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先入為主
壹說到外國人愛看什麽書,馬上就有讀者問我外國人對中國的什麽題材有興趣,我們應該提供哪些題材供其選擇。坦率地講,這是個先入為主的看法,壹般而言是不成立的。所以要弄清外國人愛看什麽書這個問題,就必須先解決掉這個先入為主的假設。
我們怎麽就斷定外國人壹定對我們的書感興趣?這種想法多少有點以自我為中心之心理在作祟的感覺。如果我們經常去國外,尤其是去歐美國家實地觀察就會發現,外國人對中國很是陌生。我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去美國,美國某書店中的圖書分類赫然寫著ImperialChi?na。去紐約的世界貿易中心,工作人員聽說我是中國來的,不斷地說青島啤酒,大概那是他對中國的全部認知了。盡管二十年過去了,外國人對中國的了解理應深入很多,即便如此我們也不可太樂觀。原因很簡單,中國對他們而言僅僅是個遙遠的國度,了解與否對其生活影響十分有限,不渴望、不積極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要說對中國了解的外國人並非沒有,只是那通常是壹些與中國來往密切的人或者研究中國問題的專家。如果妳與這些人接觸就會發現,他們對中國某些方面的了解有時候比普通中國人還深入。這些人簡直就是中國通,與他們談話不小心就會被問得張口結舌。我就曾經陪同壹位美國專家去我國南方地區采訪、寫作,采訪過程中提出的問題常常令壹些受訪者面露尷尬。遺憾的是,我們的圖書大多不是針對這類對象的,而是壹般或者普通大眾。這也就是為什麽我們的圖書要想“走出去”必須建立在外國人對中國的認知普遍為零或者接近零的程度上,如此制作或者推薦的作品才不會先入為主或者缺乏針對性。
從文化相近入手
外國人是壹個非常大的概念,這當中既包括遠隔幾千乃至上萬公裏的歐美,也包括我們的近鄰。如果說歐美國家的普通大眾對我們的了解非常有限,我們的近鄰對我們的認知就大為不同了。首先,近鄰的文化與中國文化有歷史淵源,很多東西相同或者相似,這樣他們與我們來往就少了很多障礙。隨著經濟、文化來往越來越密切,圖書這種文化載體就很容易順勢走進這些國度的大眾當中。我所說的“走進”對多數人而言絕非欣賞,而是生活需要。
前些年,韓國出版商就與我接洽過大量的中文學習用書,版權購買高潮時甚至達到了不加選擇的地步。韓國普通大眾,特別是青年學生學中文目的很簡單,多為在與中國有業務來往的企業中謀得壹官半職。“實用漢語”系列中的《實用漢語口語五百句》《實用漢語繪畫二百幕》《實用漢語語法三百點》很受韓國出版商的青睞。語言學習中同樣受寵的是中文學習考試用書,這類書的版權很容易賣到韓國去,比如《HSK漢語水平考試》《HSK聽力關鍵詞》《HSK聽力慣用語》,其中後面兩本書曾兩次授權給韓國出版社出版韓文版。近年來,韓國本土作者力量成長起來,對來自中國的中文學習用書需求顯著下降。
周邊國家讀者對中國頗具中國文化智慧的圖書也感興趣,比如《讀史有計謀:5000年最有價值的陰謀與陽謀》《商道與人道》《中國商道——從胡雪巖到李嘉誠》《成大事的十五套學問》。有的國家因其自身歷史原因,住有大量華裔。為使其後代與中華文化接續下去,讀壹些與中國歷史文化有關的書成了不大不小的需求,比如我與英國人合作翻譯的白話與英文對照的《菜根譚》的版權就賣給了新加坡出版商。
近些年來,周邊國家引進我們圖書的風向有所變動。首先是中文學習用書在減少。中文學習用書的最大目的地國——韓國因自身作者逐漸成熟,對來自中國的中文學習用書需求在減少,要求在提高。其次,這些國家出版商以前感興趣的壹些與中國古老智慧有關的書也不像以前那樣興趣旺盛。取而代之的是經濟管理與大眾經濟方面的作品,比如《壹口氣讀懂經濟學》《浪費的都是利潤》。日本出版社就購買了《溫州人財富真相》,這正好與講財富的時代氣息吻合。還有就是充滿中國文化智慧的心理學圖書也開始在周邊壹些國家走俏,比如《妳身邊的心理學》《玩的是心理戰術》《治愈心理學》的版權就賣到韓國。