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超脫仿生範疇的軍事仿生技術

超脫仿生範疇的軍事仿生技術

超脫仿生範疇的軍事仿生技術

在人類文明的早期階段,人類其實對於“為什麽造武器要模仿動物”這件事毫無頭緒。即便是已經開始鑄造鐵質刀劍和防具,猛獸的面部形象也總是能和它們的其它特征壹起,出現在武器的裝飾部分上,只因為當時的人類堅信,這能帶來力量。

而也有壹部分仿生造物如同當年的銅鐵刀劍壹般,從裏到外就透著濃濃的模仿痕跡——然則和刀劍,乃至人類有史以來所有的仿生學、武器都不太壹樣,它們的本質可以說已經超越了“仿生學”範圍,顛覆戰爭形態不在話下,就連顛覆人類自己也不是沒有可能。

造物主都為之驚駭:深度學習與神經網絡

眾所周知,雖然計算機很“聰明”,能夠幾乎瞬間計算出大數相加、相乘的結果,但要它們自主學習,找出某個具體問題的解,此時哪怕是最“聰明”的超級計算機也將束手無策——相比之下,人類的大腦卻能夠很輕松解答既“抽象”,卻又“具體”的問題。

那麽,模仿人類,或者說動物的思維方式,是否能幫助計算機學會自主解答問題,甚至是自主學習?

答案當然是能。橫掃全球所有人類棋手,甚至把自己前輩摁在地上吊打的“阿爾法零”人工智能,就可以說是徹頭徹尾的仿生造物:在“學棋”的過程中,“阿爾法零”無需棋譜,而是左右手互搏,全靠壹手深度學習來弄懂對弈中每壹子的價值多寡。

而這個深度學習的源頭,正是來自上世紀80年代,人類對視覺反饋系統的神經生物學發現。這壹成果在世紀初得到應用,並壹步壹步發展為人工智能的學習手段。

除此之外,“阿爾法零”在對弈中還會同時用兩套神經網絡分析局勢和得失,並左右自己的下壹步動作,而這個“神經網絡”,乃至背後的“遺傳算法”,也都是源自對神經元結構、遺傳原理的模仿和再發明。

至於這些人工智能左右戰爭的能力,恐怕各種科幻文藝作品早就表達得淋漓盡致。不會出錯的人工智能不需要肉體,哪怕它只介入指揮、決策環節,誰能保證它就會壹定站在人類這邊,對人類懷有同理心?

木牛流馬終成真:從“大狗”機器人說起

隨著消費電子產業異軍突起,壹時間傳感器、電動機、可動關節等元件越做越小,每年還有數以億計的資金被投入到器件小型化領域,哪怕只為了再把電池再減輕十克都值得。

在這樣的瘋狂背景下,用電子元件“等價替代”動物的身體結構,造出能和動物壹樣行動奔跑的仿生機器人,也不再是無法實現的天方夜譚——短短十幾年時間裏,波士頓動力就已經從笨重的“大狗”軍用四足機器人發展出ATLAS人形機器人、SPOT小型四足機器人、更小的SPOT“迷妳”,體積越發縮小,但功能卻越發接近智能生物。

就現在的表現來看,波士頓動力的機器人已經有能力在有限場景下,憑借著事先設定的標識物(打上二維碼、射頻標簽),進行規劃好的計劃,這使得它足以勝任戰場上的定點巡邏、偵察和補給任務。

但只要稍加設想,世人就難免對這樣的仿生造物不寒而栗:如果把二維碼換成人類面部特征,把射頻識別器換成紅外鏡頭,這些“木牛流馬”還能人畜無害麽?還能始終受控麽?這是個大問題。

可能終結戰爭的仿生技術:人類會從戰場上消失嗎?

幾千上萬年以來,人類始終是“戰爭”和“軍事”這兩個詞背後的主語。無論是圍剿野獸,還是人類內戰,軍事永遠是人類謀劃、人類研習,然後戰爭由人類發動、人類指揮,人類執行,最後又於人類手中終結。

然則終極仿生造物,人工智能的介入,則徹徹底底地改變了這壹切。就現在而言,人工智能已經進入到了武器的設計環節,日夜不停地計算只為優化某些細節。

而在不遠的未來,人工智能還可能會“人道地”介入戰爭,減少技術優勢壹方的戰爭傷亡風險;又或是在指揮鏈裏承擔起“參謀”角色,畢竟同等條件下,人工智能更不會出錯……如果有這麽壹天,人類戰爭機器的每壹個齒輪都由人工智能擔綱,那麽結局又將如何?

無論結局最終如何,當初模仿鳥嘴造矛、模仿葉齒造鋸的人類必定想象不到,而這或許也就是仿生學的終極哲學意義,“模仿自身,學習自身,超越自身”。

軍事小詞典

蜂群無人機:從投放到作戰,旨在全由人工智能掌控,不需人工過多幹涉的新概念武器。其偵察、指揮、控制和毀傷評估等環節自成壹體,能夠大大減少實戰的人力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