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普通話為何會是滿洲人的“蹩腳漢語” ?

普通話為何會是滿洲人的“蹩腳漢語” ?

前段時間,有壹篇題為《“普通話”的真相:滿州人的蹩腳漢語》的文章在網上廣為流傳。這篇文章主張,現代漢語是壹種由吳語與滿語混合而形成的非正統的漢語。這壹觀點乍看起來確實頗能博人眼球。但是如果細讀文章的話,我們就會發現,該文其實主要基於部分在學術界有爭議且又經作者有意無意地加以歪曲的事實依據,經過經不起推敲的邏輯和非主流語言學價值立場推導,最後得出了與主流學術界認識相反的結論。

利瑪竇的標音證明了明代北京話是吳語嗎?

該文聲稱,由利瑪竇的羅馬拼音註音可以推知當時的北京話是吳語:

“北京自建城以來經歷過了許多個朝代的變遷,自古以來北京話有過多少變化?如何變化?從歷史上講,400多年前的明朝末年,從意大利來的傳教士利馬竇曾用羅馬拼音記錄了大量的當時的北京話,這些記錄至今尚保存著。從利的記錄中可以明白無誤地看出:當時的北京話是有大量入聲字並且沒有zh、ch、sh等翹舌音的語言。這說明了當時的北京話不是現在的北京話,也不是現在的普通話,因為無論北京話還是普通話都不具備這些特征。同時也說明了北京話和普通話的歷史都超不過400年,400年前的北京話是明朝的官話(考證為吳語)。”

這是全文中僅有的壹段比較系統地試圖從語言學角度對其論點進行舉證的段落。然而,就是這短短的幾行字,其中提出的每壹條證據基本上都存在著嚴重的錯誤:利瑪竇的記錄的既不是吳語,也不能代表明代的北京話;無論是利瑪竇的記音、古吳語還是古北京話,都存在翹舌音節;也有豐富的語言學證據證明明代的北京話根本不存在入聲。

利瑪竇當年寫了點啥?

利瑪竇(1552-1610)是明末由教皇國(意大利統壹後屬意大利)到亞洲傳教的最重要的傳教士之壹。他於萬歷十壹年(1581)來到澳門,並於萬歷十三年(1583)進入中國內地,此後直至病逝,從未離開中國。利瑪竇對於東西方文化交流起到過巨大的作用。比如我們今天使用的大部分幾何學術語,像“銳角”、“直角”、“鈍角”、“平行”、“垂直”、“對角線”等等,最早都是由他和徐光啟翻譯成漢語的。

現存可體現利瑪竇的羅馬拼音註音的主要著作,是其早年與羅明堅合編的《葡漢詞典》及收錄在《程氏墨苑》中的四篇文章。語言學界壹般將它與稍晚事出現的,與它在語音系統(語言學上壹般稱之為“音系”)上十分相似的金尼閣所著《西儒耳目資》壹起討論。這些圖書所記錄的漢語音系究竟為何種音系,

在語言學界壹直存在爭議。最初有學者認為,它記錄的是古晉語,現在的多數學者則或認為它記錄的是古江淮官話,或認為它記錄的是古河洛方言。而該文作者提出的吳語壹說,我個人沒有在任何學術文獻中找到出處。

此外,還需要我們特別註意的是,利瑪竇在華前期主要生活在廣東、江蘇等地,直到1601年才定居北京,所以即使利瑪竇記錄的語音真的如該文作者所言,確系吳語音系,它也只可以證明利瑪竇學習的漢語是吳語音系,或者最多可能可以作為這種音系是明代官方“雅言”(即全國通行的漢語***同語)的壹條旁證,但絕不能由它推斷出明代的北京口音就已經符合了這樣的音系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