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徒,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壹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則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犬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壹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又安敢毒耶?”
余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於虎也!”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選自《捕蛇者說》)
乙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鬥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淒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選自《小石潭記》)
丙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吏呼壹何怒,婦啼壹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壹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石壕吏》杜甫)
17.解釋下列短語。(2分)
(1)頓踣:▲(2)翕忽:▲
(3)逾墻走:▲(4)長已矣:▲
(5)語聲絕:▲
18.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兩個句子的意思。(4分)
(1)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
▲
(2)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
19.選出理解和分析正確壹項。(2分) ▲
A.甲文、丙文主要運用語言描寫,用現實主義的手法揭露了社會弊端;乙文運用間接描寫和直接描寫的方法,寫了小石潭獨特的風景,風格與甲、丙文迥異。
B.甲文運用了大量的對比層層深入地揭示造成民不聊生的原因是“賦斂”,丙文借老婦人之口控訴了賦稅之害。
C.甲文中的官吏兇悍囂張,丙文中的官吏開始時態度不好,後來能傾聽百姓的致詞。
D.乙文中因為作者仕途遭遇挫折,獨自遊小石潭,所以寫魚的遊弋、潭的不可知其源、環境的寂靜,其實都抒發了作者內心的孤寂和淒涼。
20.柳宗元和杜甫都是唐朝的官吏,請根據選文比較他倆的為官行為。(4分)
▲
參考答案:
17、(1)勞累得跌倒在地上(2)輕快敏捷
(3)跳墻逃跑(4)長久地結束了
(5)說話聲消失了(或“停止了”)
18、(1)那麽我這差事的不幸,還不如恢復我賦稅的不幸來得厲害啊。
(2)急忙到河陽去服役,還來得及為軍隊做早飯。
19、A
20.都用文章來抒寫對老百姓疾苦的同情。柳宗元沒有權力,只能讓觀察民風的官吏來看自己的文章,從而來達到拯救百姓的目的。杜甫空有同情百姓之情,在百姓受到官吏壓迫的時候,他自己畏縮不前,沒能阻止官吏的行為
2. 文言文 捕蛇者說 翻譯永州的野外生長著壹種奇異的蛇,黑色的身體白色的花紋;這種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幹枯而死;如果咬了人,沒有能夠醫治蛇毒的辦法。但是捉住它後,把它晾幹用來做為藥餌,可以用來治愈麻風病、手腳彎曲不能伸展的病、腫脖子病和惡瘡;還可以去除壞死的腐肉,殺死人體內的各種寄生蟲。起初,太醫憑借皇帝的命令征集這種蛇,每年征收兩次,招募能捕捉這種蛇的人,(準許/可以用蛇來)抵他的稅收。永州的人都爭先恐後的忙著去做(捕蛇)這件事。 有個姓蔣的人,獨享這種(捕蛇而不納稅的)好處已經有三代了。我問他此事,他卻說:“我的祖父死在捕蛇這件差事上,我父親也死在這件事情上。現在我繼承祖業幹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有好幾次險些死掉。”他說這番話時,神情像是很憂傷。 我很同情他,就說:“妳怨恨這差事嗎?我打算告訴管政事的人,讓他更換妳的差事,恢復妳的賦稅,怎麽樣?” 蔣氏(聽了),十分悲傷,眼淚汪汪奪眶而出的說:“您是想要哀憐(我),使我活下去嗎?但是我這差事的不幸還比不上恢復我賦稅的不幸那麽厲害啊。假使當初我不做這個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自從我家三代住到這個地方,累積到現在,已經六十年了,可鄉鄰們的生活壹天天地窘迫,把他們土地上生產的、家裏的收入全拿去交稅,(仍不夠),只好(被苛稅所迫)哭喊著輾轉遷移,又饑又渴,勞累地跌倒在地上,(壹路上)頂著狂風暴雨,冒著嚴寒酷暑,呼吸瘟疫氣體,死去人的屍體壹個個疊著。從前和我祖父同住在這裏的,現在十家中只剩不到壹家;和我父親住在壹起的人家,現在十家中剩下不到兩三家了;和我壹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現在十家中只有不到四五家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逃走了。可是我卻由於捕蛇這個差事單獨活了下來。兇暴的官吏來到我的家鄉,到處吵嚷叫喊,到處沖撞破壞,(悍吏那種)喧鬧叫嚷著驚擾鄉間的氣勢,即使是雞狗也不能安寧啊。我小心謹慎的起身,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還在,就放心地又躺下了。小心地餵養蛇,到(規定獻蛇的)時候,把它獻上去。(獻蛇)回來(我)就可以有滋有味的吃著我的土地上生產的東西,過完我的歲月。我壹年裏冒著死亡的威脅只有兩次;其余的日子都能快樂地渡過。哪裏像我的鄉鄰們那樣天天有這樣的事(指冒死亡的威脅)!現在我即使死在這差事上,比起我的鄉鄰們就已經(死)在(他們)後了,又怎麽敢怨恨(捕蛇這件差役)呢?” 我聽了(蔣氏的訴說)更加悲傷了。孔子說:“殘酷的統治比老虎還要兇惡啊!”我曾經懷疑過這句話,現在從蔣氏的遭遇來看,才相信。唉!誰知道苛捐雜稅的毒害有比這毒蛇更厲害的呢!所以我(為此)寫了這篇文章,以希望那些(朝廷派遣的)考察民情的官員從這裏得到壹些實情。
