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壹直是我們家的重頭戲,千尋很小的時候我就堅持給她講繪本,當我開始琢磨怎麽幫她提升識字能力時,第壹反應就是從閱讀做起。
閱讀識字是指在具體語境中學習漢字,比單純識字效果好很多,因為閱讀識字有帶入感,比如:“三只小豬打敗了大野狼,高興得跳了起來!”,“跳”不再是枯燥的白紙黑字,而是生動有趣地場景,孩子壹下就能Get到字義,記憶還特別深刻。
不過,閱讀識字雖然親測好處多多,火候卻很難掌握,太強調識字會破壞閱讀體驗,只專註閱讀呢又經常發現識字量沒提上去。
身邊的很多爸媽就遇到過類似問題。他們都有陪孩子閱讀,而且是逐字逐句地指讀。閱讀時,因為擔心識字破壞閱讀體驗,讀完不會特別講解某個字。結果孩子也在閱讀過程中認識了壹些字,但很多是浮光掠影而過,印象不夠,容易忘,更談不上會運用。
其實,閱讀中識字,只要把握好了度,讓它們互為助力,不但對提升孩子識字能力很有幫助,對閱讀興趣也是大有裨益,畢竟識字多會讓閱讀變得更加容易。
今天,我就將我總結出的閱讀識字四步法分享給大家。這四步,壹步步做下來,孩子對字的理解、掌握會非常紮實。
如何讓孩子大量識字?我用三年實踐找到最有效的方法!
更妙的是,四步都很簡單,保證妳和孩子壹學就會!
第壹步 指讀 初識
指讀不新鮮,好多爸媽都在用,壹邊用手指著字,壹邊讀出字的音,提高孩子對字的關註度。
以前我們家指讀,和大多數家庭壹樣,就是隨意找本繪本開始讀起來。後來我發現,指讀中孩子是認識了壹些字,但理解還不夠徹底,記憶不深,今天認識的字,過幾天就忘了。
於是,我開始嘗試用馬克筆將繪本中,想讓孩子掌握的高頻字圈出來,在指讀中,引導孩子找出圈住的字寶寶,再給她講解高頻字的發音和意思。
高頻字是指實際應用中,出現次數多、使用較頻繁的字,比如“大、小、前、後……”,都是咱們生活中和讀書時,常常見到、用到的字。選高頻字,是因為孩子學會後用的機會多,容易加深記憶,還能鍛煉舉壹反三的能力。
下面這張圖,就來自上周我和千尋讀過的繪本《點》,大家可以看到壹些圈出來的高頻字。
如何讓孩子大量識字?我用三年實踐找到最有效的方法!
這壹步很簡單,就是通過“劃重點”地方式將孩子註意力聚焦到高頻字上,知道發音,根據故事語境理解意思,算是與字的初識吧。接下來的幾步才是重點,幫孩子徹底掌握要學的字!
第二步 定位聯想 溫習
定位聯想是讓孩子在初識高頻字後,再次溫習字的含義。
比如,繪本中有壹個被圈起來的高頻字“大”,我會將“大”旁邊的字蒙住,讓千尋結合故事內容猜猜看,和“大”做朋友的是誰,它們在壹起構成了什麽詞?這就叫定位聯想,是小學老師常用的壹種教學方法。
通常情況下,千尋都可以憑記憶或根據故事內容猜出詞語,這時候,我會鼓勵她做壹些組詞造句的延伸。
除了故事裏的“大個兒”,“大”還可以和什麽字做朋友,“大河”?那我們用“大河”來造個句吧!哦,對啦,妳知道跟“大”不太對付,意思相反的是誰嗎?意思相近的又有誰?……
這壹步的可拓展空間特別大,媽媽們可以盡情發揮,鼓勵孩子去想象。不要太在乎對不對,點燃孩子對字的熱情更重要。千尋曾用“如果”造了個很牛掰的句子:可樂不如果汁好喝!:)
如何讓孩子大量識字?我用三年實踐找到最有效的方法!
第三步 創造新語境 鞏固
經過前兩個步驟,孩子對高頻字有了熟悉度。
這時候,他要解決的難題是:把字從故事中抽離出來,放到不同環境裏還能認識並舉壹反三地運用嗎?
我身邊的好多媽媽都遇到過這個問題。
拿著書問孩子:“這字怎麽念?”孩子壹口就能答出。可換個地兒,同樣的字,再問孩子,就不認識了。
這是因為孩子雖然認識了漢字,也知道了它的意思,但還不能做到活學活用。
我們可以陪孩子壹起做“創造新語境”的練習,來改善這個問題。(其實第二步定位聯想也有類似功能)
具體怎麽做呢?
我準備了壹些字卡。比如,千尋在閱讀中學了高頻字“說”,接下來,就讓我們借助字卡,為“說”創造新的語言環境,她把這個過程稱為“幫字寶寶找新朋友”。
剛開始,孩子認識的字有限,能組合出簡單的詞就已經很不錯。過程中,爸媽們要給予幫助和引導哦。
以“說”字為例,孩子可以創造“說出”,也可以創造“聽說”,去感受“說”的不同用法。
如何讓孩子大量識字?我用三年實踐找到最有效的方法!
後面,隨著識字量的增加,就可以鼓勵孩子創造句子。
這是千尋為“說”創造的句子,是不是很臭美?^_^
如何讓孩子大量識字?我用三年實踐找到最有效的方法!
反復練習創造新語境,能幫孩子熟練運用認識的字,理解不同語境下,字的意思會發生什麽變化。
相信很多家裏都備有類似字卡,爸媽們完全可以借助字卡,多陪孩子做練習,時間長了,孩子就能活學活用漢字了!有些字卡,還配有字形解構、字的演化,對孩子理解字義也是很有幫助。
第四步 以新帶舊 串聯
鞏固之後,我們再用“以新帶舊”的方法,來串聯起孩子對字的記憶。
比如,學會“說”後,我會問問千尋,和“說”偏旁相同的有什麽字呢?話、談……它們是不是跟“說”有壹些相似的地方,都是需要口頭表達的行為。
關於記憶的時效,有個著名理論—記憶曲線,也叫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大家有興趣可以百度壹下,這裏我就不累述了。
它提出了壹個結論:孩子的記憶,從“記”到“憶”有個過程,包括了識記、保持、再認和回憶。
想要生成永久記憶,就必須進行大量有效的重復,註意,是有效重復,機械重復會讓孩子產生記憶疲勞。
“以新帶舊”就是壹種串聯式的有效重復,孩子學會新字後,再將偏旁相同的舊字串聯起來復盤,對生成永久記憶很有效!
如何讓孩子大量識字?我用三年實踐找到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