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魯迅筆下的"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梁實秋先生

魯迅筆下的"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梁實秋先生

最早知道梁實秋先生,是因為魯迅先生在中學課本裏的那篇檄文《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先生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估計萬沒有想到會被無知小童用來互相攻擊。

"我看妳就是資本家的走狗!"

"妳才是,是喪家的、乏走狗!"

所以,其實那時候在學這篇文章的時候壹直非常好奇,這個資本家的乏走狗到底是什麽來頭?只可惜語文老師在介紹生平的時候,只介紹魯迅先生,對梁先生則幾乎不提。

讀梁先生的文章則是從《雅舍憶舊》開始。當時的感覺是這位被魯迅先生痛罵的"走狗"文章好懂、讀起來很親切。

比如,他在《記得當時年紀小》壹文中這樣描寫他的唱歌課:

唱歌這壹堂課最輕松,課前不要準備,扯著喉嚨喊就行。老師也不點名,也不打分數考試。唱歌和手工壹課都是我們最歡迎的,而且老師都很和藹。

有壹首歌,調子我也記得,歌詞記得幾句,是這樣開始的:

亞人應種亞洲田,

黃種應享黃海權,

青年,青年,

切莫同種自相殘,

坐教歐美著先鞭!

不怕死,不愛錢,

丈夫決不受人憐。

這樣的文字讀起來就像小時候聽奶奶講故事,就這麽娓娓道來,像是在和妳鬧家常。直到最近這幾年,自己才慢慢覺得其實這樣的文章才是大手筆。

梁實秋出生於壹個書香門第,這是壹個大戶人家。他的祖父是清朝的壹個四品官員,父親梁鹹熙是壹個開明的秀才。有壹次梁實秋和第壹任妻子程季淑談戀愛的時候恰巧被他父親看到,兩人都有點不好意思,但是梁鹹熙三言兩語化解了尷尬的場景,而且自此之後,每當梁實秋出去約會,梁鹹熙都主動掏錢給他,囑咐他好好的對待自己未來的兒媳婦。在那個年代,這樣的開明舉動還是不多見的。

很多人都知道梁實秋是壹個美食家,他在《雅舍談吃》中說: 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若要不俗也不痩,餐餐筍煮肉, 是不是把貪吃都寫的那麽的雅致?其實先生這壹點主要是受他父親的影響。據說梁鹹熙由於愛吃厚德福飯店的菜,經常去那消費,和掌櫃的混熟了,最後竟還入了股,在全國開了好幾家厚德福。他熱愛美食的情懷由此可見壹斑。

梁實秋這樣描寫他家的宅子:

羨慕吧!這麽大的宅子!梁先生自幼在這樣富裕的讀書人家長大,他的德行自然帶著壹種大家族的貴氣。

再看看梁先生的教育經歷。

清華大學畢業後去美國留學,先去的科羅拉多大學然後去了哈佛大學。在哈佛,他師從比較文學大師級人物白碧德教授,看看這位教授的粉絲群就知道他有多厲害:湯用彤、陳寅恪、林語堂……,他的粉絲壹個個可都是民國時代赫赫有名的大師啊,不知道有多少人對這幾位大師頂禮膜拜呢!反正我是這幾位大師的"鐵桿粉絲"。

說梁先生學貫中西那是名副其實。他的雅舍系列開創了白話文散文的壹條新路;他耗時數十年翻譯了莎士比亞全集;編寫了遠東英漢大詞典。在民國大師當中,他的英文水平可能不是最好的,他的國文水平也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綜合起來壹定是壹等壹的壹流高手。

來說說他和魯迅先生那場論爭的緣由。

那時,梁先生剛從美國回來,他發表了壹篇攻擊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的文章《盧梭論女子教育》,對盧梭壹向仰慕的魯迅先生對他的觀點甚為不滿,於是寫了壹篇《盧梭與胃口》的文章予以反駁。

很快,魯迅對梁實秋的不滿由盧梭擴展到"人性論",緊接著,他就又寫了《文學與出汗》、《擬豫言》等來嘲諷梁實秋。梁實秋對盧梭的看法確實是偏面的,所以在這個事情上他並不占理,更何況他的論爭對手是"文化戰線的革命主將"呢?魯迅先生犀利的文筆讓他覺得很不舒服。

所以他反擊道" 有壹種人,只是壹味的不滿足於現狀,今天說這裏有毛病、明天說那裏有毛病,於是也有無窮無盡的雜感,等到有些個人開了藥方,他格外的不滿,這壹服藥太冷,那壹服藥太熱,這壹服藥太猛,那壹服藥太慢。把所有藥方都褒貶得壹文不值,都挖苦得不留余地,好像壹旦現狀令他滿意起來,他就沒有雜感所作的樣子"。

筆鋒是不是也很老辣!

多年來,魯迅在文壇上靠壹支筆橫掃千軍、所向披靡。他壹直有壹種獨孤求敗的感覺,現在他終於找到對手了。

在這之前,創造社的馮乃超曾撰文說"對於這樣的說教人(指梁實秋),我們要送資本家的走狗這樣的稱號的。"

但是他顯然不是梁實秋的對手,梁實秋回應" 說我是資本家的走狗,是哪壹個資本家?還是所有資本家?我還不知道我的主子是誰?我若知道,我壹定要帶著雜誌去主子面前表功,或許還能得到幾個英鎊或盧布的賞賚呢"

魯迅壹看,不行啊!這顯然敗下陣來了,對於梁實秋這樣的高手,還得自己操刀上馬啊!

於是就有了那篇著名的《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

當年魯迅先生寫好這篇文章交付發表時,自己都笑了,他說"比起乃超來,我真要刻薄得多了"

這篇文章的影響力大大超過了兩位當事人的預期,以至於解放前夕,梁實秋選擇離開大陸,先去了香港後定居臺灣,他說"魯迅當年要打的資本家的走狗指得就是我,新中國成立了,怎麽對待我心中實在沒底"。此時魯迅早已經去世多年,但是梁實秋仍然心有余悸。

不得不說說梁實秋的二段婚姻。

梁實秋與第壹任妻子程季淑雖是包辦婚姻但是兩人情投意合、恩愛有加,1974年,程季淑因為意外在美國去世後,梁先生特地寫了《槐園夢憶》來悼念亡妻。此後不久,71歲的梁實秋認識了當時年齡為43歲的韓菁清,這是壹位曾經著名的電影明星和歌星,梁實秋對她壹見鐘情。為了追求她,梁先生寫了近千封情書,她稱他為"秋秋"、他稱她為"小娃",由於年齡和職業等的較大差異,外界對他們的交往基本持反對意見。但他們兩人還是頂著壓力於1975年結婚,婚後還是非常恩愛,壹直到梁先生1987年去世,他們在壹起幸福的生活了12年。梁實秋真的是好福氣!

還是梁先生自己說的好!他說" 妳走,我不送妳;妳來,無論多大的風雨,我都會去接妳"

這就是梁實秋先生,壹位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散文大家、文學批評家和翻譯家,他的人生是圓滿的;他的幽默是內斂、自然而溫和的。他有太多值得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