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 sī
1,這,這個,這裏:斯人。斯時。以至於斯。
2,乃,就:有備斯可以無患。
3,劈:“墓門有棘,斧以斯之”。
4,古同“廝”,卑賤。
5,古同“澌”,盡。
6,連詞,那麽、就:理安,斯得人也。
7,句中句末語氣詞:哀我人斯。
以上是從我的古漢語虛詞詞典裏查到的
斯
sī
動
(會意。從斤,其聲。其所以盛木柿。斤,斧子。本義:劈;砍)
同本義〖split〗
斯,析也。——《說文》
墓門有棘,斧以斯之。——《詩·陳風·墓門》
有斯明享。——《書·酒誥》。鄭註:“析也。”
廝(斯)輿之卒。——《漢書·嚴助傳》。註:“析薪者也。”
扯裂〖tear〗
斯,裂也。——《廣雅》。王念孫疏證:“今俗語猶呼手裂為斯。”
分開〖divide〗
斯而析之,精至於無倫,大至於不可圍。——《莊子》
距離;離開〖leave〗
華胥氏之國…不知斯齊國幾千萬裏。——《列子·黃帝》
斯
sī
代
“斯”假借為“此”,這,這個〖this〗
斯,此也。——《爾雅·釋詁》
斯言之玷。——《詩·大雅·抑》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饞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宋·範仲淹《嶽陽樓記》
而毅宗之語公主,亦曰:“若何為生我家?”痛哉斯言。——清·黃宗羲《原君》
又如:斯世(此世,今世);斯人(此人);生於斯,長於斯
斯
sī
連
則。就〖then〗——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結論
人之性,心有憂喪則悲,悲則哀,哀斯憤,憤斯怒,怒斯動,動則手足不靜。——《淮南子》
斯
sī
形
通“廝”。古時幹粗雜活的奴隸或仆役。引申為卑賤〖humble;low〗
旅瑣瑣,斯其所取災。——《易·旅》
鄉官部吏,職斯祿薄。——《後漢書·左雄傳》上疏
又如:斯役(廝役。指幹雜事的勞役);斯養(即廝養。奴仆)
白色〖white〗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詩·小雅·瓠葉》
斯
sī
助
表示結構,相等於“之”、“的”〖of〗
秩秩斯幹,幽幽南山。——《詩·小雅·斯幹》
用在倒裝賓語和動詞之間,以確指行為的對象,相等於“是”〖be〗
篤公劉,於京斯依。——《詩·大雅·公劉》
用在形容詞之後,相等於“然”〖functionword〗
王赫斯怒,爰整其旅。——《詩·大雅》
2. “斯”在文言文中有幾種意思古義:
1、劈;砍。《詩·陳風·墓門》:墓門有棘,斧以斯之。
2、扯裂。《廣雅》:斯,裂也。王念孫疏證:“今俗語猶呼手裂為斯。”
3、分開。《莊子》:斯而析之,精至於無倫,大至於不可圍。
4、距離;離開。《列子·黃帝》:華胥氏之國…不知斯齊國幾千萬裏。
5、這,這個。《爾雅·釋詁》:斯,此也。
6、則,就。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結論。《淮南子》:人之性,心有憂喪則悲,悲則哀,哀斯憤,憤斯怒,怒斯動,動則手足不靜。
擴展資料
古文引用:
1、《小雅·斯幹》先秦:佚名
秩秩斯幹,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矣,無相猶矣。
翻譯:前有潺潺小溪水歡快流過,後有幽幽終南山沈靜座落。山水之間有翠竹搖曳生姿,也有茂密松林在風中緘默。寬厚的兄長和知禮的賢弟,彼此情深義長親密無間隔,沒有我算計妳來妳算計我。
2、《小雅·何人斯》先秦:佚名
彼何人斯?其心孔艱。胡逝我梁,不入我門?伊誰雲從?維暴之雲。
翻譯:那到底是壹個什麽樣人啊?我只知道他的心腸太陰險。他為什麽偷偷去我的魚梁,卻不願意邁進我家的門檻?請問這小哥妳是誰的跟班?原來他是唯暴公馬首是瞻。
3、《陋室銘》唐代: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翻譯:山不在於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於深,有了龍就顯得有了靈氣。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覺不到簡陋了)。
4、《洛神賦》魏晉:曹植
黃初三年,余朝京師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6303766,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翻譯:黃初三年,我來到京都朝覲,歸渡洛水。古人曾說此水之神名叫宓妃。
5、《采薇》先秦:佚名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壹月三捷。
翻譯:那盛開著的是什麽花?是棠棣花。那駛過的是什麽人的車?當然是將帥們的從乘。兵車已經駕起,四匹雄馬又高又大。哪裏敢安然住下?因為壹個月多次交戰!
