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 435
成語 : 大逆不道
註音 : ㄉㄚˋ ㄋ|ˋ ㄅㄨˋ ㄉㄠˋ
漢語拼音 : dà nì bù dào
參考詞語 : 大逆無道, 罪逆不道
反義 : 安分守己, 循規蹈矩
近義 : 罪大惡極 , 離經叛道
釋義 : 指謀反背叛,罪大惡極。#語本《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後亦用「大逆不道」指違反倫常,罪惡深重。 △「 大逆不忠 」
Emoji符號 : (這是本站原創收集整理的漢字“大逆不道”對應Emoji表情符號“”,為漢字添加生動形象的符號、對照PNG圖片及動畫GIF圖,也方便大家復制粘貼到社交媒體等地方,點擊Emoji符號""和圖片鏈接還可以查看該符號在《EmojiAll表情詞典》中更詳細的介紹。) 成語詳解典故說明 : 「大逆不道」原作「大逆無道」。秦朝末年,各地紛紛舉兵抗秦,最後則形成劉邦和項羽互相爭霸的局面。當初項羽和項梁在起兵之初,為了號召反秦的需要,擁立壹個傀儡皇帝楚懷王,各處抗秦的義軍也都尊懷王為義帝。項羽表面上是尊崇懷王,但實際上卻不聽從懷王的命令。不但自己稱號為西楚霸王,並且強迫義帝遷徙到長沙,後來更加以殺害。漢王聽聞義帝被殺,心裏非常難過,於是為義帝舉辦喪事,同時公開指責項羽「大逆無道」,意思就是說罪行重大,嚴重違反應有的君臣倫理。後來「大逆不道」這句成語就從這裏演變而出,用來指違反倫常,罪惡深重。
典源 :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1>三月,漢王從臨晉渡,魏王豹將兵從。下河內,虜殷王,置河內郡。南渡平陰津,至雒陽。新城三老董公遮說漢王以義帝死故。漢王聞之,袒而大哭。遂為義帝發喪,臨三日。發使者告諸侯曰:「天下***立義帝2>,北面3>事之。今項羽4>放殺義帝於江南,大逆無道。寡人親為發喪,諸侯皆縞素。悉發關內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漢以下,願從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 〔註解〕 (1)典故或見於《漢書.卷八.宣帝紀》。 (2)義帝:指楚懷王。項羽假裝尊崇懷王為義帝,實則根本不聽從懷王命令。 (3)北面:古時臣子面向北方朝見天子,故以北面代稱臣子。 (4)項羽:項籍(西元前232?前202),字羽,秦末下相人。力能扛鼎,才氣過人,與叔父項梁起兵吳中,梁敗死,籍繼為將,大破秦軍,自立為「 西楚霸王 」。與劉邦爭天下,戰無不利,但垓下壹戰,楚軍瓦解,乃自刎於烏江。 〔參考資料〕《漢書.卷八.宣帝紀》十二月,平通侯(陽) 〔楊〕惲坐前為光祿勛有罪,免為庶人。不悔過,怨望,大逆不道,要斬。
書證 : 01.《漢書.卷八.宣帝紀》:「十二月,平通侯(陽)〔楊〕惲坐前為光祿勛有罪,免為庶人。不悔過,怨望,大逆不道,要斬。」 02.《晉書.卷壹二壹.李期載記》:「征西將軍李遐及將軍李西等,皆懷奸亂政,謀傾社稷,大逆不道,罪合夷滅。」 03.《三國演義.第壹七回》:「策怒曰:『汝賴吾玉璽,僭稱帝號,背反漢室,大逆不道!』」 04.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壹》:「鞫獄當平恕,非大逆不道,罪止及其身。」 05.《儒林外史.第四四回》:「自冢人墓地之官不設,族葬之法不行,士君子惑於龍穴、沙水之說,自心裏要想發達,不知已墮於大逆不道!」 06.《文明小史.第四二回》:「這些書都是大逆不道的,他們膽敢出賣這些大逆不道的書,這等書店就該重辦。」
用法說明 : 語義說明指違反倫常,罪惡深重。貶義。 使用類別用在「棄理害義」的表述上。 例 句 <01>這種大逆不道之徒,天理難容! <02>他竟然棄父母於不顧,真是大逆不道! <03>這種欺師滅祖、大逆不道的行為,我做不出來。 <04>像這種惡意中傷、罔顧道義的作為,真是大逆不道! <05>妳忘掉自己是什麽身分,竟然敢說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話來。
成語接龍“道”字開頭的成語
道貌岸然
道聽塗說
道不拾遺
道聽途說
道合誌同
道遠任重
道同誌合
道不由衷
道貌凜然
道聽途傳
“大”字結尾的成語
夜郎自大
妄自尊大
貪小失大
神通廣大
因小失大
為小失大
顧小失大
妄尊自大
妄稱尊大
為小妨大
“大”字開頭的成語
大器晚成
大義滅親
大公無私
大發雷霆
大逆不道
大惑不解
大腹便便
大千世界
大刀闊斧
大驚小怪
大名鼎鼎
大智若愚
大同小異
大言不慚
大謬不然
大書特書
大庭廣眾
大聲疾呼
大海撈針
大喜過望
“道”字結尾的成語
怨聲載道
大逆不道
口碑載道
頭頭是道
橫行霸道
康莊大道
安貧樂道
豺狼當道
怨聲滿道
大逆無道
背馳於道
老馬知道
熱腸古道
罪逆不道
同誌合道
安貧守道
怨囂載道
豺狼橫道
做東道
參考《國語辭典》中的成語:大逆不道。
參考《國語大辭典》中的成語:大逆不道。
參考《國語大辭典》中成語“大逆不道”分成的單字詳解:
大, 逆, 不,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