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時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筆左右纏繞,遂號為草書可,不知蝌蚪、篆、隸同法同意。數百年來,唯張長史、永州狂僧懷素及余三人悟此法可。”
——黃山谷
(數百年來,是晉人之後,這點黃山谷還是謙虛的,不敢狂到逾越“二王”,黃山谷這種狂傲,就草書方面已驗證,黃山谷之後,再無顫筆;再者這句話,截止於黃庭堅這個時代,不包括後人(王鐸、徐渭等))
黃庭經,字魯直,號山谷;盛極壹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壹祖三宗”(壹祖杜甫;三宗,二陳、黃。)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遊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書法尤精草書,獨樹壹格,為“宋四家”之壹。這才是頭銜。就上述壹句話,山谷狂人風采絕不遜於米癲。
今小編與書友壹起欣賞黃山谷的草書作品,提起黃山谷草書,不得不帶上壹個詞“顫筆”。(參考往期文章:黃庭堅把中國畫筆技顫完美地用在書法上,而妳敢用嗎?)這麽說吧,早期學習書法時,小編真的很不能理解黃山谷的書法,真的覺得其作品,如黃山谷師傅蘇軾所調侃的“死蛇掛樹”,生硬無生氣,還敢這麽狂。現在回想,是小編之前不會欣賞黃山谷作品而已。雖是如此,但不能全怪小編欣賞能力不足,在於黃山谷早期書法作品,確實給人生硬,別扭之感。
小編以為,要欣賞黃山谷的草書,首先就得理解他的這句話:“不知蝌蚪、篆、隸同法同意。數百年來,唯張長史、永州狂僧懷素及余三人悟此法可。”緊接著,必須從黃山谷草書成熟代表作著手欣賞;不然,真的很難理解黃山谷書法,更理解不了他的筆技“顫筆”。
“不知蝌蚪、篆、隸同法同意。”通俗的理解,用筆的意境,如蝌蚪在水中遊動壹樣,線條柔美,輕盈自然,遊無定向,但意境明確,想遊到哪就是哪。書友可試想下這種場景,我們再從黃山谷的草書成熟作品中體會下。
黃山谷草書成熟代表作《廉頗藺相如列傳》,用筆豐富,可察用筆出處,承唐代張旭、懷素用筆精髓。
圖示,比較典型唐人草書筆態
黃山谷獨創的顫筆,在黃山谷早期書法作品的表達,就是死蛇掛樹;到了後期,成熟作品中顫筆的表達,爐火純青,極富靈動,“不知蝌蚪、篆、隸同法同意。”不誇大的說,黃山谷之後,再無顫筆;明代祝允明雖有承學山谷,其草書由此別有蹊徑,但其顫筆之用總不及黃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