參考資料
在那個網址裏還有很多資料
3. 捕蛇者說可以和哪些文言 *** 對比捕蛇者說可以和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做對比,
段太尉①在涇州為營田官②。涇大將焦令諶③取人田,自占數十頃,給與農,曰:“且熟,歸我半。”是歲大旱,野無草,農以告諶。諶曰:“我知入數而已,不知旱也。”督責益急,農且饑死,無以償,即告太尉。太尉判狀,辭甚巽④,使人求諭諶。諶盛怒,召農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⑤鋪背上,以大杖擊二十,垂死,輿⑥來庭中。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⑦瘡,手註善藥,旦夕自哺農者,然後食。取騎馬賣,市谷代償,使勿知。
(節選自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
註釋①段太尉:即段秀實,唐朝名臣,死後追究贈太尉,謚“忠烈”。②營田官:掌管屯墾的官員。③焦令諶(chén):人名。④巽(xùn):同“遜”,這裏指委婉。⑤判:狀紙。⑥輿:擡。⑦衣:包紮。
4. 文言文《 捕蛇者說》的翻譯“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
幸:這裏是形容詞。
翻譯:我這件差事的不幸,還不像恢復我繳稅的不幸那麽厲害啊。
《捕蛇者說》
柳宗元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禦之者。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去死肌,殺三蟲。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永之人爭奔走焉。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問之,則曰:“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今吾嗣為之十二年,幾死者數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將告於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如何?”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徙,餓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壹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即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謹食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壹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又安敢毒耶?”
余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於虎也!”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於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譯文:
永州的郊野有壹種奇異的蛇,黑色的皮膚,上有白色的斑紋,它碰過的草木全得枯死;(若)咬了人,就沒有醫治的辦法。但把它捉了來,風幹以後制成藥餌,卻可以治好麻風、手腳麻痹、脖子腫和癩瘡等惡性疾病;還可以消除爛肉,殺死人體內的寄生蟲。起初,太醫用皇帝的命令征集這種蛇,每年征收兩次,招募能捕捉它的人,(準許)他們用蛇抵應繳的租稅。永州的老百姓都爭著去幹這件差事。
有個姓蔣的人家,專享這種好處有三代了。我向他打聽,他卻說:“我爺爺死在捕蛇上,我爹死在捕蛇上,我接著幹這件差事十二年了,險些送了命也有好幾次了。”說這話的時候,臉上好像很悲傷。 我同情他,並且說:“妳怨恨這件差事嗎?我打算告訴主管人,免掉妳這件差事,恢復妳的賦稅,那怎麽樣呢?” 姓蔣的(壹聽)更覺得悲苦,眼淚汪汪地說:“您是可憐我,讓我活下去吧!可(您不知道,)我這件差事的不幸,還不像恢復我繳稅的不幸那麽厲害啊。要是我過去不幹這件差事,那早就困苦不堪了。從我家三代定居在這個村子,算起來,到現在有六十年了,(這些年)鄉鄰們的生活壹天比壹天困苦。地裏的出產繳光了,家裏的收入用完了,(大家)哭著喊著,四處逃亡,又饑又渴,常常跌倒在地,(壹路上)頂著狂風暴雨,冒著嚴寒酷暑,吸著有毒的瘴氣,死者遍野,屍骨成堆。從前跟我爺爺住壹塊兒的,如今十家中連壹家也沒有;跟我爹住壹塊兒的,十家中沒剩下兩三家,跟我壹塊兒住了十二年的,如今也不到四五家了。(那些人家)不是死光就是逃荒去了。可我靠著捕蛇獨自活了下來。兇暴的官吏壹到我們村子來,就到處亂闖亂嚷,嚇得人們哭天叫地的,甚至連雞狗也不得安寧啊。我提心吊膽地爬起身,看看那瓦罐子,我的蛇還在裏面,這才安心地睡下。我小心地餵養它,到規定的時間把它交上去。回來後,心滿意足地吃我地裏出產的東西,來過完我這壹輩子。其實呢,我壹年裏冒生命危險只有兩次,其余的日子卻能高高興興地過,哪裏像我的鄰居們天天都這麽難熬呢!如今即使死在捕蛇上,比起我那些鄰居的死已經晚多了,又怎麽敢怨恨這件差事呢?”
