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小腸咳簡介

小腸咳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註解 4 參考資料 附: 1 治療小腸咳的穴位 2 治療小腸咳的方劑 3 治療小腸咳的中成藥 4 小腸咳相關藥物 5 古籍中的小腸咳 1 拼音

xiǎo cháng ké

2 英文參考

flatulent cough

*** all intestinal cough

*** all intestine cough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小腸咳為病證名,指咳而腸中排出氣體者[1]。出《黃帝內經素問·咳論》:“心咳不已,則小腸受之;小腸咳狀,咳而失氣,氣與咳俱失。”治用芍藥甘草湯、清宮丸或桔梗湯加人參、茯苓、橘紅、五味等[1]。

參見咳嗽:咳嗽為病名。出《黃帝內經素問·五臟生成篇》。宋以前,咳、嗽同義。《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咳謂無痰而有聲,肺氣傷而不清也;嗽是無聲而有痰,脾濕動而為痰也。咳嗽謂有痰而有聲,蓋因傷於肺氣動於脾濕,咳而為嗽也。”多因外邪犯肺,或臟腑內傷,累及於肺所致。《醫學三字經·咳嗽》:“咳嗽不止於肺,而亦不離子肺也。”外感者,以祛邪宣肺為主;內傷者,以調理臟腑、氣血為主。咳嗽從病邪分,有傷風咳嗽、風寒咳嗽、傷燥咳嗽、燥熱咳嗽、痰飲咳嗽、風熱嗽、熱嗽、時行嗽、寒嗽、濕咳、暑咳、火咳、食咳等;從臟腑、氣血分,有肺虛咳嗽、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腎咳、大腸咳、小腸咳、胃咳、膀胱咳、三焦咳、膽咳、勞嗽、氣嗽、瘀血嗽等;從咳嗽的時間與特點分,有久咳、五更嗽、夜嗽、幹咳嗽、呷嗽、啞嗽、頓嗽等。[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