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的近義詞是“民權”。
民主的讀音為,[mín zhǔ]。
釋義:壹種社會狀態,其特點是:指人民有參與國事或對國事有自由發表意見的權利;合於民主原則
詞語出處:(1)民之主宰者。舊多指帝王、君主。
《書·多方》:“天惟時求民主,乃大降顯休命於 成湯 。”
《左傳·文公十七年》:“ 齊君 之語偷。 臧文仲 有言曰:‘民主偷必死。’”
《文選·班固<典引>》:“肇命民主,五德初始。” 蔡邕 註:“民主,天子也。”
《資治通鑒·晉惠帝太安二年》:“ 昌 遂據 江夏 ,造妖言雲:‘當有聖人出為民主。’”
(2)指官吏。《三國誌·吳誌·鍾離牧傳》:“仆為民主,當以法率下。”
(3)指人民有參與國事或對國事有自由發表意見的權利。民主用於國家形式,即成為壹種國家制度,與“專制”相對立。作為壹種國家制度,民主總是體現統治階級的意誌,具有鮮明的階級性。?
鄭觀應?《盛世危言·議院》:“君主者,權偏於上;民主者,權偏於下。”
《<艾青詩選>自序》:“五四運動開始的時候,我已經九歲。小學課本裏已有啟蒙思想——要求民主與科學。”
造句:1)我們應該發揚民主,而不應該將個人觀點強加於他人。
2)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只有資產階級的民主,沒有無產階級的民主。
3)人民既享有廣泛的民主和自由,又必須遵守社會主義紀律。
4)要實現這個宏偉目標,發揚民主,完善法制必不可少。
5)以公開招標的方式,發揚民主、廣開言路、廣納善策不失為壹個好的嘗試
6)為為應對各種困難,我們發揚民主、傾聽基層群眾意見,重視維護群眾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