聽了這些話,我更加悲痛。孔子說:“橫征暴斂比老虎還要兇狠啊。”我曾經懷疑過這句話。現在從蔣氏的遭遇來看,還是真實可信的。唉,誰能想到橫征暴斂的毒害比這種毒蛇還要厲害呢!所以我為此事寫了這篇“說”,我期待著那些考察民情的人能了解這種情況。
5. 求壹篇捕蛇者說的文言文續寫蔣氏眼淚汪汪地說完這段話後就含淚道別了柳宗元,走向捕蛇的山路了。
留下柳宗元在原地沈思:蔣氏說的這番話完全是這幾十年來當地老百姓生活的真實寫照,壹字壹句都飽含著百姓們的艱苦與悲慘。真是聽者落淚,聞者傷悲。
有道是“苛政猛於虎也”,今日所聞,果然如此。可是,我又能做些什麽呢?想到這裏,柳宗元搖頭嘆息地離去了。
過了幾天,柳宗元又去找蔣氏。還沒去到就遠遠地看到蔣氏家門口掛著兩個白色的燈籠,他心裏壹驚,快步地走上前去。
還沒進門口,便聽到了婦人和小孩的哭聲,剛進屋蔣氏的屍體赫然地攤在廳中央,頓時心裏明白了,心中充滿了悲痛。跪坐在地上的婦人壹見有人來,就用衣袖擦了擦臉上的眼淚,道:“這位大爺來寒舍,不知所為何事?”柳宗元頓首答道:“我本是蔣兄的壹位故人,今日突來探訪,卻見如此悲慘的景象,不知蔣兄遭何變故突然離世?”那婦人壹聽便慟哭了起來,拉著旁邊的小男孩說道:“我倆是他的妻兒,這幾十年來我們這裏嚴苛重稅,夫君靠捕毒蛇抵賦稅,十二年來倒也有驚無險,相安無事。
誰知前日上山捕蛇時不小心反被毒蛇所咬不幸身亡。”婦人略頓了頓,哽咽著說:“夫君壹家三代都死於捕蛇這事兒上。
如今兒子尚小,還不懂得如何捕蛇,難繼祖業,往後的日子可怎麽過啊?我倆今後拿什麽去繳納賦稅啊?”說完母子二人又抱頭大哭了起來。柳宗元聽了心情更加悲痛,心如刀割:如此重稅,以致民不聊生,我該何為!肉食者何為啊!壹個時代的大儒哀民生之多艱的嘆息永遠地留在了中唐的歷史坐標上……。
6. 捕蛇者說原文及翻譯原文 捕蛇者說 柳宗元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禦之者。
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去死肌,殺三蟲。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
永之人爭奔走焉。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
問之,則曰:“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今吾嗣為之十二年,幾死者數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將告於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 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徙,饑渴而頓踣。
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壹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
非死即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
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
謹食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
蓋壹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又安敢毒耶?” 余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於虎也。”
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參考譯文 永州的郊野生長著壹種奇異的蛇,黑色的皮膚,白色的花紋,接觸過的草木全都枯死;如果咬了人,沒有抵禦它的辦法。但把它捉了來,風幹以後制成藥餌,可以治愈大風、攣踠、瘺、癘等惡性疾病;還可以去除壞死的肌肉,殺死人體內的寄生蟲。