3. “斯”在文言文中有幾種意思古義:1、劈;砍。
《詩·陳風·墓門》:墓門有棘,斧以斯之。2、扯裂。
《廣雅》:斯,裂也。王念孫疏證:“今俗語猶呼手裂為斯。”
3、分開。《莊子》:斯而析之,精至於無倫,大至於不可圍。
4、距離;離開。《列子·黃帝》:華胥氏之國…不知斯齊國幾千萬裏。
5、這,這個。《爾雅·釋詁》:斯,此也。
6、則,就。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結論。
《淮南子》:人之性,心有憂喪則悲,悲則哀,哀斯憤,憤斯怒,怒斯動,動則手足不靜。擴展資料古文引用:1、《小雅·斯幹》先秦:佚名秩秩斯幹,幽幽南山。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矣,無相猶矣。
翻譯:前有潺潺小溪水歡快流過,後有幽幽終南山沈靜座落。山水之間有翠竹搖曳生姿,也有茂密松林在風中緘默。
寬厚的兄長和知禮的賢弟,彼此情深義長親密無間隔,沒有我算計妳來妳算計我。2、《小雅·何人斯》先秦:佚名彼何人斯?其心孔艱。
胡逝我梁,不入我門?伊誰雲從?維暴之雲。翻譯:那到底是壹個什麽樣人啊?我只知道他的心腸太陰險。
他為什麽偷偷去我的魚梁,卻不願意邁進我家的門檻?請問這小哥妳是誰的跟班?原來他是唯暴公馬首是瞻。3、《陋室銘》唐代:劉禹錫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翻譯:山不在於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於深,有了龍就顯得有了靈氣。
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覺不到簡陋了)。4、《洛神賦》魏晉:曹植黃初三年,余朝京師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6303766,還濟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翻譯:黃初三年,我來到京都朝覲,歸渡洛水。
古人曾說此水之神名叫宓妃。5、《采薇》先秦:佚名彼爾維何?維常之華。
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
豈敢定居?壹月三捷。翻譯:那盛開著的是什麽花?是棠棣花。
那駛過的是什麽人的車?當然是將帥們的從乘。兵車已經駕起,四匹雄馬又高又大。
哪裏敢安然住下?因為壹個月多次交戰。
4. “斯”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斯sī “斯”假借為“此”,這,這個 斯,此也。
——《爾雅·釋詁》斯言之玷。——《詩·大雅·抑》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饞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宋·範仲淹《嶽陽樓記》而毅宗之語公主,亦曰:“若何為生我家?”痛哉斯言。——清·黃宗羲《原君》又如:斯世(此世,今世);斯人(此人);生於斯,長於斯斯sī 則。
就 [then]——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結論人之性,心有憂喪則悲,悲則哀,哀斯憤,憤斯怒,怒斯動,動則手足不靜。——《淮南子》斯sī 通“廝”。
古時幹粗雜活的奴隸或仆役。引申為卑賤 旅瑣瑣,斯其所取災。
——《易·旅》鄉官部吏,職斯祿薄。——《後漢書·左雄傳》上疏又如:斯役(廝役。
指幹雜事的勞役);斯養(即廝養。奴仆)白色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