隨著時代的發展,周邊國家對我們圖書需求的層次也在不斷提高,比如韓國出版社對中國壹些作家的散文集很是有興趣,經常有人詢問這方面的信息。有些國家,由於文化水平與經濟水平的關系,對我們的文學作品,尤其是青春小說很是看好,僅僅從我手中賣掉的這類圖書版權大概就有四五十個,比如《會有天使替我愛妳》《泡沫之夏》。有些國家對我們的幼兒教育圖書,尤其是具有新理念的幼兒教育圖書越來越有興趣,我就曾經將幼兒教育圖書版權賣給越南出版商。還有壹種題材在周邊國家很是風靡,那就是武俠小說,比如《誅仙》。這類題材大概是所有圖書中最有生命力的,興趣也是最持久的。
背景迥異可求同
周邊國家對我們的作品適應性強,題材也就廣泛而多樣。遠隔千山萬水的歐美國家就大不壹樣了。如前所說,歐美國家的普通人對中國知之甚少,按對待周邊國家讀者的思路對待他們顯然是文不對題。既然他們有那麽多地方與我們不同,我們就少在“不同”上想辦法,多在“同”上做文章。
先說不同。雖說應對“不同”有很多困難,但是也不是壹點作為沒有。早在幾百年前,就有西方人到中國來,中國的壹些東西自然而然也就被推薦到了歐美,其中不少東西在那些國家還有了非常不錯的基礎,比如《老子》《論語》。如果沿著這條路往下走,盡管中西文化有很大差異,我們依然可以取得不錯的效果,同時又不需要下多大功夫。在這當中,首當其沖的便是語言,針對壹部分西方讀者提供壹些適合他們的中文學習用書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求之不得的。退休前我就曾經將所在出版社出版的《最新實用英漢拼音詞典》的電子版權賣給了美國壹家公司。這本詞典是專為西方人學習中文準備的,其最大特點是所有例句均有漢語拼音。讀者只要學過漢語拼音,即便沒有老師當面教授,也能將不認識的字詞讀下來,讀懂全句也就容易多了。語言之外就是文化。如前所述,有差異不怕,只要有基礎,同樣可以做壹些事情。我退休前供職過的出版社出版過《論語圖典》以及講考古的《中國文明的形成》,這幾本書都有版權賣到了歐洲。以上這兩方面的“不同”之所以能為現在的外國人接受,就是因為前人做了很多工作,打下了雄厚的基礎。
在“不同”方面討巧的同時,應該多在“同”上花力氣。《財富傳奇:他們的第壹桶金》講的是民營企業家創業的故事。美國出版商對其有興趣——他們要了解中國經濟的發展走向,民營企業這個因素不能不考慮。後來這本書的英文版由美國皇冠出版公司出版。這本書體現的“同”有兩個,壹個是經濟,另壹個是“私營”,我們稱為“民營”。這兩個“同”讓我們與美國出版商找到了契合點。還有壹個“同”就是健康,這恐怕是人人都關註的。如果我們能提供以中華文化為基礎的保健理念,西方人也是非常歡迎的,比如《中醫養生圖典》《神奇的氣功》。兩本書都是根據我們國家的傳統養生祛病理論撰寫出版的。對歐美讀者而言,如此保健不僅新鮮,還有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過這方面的“同”太少,中西相同最多的還是情感的表達與體現,在這方面文學具有得天獨厚的地位。中西文化不管差異多大,愛情、親情、友情、對完美人格的追求應該是非常壹致的地方。正因如此,《狼圖騰》《羽蛇》、《山楂樹之戀》《青銅葵花》就很受歐美讀者的歡迎。其中,我代理的《青銅葵花》不僅出版了英國英文版,還要出版美國英文版,其英文版的影響將橫跨整個大西洋。還有壹種題材我們也可以有所作為,那就是與歐美人有關聯的作品,這也是壹種“同”。這類作品對他們的生活也許沒有直接關系,但是對他們的文化乃至認知會產生不小的影響,比如講中國宗教問題的《江邊對話:壹位無神論者壹位基督徒的友好交流》與談論食品安全的《民以何食為天——中國食品安全現狀調查》。後者雖然只是壹本報告文學,可是聽說國外版權卻賣了不少。
總之,要想弄清外國人愛看中國什麽書,只要弄明我們的文化與讀者文化的“同”與“不同”便可知道個八九不離十。如果再進壹步調查市場,準確脈搏便摸到了我們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