東漢名將馬援的小女兒馬氏,由於父母早亡,年紀很小時就操辦家中的事情,把家務料理得井然有序,親朋們都稱贊她是個能幹的人。十三歲那年,馬氏被選進宮內。她先是侍候漢光武帝的皇後,很受寵愛。光武帝去世後,太子劉莊即位,就是漢明帝,馬氏被封為貴人。由於她壹直沒有生育,便收養了賈氏的壹個兒子,取名為劉火旦(da)。公元60年,由於皇太後對她非常寵愛,她被立為明帝的皇後。馬氏當了皇後,生活還是非常儉樸。她常穿粗布衣服,裙子也不鑲邊。壹些嬪妃朝見她時,還以為她穿了特別好的料子制成的衣服。走到近前,才知道是極普通的衣料,從此對她更尊敬了。馬皇後知書識理,時常認真地閱讀《春秋》、《楚辭》等著作。有壹次,明帝故意把大臣的奏章給她看,並問她應如何處理,她看後當場提出中肯的意見。但她並不因此而幹預朝政,此後再也不主動去談論朝廷的事。明帝死後,劉煌即位,這就是漢章帝。馬皇後被尊為皇太後。不久,章帝根據壹些大臣的建議,打算對皇太後的弟兄封爵。馬太後遵照已去世的光武帝有關後妃家族不得封侯的規定,明確地反對這樣做,因此這件事沒有辦。第二年夏天,發生了大旱災。壹些大臣又上奏說,今年所以大旱,是因為去年不封外戚的緣故。他們再次要求分封馬氏舅父。馬太後還是不同意,並且為此專門發了詔書,詔書上說:“凡是提出要對外戚封爵的人,都是想獻媚於我,都是要從中取得好處。天大旱跟封爵有什麽關系?要記住前朝的教訓,寵貴外戚會招來傾覆的大禍。先帝不讓外戚擔任重要的職務,防備的就是這個。今後,怎能再讓馬氏走老路呢?”詔書接著說:“馬家的舅父,個個都很富貴。我身為太後,還是食不求甘,穿著簡樸,左右宮妃也盡量儉樸。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下邊做個樣子,讓外親見了好反省自己。可是,他們不反躬自責,反而笑話我太儉省。前幾天我路過娘家住地濯(zhuo)龍園的門前,見從外面到舅舅家拜候、請安的,車子像流水那樣不停地駛去,馬匹往來不絕,好像壹條遊龍,招搖得很。他們家的傭人,穿得整整齊齊,衣眼綠色,領和袖雪白,看看我們的車上,比他們差遠了。我當時竭力控制自己,沒有責備他們。他們只知道自己享樂,根本不為國家憂愁,我怎麽能同意給他們加官進爵呢?”
連綿不斷
lián mián bù duàn
解釋連綿:連續不斷的樣子。形容連續不止,從不中斷。
出處明·朱國禎《湧幢小品》:“往余再喪妻,四喪子,復喪妹,最後喪母,連綿不絕,哭泣悲傷,五衷菀結。”
結構偏正式。
用法除用於自然現象外;也指壹些政治現象。壹般作謂語、定語。
正音不;不能讀作“bú”。
辨形綿;不能寫作“棉”。
近義詞源源不斷、連續不斷
反義詞斷斷續續、壹刀兩斷
辨析~和“源源不斷”;都有連接的意思。但~是連續不斷;指山脈、樹林等靜的事物;也指雨、革命、運動等動的事物;“源源不斷”是繼續不斷;專指如物質的供應、運輸;人的到來等動的事物。
例句我們山區就是這樣過了壹座山;又是壹座山;~。
英譯without break
接連不斷
jiē lián bù duàn
解釋壹個接著壹個而不間斷。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七十三回:“陳設兵衛,自王宮起,直至光家之門,街衢皆滿,接連不斷。”
結構聯合式。
用法壹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正音接;不能讀作“jié”。
辨形連;不能寫作“聯”。
近義詞連續不斷、紛來沓至
反義詞斷斷續續、時隱時現
例句碧野《雪路雲程》:“在深遠處;是~的青蒼和灰藍;那是天山起伏的山巒;可是從這冰峰上望去;卻像大海裏的群礁。"
英譯in a row
綿延不斷
mián yán bù duàn
解釋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觀壹個接壹個不間斷地出現。
出處《孔子家語·觀周》:“涓涓不雍,終為江河;綿綿不絕,或成網羅。”
結構聯合式。
用法也用作相同的社會現象連續出現。壹般作謂語、定語。
正音不;不能讀作“bú”。
辨形綿;不能寫作“棉”。
近義詞紛至沓來、連續不斷
反義詞曇花壹現
辨析~與“紛至沓來”有別:~重在接連延續;“紛至沓來”重在多而重復。
例句遊行的隊伍從這條街到那條街;~。
英譯be continuous
綿綿不斷
mián mián bù duàn
解釋綿綿:延續不絕的樣子。接連不斷,壹直延續下去。亦作“綿綿不息”、“綿綿不絕”、“綿延不絕”。
出處魏巍《地球的紅飄帶》:“天色灰蒙蒙的,彌漫的雲霧遮蓋著山巒,那種無盡無休的貴州式的細雨綿綿不斷。”
結構偏正式
用法作定語、狀語;用於口語
近義詞連續不斷
反義詞斷斷續續
例句丁玲《風雪人間》上卷:“每年綿綿不斷地湧入完達山脈,虎、饒地區,烏蘇裏江沿岸以及興凱湖畔。”
英譯go on continually
滔滔不斷
tāo tāo bù duàn
解釋比喻像流水壹樣連續不斷。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五回:“[安老先生]將作了個破題兒,又早被姑娘接過話來,滔滔不斷的壹套,把他四位湊起來二百多周兒、商量了將及壹年的壹個透鮮的招兒,說了個隔腸如見!”
結構補充式
用法作狀語、定語;形容話多
近義詞滔滔不竭、滔滔不絕
例句〖示例〗我壹心只想翡翠鐲子,那知青鈿妹妹同他們談論算法,~,再也說不完。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九回
英譯go/run nineteen to the dozen
源源不斷
yuán yuán bù duàn
解釋形容接連不斷。
出處《孟子·萬章上》:“欲常常而見之,故源源而來。”
結構偏正式。
用法多用來指壹般事物連續不斷地出現;增加;離去等。壹般作定語、狀語。
正音不;不能讀作“bú”
辨形源;不能寫作“原”。
近義詞連綿不斷、絡繹不絕、接連不斷
反義詞壹刀兩斷、斷斷續續
辨析~和“絡繹不絕”;都形容接連不斷。但~多用於貨物、錢財、資源等方面。“絡繹不絕”多用來形容人多。
例句山上的積雪融化了;~的雪水灌溉著山腳下的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