——《詩·小雅·瓠葉》斯sī 表示結構,相當於“之”、“的” 秩秩斯幹,幽幽南山。——《詩·小雅·斯幹》用在倒裝賓語和動詞之間,以確指行為的對象,相當於“是” 篤公劉,於京斯依。
——《詩·大雅·公劉》用在形容詞之後,相當於“然” 王赫斯怒,爰整其旅。——《詩·大雅》。
5. 舉例:“斯”在古文中的用法1.析,劈開。
《詩·陳風·墓門》:“墓門有棘,斧以斯之。” 毛 傳:“斯,析也。”
2.分;分開。《莊子·則陽》:“斯而析之,精至於無倫,大至於不可圍。”
北魏 酈道元 《水經註·沂水》:“水出 鹿嶺山 東南流,左則二川臻湊,右則 諸葛泉 源,斯奔亂流,逕 城陽 之 盧縣 。”3.裂,扯開。
《廣雅·釋詁二》:“斯,裂也。” 元 孟祺 等《農桑輯要》卷壹:“至三眠後,桑葉但以手斯破,不必刀切,鋪葉更厚。”
4.離開;距離。《列子·黃帝》:“ 華胥氏之國 ……不知斯 齊國 幾千萬裏。”
張湛 註:“斯,離也。”5.白色。
《詩·小雅·瓠葉》:“有兔斯首,炮之燔之。” 鄭玄 箋:“斯,白也。
今俗語‘斯白’之字作‘鮮’。”6.廝。
卑賤。《後漢書·左雄傳》:“鄉官部吏,職斯祿薄。”
李賢 註:“斯,賤也。”7.指仆役。
參見“ 斯役 ”、“ 斯養 ”。8.廝。
互相。參見“ 斯擡斯敬 ”、“ 斯纏 ”。
9.見“ 斯須 ”。10.為,是。
《詩·小雅·采薇》:“彼爾維何?惟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11.指示代詞。此。
《論語·子罕》:“有美玉於斯。”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誠哉斯談,可為嘆息。”
《紅樓夢》第二八回:“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則斯處、斯園、斯花、斯柳,又不知當屬誰姓矣!” 曹禺 《北京人》第壹幕:“這房子是先人的產業……我們食於斯,居於斯。”12.副詞。
皆;盡。《書·金縢》:“ 周公 居東二年,則罪人斯得。”
孔穎達 疏:“罪人於此皆得,謂獲三叔及諸叛逆者。”《呂氏春秋·報更》:“ 宣孟 曰:‘斯食之,吾更與女。
’乃復賜之脯二束與錢百。” 高誘 註:“斯,猶盡也。”
《漢書·敘傳下》:“辠人斯得,邦家和同。”13.連詞。
猶則;乃。《孟子·滕文公下》:“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唐 韓愈 《與少至李拾遺書》:“拾遺公不疾起,與天下之士君子樂成而享之,斯無時矣。” 宋 葉適 《外論壹》:“其來寇也,斯與之戰;其來服也,斯與之接。”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破惡聲論》:“使其無是,斯增欷爾。”14.助詞。
猶耳、然。《詩·大雅·皇矣》:“王赫斯怒,爰整其旅。”
《禮記·玉藻》:“二爵而言言斯。” 鄭玄 註:“斯,猶耳也。”
《論語·鄉黨》:“色斯舉矣,翔而後集。”15.助詞。
猶之、的。《詩·周南·螽斯》:“螽斯羽,振振兮。”
16.助詞。猶是。
用於賓語提前的倒裝句。《詩·豳風·七月》:“朋酒斯饗,曰殺羔羊。”
《詩·大雅·公劉》:“篤 公劉 ,於 豳 斯館。”17.助詞。
詩歌中襯字,無實際意義,亦無語法作用。《詩·小雅·甫田》:“乃求千斯倉,乃求萬斯箱。”
《詩·大雅·思齊》:“ 太姒 嗣徽音,則百斯男。”18.語氣詞。
用於句末。《詩·小雅·何人斯》:“彼何人斯,其心孔艱。”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彼何人斯,若此之艷也。” 清 蒲松齡 《聊齋誌異·羅剎海市》:“我何人斯,而能永好?”19.姓。
三國 吳 有 剡縣 吏 斯從 。見《三國誌·吳誌·賀齊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