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風箏還被稱作什麽

風箏還被稱作什麽

風箏還被稱作木鳶、紙鳶、鳶、風鳶、風鶯、飛鳶、“鷂”、風禽、紙鳶、鳳巾、春申君、毫見、風瓦、八卦、鷂子等等。風箏的名稱很多,在不同國家、不同時期、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稱謂。中國古代的風箏,用木、竹制作,故叫木鳶,後用紙糊稱為紙鳶,五代後定名風箏,沿襲至今。按其形式和圖象的不同,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

春秋至唐代,風箏稱作鳶、風鳶。古人已認識了空氣動力的重要性,希望風箏能像鳥壹樣自由飛翔,所以風箏又叫風鳶、風鶯、飛鳶。

從唐代到清代,紙鳶、紙鷂始終是中國風箏的主要名稱。南方稱風箏為“鷂”,北方叫風箏為“鳶”。“鷂”和“鳶”是同壹種飛禽,即鷂鷹。這各鳥能長時間在空中平展雙翅,盤旋不已,翅膀卻壹動不動。人們制作的風箏雙翼也是不動的,又多為鳥的形狀,放飛空中,與鷂鷹十分相似,於是便把風箏稱之為“鷂”或“鳶”。同時還出現了風禽、紙鳶、鳳巾、春申君、毫見、風瓦、八卦、鷂子等稱謂。

清代至今,風箏壹詞取代了所有的稱號,成為現在的名字。

縱觀我國史料典籍,風箏這壹名稱出現和演變的依據有三:壹是制作風箏的材料,大都是木、竹、葦等;二是風箏本身沒有動力,必須依靠線的牽引並借助風力才能起飛;三是模仿鳥的形狀為主,希望風箏能像飛鳥壹樣翺翔於空中,故以鳥類為托我。

英語中的風箏Kite這個詞,在古英語中是Cyta,它來源於古日耳語的kuze(貓頭鷹)和古北歐語Kyta(菱形物);法語則稱風箏為Ceyf-Volant,意為“飛翔的鹿”;德語的風箏Drache與中國“龍”的意思相同;西班牙語風箏cometa是彗星的意思。它們與我國紙鳶壹詞同樣,都是形容其形象的。許多國家也有本民族的習俗與風箏有關的民間傳說。日本的風箏是從中國傳入的,有“天旗”、“搖紙”、“鷹”、“龍”等名稱。日本平安時期的漢和詞典《和名類聚抄》中,則稱風箏為“紙老鴟”、“紙鳶”。16世紀的歐洲科學家賈姆巴蒂斯。德。波塔在《自然魔力》壹書中稱風箏為“飛帆”在美國最早的飛行員喜歡用Kite來稱呼飛機。從對風箏的稱呼來看,名國都是以空中飛行的東西給風箏命名的。

風箏是用線牽引、控制並借助風力在空中飛行的壹種具有觀賞價值、社會娛樂和健身作用的人造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