壹開始,太醫用皇帝的命令征集這種蛇,每年征收兩次,招募能捕捉它的人,可以用蛇來抵他們的租稅。永州的老百姓都爭著去幹這件差事。
有個姓蔣的人家,獨自享受這種好處有三代了。我向他問起這件事,他說:“我祖父死捕蛇這件差事上,我父親也死在這件事情上。
現在我繼承這件差事十二年了,有好幾次差點死掉。”他說這些話時,神情很悲傷。
我憐憫他,並且說:“妳怨恨幹這差事嗎?我打算去告訴主管官,讓他更換妳的差事,恢復妳的租賦,妳看怎麽樣?” 姓蔣的更加悲傷,眼淚汪汪地說:“您想哀憐我,讓我活下去嗎?那麽我告訴您, *** 這差事遭受的不幸,是遠不如恢復租賦遭受的不幸的。要是先前我不幹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
自從我家住在這個村子,到現在,已經六十年了。這六十年間,鄉鄰們的生活壹天比壹天窘迫,田裏的出產全部盡了,家裏的收入全都竭了,只得哭號著輾轉遷徙,饑渴交迫而摔倒在地,頂著狂風暴雨,冒著嚴寒酷暑,呼吸著帶毒的疫氣,常常是死去的人壹個壓壹個。
從前和我爺爺住在壹起的人家,現在十戶當中只有不到壹戶了;和我父親住在壹起的人家,現在十戶當中只有不到兩三戶了;和我壹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現在十戶當中只有不到四五戶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遷走了。
然而我卻由於捕蛇而獨自存活下來。兇暴的官吏來到我們這個地方,到處亂叫狂喊,到處騷擾毀環,氣勢洶洶,驚駭鄉裏,就連雞狗都不得安寧啊。
我擔心的起來,看看我的瓦罐,蛇還在裏面,就放心躺下了。我小心餵養蛇,到時候把蛇送上去獻給國君。
回家後有滋有味地吃著田地裏出產的東西,來過完我這壹輩子。其實壹年當中冒死的情況只是兩次;其余時間我都可以快快樂樂地過日子。
哪像我的鄉鄰們天天都有死亡的危險呢!現在我即使死在這差事上,比起那些死去的鄉鄰已經是晚了,我怎麽敢怨恨這差事呢?” 我聽了他的話更加悲傷。孔子說:“苛酷的政治統治比猛虎還兇暴啊。”
我曾經懷疑過這句話,現在從蔣氏的遭遇來看,孔子的這句話是可信的。唉!誰知道租賦的禍害大大超過這種毒蛇之害的呢!所以寫這篇文章,來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看到它。
[編輯本段]詞句註釋 永州①之野產異蛇,黑質①而白章;觸草木,盡死;①以嚙人,無禦②之①者。然得②而臘③之②以為鉺,可③以已大風、攣踠、瘺、癘,去死肌,殺三蟲。
①其始,太醫④以王命聚④之,歲賦②其二,募有能捕⑤之②者,當③其租入。永⑥之人爭奔走焉。
①⑥“之”:的。“異”:奇特。
“質”:本體,指蛇身。①“而”:表並列。
“章”:彩色花紋。“觸”:接觸。
“盡”:全部,都。①“以”:而,如果。
“嚙”:咬。“禦”:抵禦。
②“之”:代蛇毒。①“者”:指辦法。
“然”:然而。②“而”:如果。
“臘”:曬幹。③④⑤“之”:代蛇。
②③④“以”:用。“為”:作,制成。
“餌”:藥餌。“已”使動用法,使……離去,這裏意為治好。
“大風”:麻瘋。“攣踠”:手腳不能屈伸的壹種病。
“瘺”:脖子腫。“癘”:惡瘡。
“去”:除去。“死肌”:失去感覺的肌肉,壞死的肌肉。
“三蟲”:人體內的寄生蟲。①“其”:指所要述說的事。
“太醫”:禦醫,皇帝的醫生。“聚”:收聚。
“歲”:名詞用作狀語,每年。②“其”:指蛇。
“二”:兩次。“募”:征集,召募。
②“者”:指人。
7. 捕蛇者說續寫(文言文)蔣氏汪然別過吾,兀自上山捕蛇。
余獨立此地,思蔣氏所言,蔣氏所言乃其生活之道,嘆!無可奈
吾與其妻子別後徑自離開
路中又有所思,續嘆!此世無奈
期月後,有途徑蔣氏之村
便想再訪蔣氏
吾視其家門帶孝,暗道不好
尋將進去
蔣氏之屍,赫然於堂上
旁有壹小兒與壹夫人,
墮淚連連,余悲之
那婦人曰:官人來此,所為何事,吾夫已亡,又有何事?
余拂袖擦淚
哽咽道:吾乃蔣氏之故人,蔣氏何時死的?
那婦人哭的愈發厲害了
含淚曰:吾夫前日捕蛇之時,蛇咬將致死
期日後,才被人帶回!
余悲之,暗嘆道:
苛政猛於虎,賦斂毒於蛇啊
8. 和《捕蛇者說》類似的文言文甲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歲矣。
而鄉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徒,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壹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則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犬不得寧焉。
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壹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而樂。
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又安敢毒耶?”余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於虎也!”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
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選自《捕蛇者說》)乙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似與遊者相樂。潭西南而望,鬥折蛇行,明滅可見。
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淒神寒骨,悄愴幽邃。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選自《小石潭記》)丙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吏呼壹何怒,婦啼壹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壹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石壕吏》杜甫)17.解釋下列短語。
(2分)(1)頓踣:▲(2)翕忽:▲(3)逾墻走:▲(4)長已矣:▲(5)語聲絕:▲18.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兩個句子的意思。(4分)(1)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
▲(2)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19.選出理解和分析正確壹項。
(2分) ▲A.甲文、丙文主要運用語言描寫,用現實主義的手法揭露了社會弊端;乙文運用間接描寫和直接描寫的方法,寫了小石潭獨特的風景,風格與甲、丙文迥異。B.甲文運用了大量的對比層層深入地揭示造成民不聊生的原因是“賦斂”,丙文借老婦人之口控訴了賦稅之害。
C.甲文中的官吏兇悍囂張,丙文中的官吏開始時態度不好,後來能傾聽百姓的致詞。D.乙文中因為作者仕途遭遇挫折,獨自遊小石潭,所以寫魚的遊弋、潭的不可知其源、環境的寂靜,其實都抒發了作者內心的孤寂和淒涼。
20.柳宗元和杜甫都是唐朝的官吏,請根據選文比較他倆的為官行為。(4分)▲參考答案:17、(1)勞累得跌倒在地上(2)輕快敏捷(3)跳墻逃跑(4)長久地結束了(5)說話聲消失了(或“停止了”)18、(1)那麽我這差事的不幸,還不如恢復我賦稅的不幸來得厲害啊。
(2)急忙到河陽去服役,還來得及為軍隊做早飯。19、A20.都用文章來抒寫對老百姓疾苦的同情。
柳宗元沒有權力,只能讓觀察民風的官吏來看自己的文章,從而來達到拯救百姓的目的。杜甫空有同情百姓之情,在百姓受到官吏壓迫的時候,他自己畏縮不前,沒能阻止官吏的行為。
9. 語文文言文 捕蛇者說: 錢惟演(錢思公)雖然生長在富貴之家,卻沒有什麽嗜好。在西京洛陽的時候,曾經對僚屬說:平生唯獨愛好讀書,坐著讀經書、史書,睡者則讀先秦百家著作和各種雜記,入廁的時候則讀小令。所以從未把書放下片刻。謝絳(謝希深)曾經說:“和宋公垂壹起在史院的時候,他每次入廁壹定帶上書,古書之聲,清脆響亮,遠近都能聽見,好學竟到了如此地步。”我因此對謝絳說:“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馬上、枕上、廁上。大概只有這樣才更能集中思想寫作罷了。” : 1.嗜好:愛好,這裏指特殊不良的愛好 2.西洛:洛陽 3.語:告訴 4.僚屬:屬,部屬。僚屬即同僚部屬。 5.辭:辭賦 6.蓋:大概 7.頃刻:時間短 8.尤:更 9.可:能 10.屬:集中 11.思爾:集中思想寫作;爾,罷了 12三上:指“馬上”、“枕上”和“廁上”。13錢思公:錢惟演,北宋“西昆體”代表作家之壹。下文提及的謝希深(謝絳)、宋公垂(宋綬)也以文學知名壹時。14西洛:西京洛陽。小說:指先秦百家著作以及後來的各種雜記。小辭:指詞典、小令。15瑯然:聲音清脆。篤學:十分好學。16屬思:思考,構思。 希望對妳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