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構式語法理論
1.《關於構式的範圍和類型》,《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8年第6期。
2.《構式語法理論對二語教學的啟示》,《語言教學與研究》2009年第4期。
3.《句法語用相融觀:以漢語構式 “(某某某)他人呢”為例》,《現代語文·語言研究》2009年9月下旬刊。
4.《關於構式語法理論的幾個問題》,《外語教學與研究》2009年第5期。
5.《從構式“愛誰誰”看句法異質現象》,《澳門語言學刊》2009年第2期。
6.《“X哪兒來的?”與“哪兒來的X?”的構式差異及相關問題》,《漢語學習》2010年第1期。
7.《漢語習語互文及其構式解讀》,《當代修辭學》2010年第3期。
8.《構式視野下的習語解讀》,《通化師範學院學報》2011年第1期。
9.《類型學視野下的首詞重復構式》,《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第3期。
10.《西方構式語法理論的起源和發展》(與賈瑩合作),《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2014年第1期。
11.《我國學者的構式思想與西方構式理論之比較——兼談中西語言理論建設方式的差異》(與張慶彬合
作),《漢語學習》2014年第2期。
(二)漢語語法
1.《正確使用“是否”》,《語文月刊》1990年第6期。
2.《“是否”與“是不是”》,《普通話》(香港),1990年第1期。
3.《從外國學生的病句看方位詞的用法》,《語言教學與研究》1995年第3期。
4.《“機構名詞+裏/上”結構芻議》,《漢語學習》1995年第3期。
5.《“VO的N”轉化為同義粘合式偏正短語的規則》,《漢語學習》,1997年2期。
6.《關於體詞謂語句》,《漢語研究與應用》(第壹輯),中國人民大學對外語言文化學院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7.《60年來的體詞謂語句研究述評》,《漢語學習》,2006年第2期。
8.《北京話“人家”省略為“人”的現象考察》,《漢語學習》,2007年第4期。
9.《〈納氏文法〉在中國的傳播及其對漢語語法研究的影響》,《漢語學習》2008年第3期。
10.《構型性:語言***性研究的另壹個視角--漢語主賓語不對稱現象的構型性解釋》,《外國語》2009年第3期。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語言文字學》2009年第9期轉 載。
11.《由背景化觸發的非反指零形主語小句》,《中國語文》2010年第5期。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語言文字學》2010年第12期轉載。
12.《體詞謂語句研究》,中國文聯出版社,2008年。
13.《現代漢語動詞大詞典》(合編),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4。 1.《威廉·瓊斯的漢語研究》,《語言研究》,2007年第1期。
2.《威廉·瓊斯學漢語的經歷及其對中國經典的解讀》,《世界漢語教學》2008年第3期。 又載陳強、孫宜學主編《漢語國際傳播研究論叢·2012》(中外學者同濟大學演講錄),上海三聯書店,2012年。
3.《威廉·瓊斯與歷史比較語言學》,《當代語言學》2008年第4期。
4.《威廉·瓊斯的音標研究及其影響》,《語言科學》2010年第1期。
5.《白鋼的語言傳奇與威廉·瓊斯的語言奇跡及其他》,“新語絲”網2011年8月7 日。
6.《威廉·瓊斯:生平、業績和影響》,《中國語言學報》第十五期,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年。
7.《威廉·瓊斯的印歐語假說及相關問題》,人大國際學院講座文集·語言文化卷《語言文學發展與跨文化交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7月。
8.《威廉·瓊斯研究在中國》,《通化師範學院學報》2012年第5期。
9.《威廉·瓊斯與博物學》,《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5月27日B01版,學術批評網2013年7月12日轉發。
10.《惠特尼和葉斯柏森的語言經濟思想 ——兼談語言經濟原則的產生及其發展》,《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3年第4期。
11.《1920-1921:作為羅素譯員的趙元任》,《中華讀書報》2013年11月6日。 1.《湖南安仁方言的句段關聯助詞》,《中國語文》1993年第3期。
2.《湖南安仁方言詞匯(壹)—(四》,《方言》1995年第2- 4期,1996年第1期。
3.《<漢語方言比較語法研究>評介》,《國外語言學》1996年第1期。
4.《安仁方言的結構助詞和動態助詞》,《漢語方言體貌論文集》,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年。
5.《有關安仁方言的幾個問題》,《漢語事實的描寫和考察》,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年。
另發於學術批評網,2011年3月15日。
6.《有關安仁方言的句段關聯助詞的討論》,載《漢語事實的描寫和考察》,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年。
7.《答張偉然教授<“行內習慣”:方言研究的規範還是遁詞?>》,學術批評網,2011年3月28日。安仁信息港論壇2011年3月28日轉載。
8.《現代漢語方言兒媳稱謂考察》,《山西大學學報》(哲社版)2012年第5期。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語言文字學》2013年第3期轉載。
9.《安仁方言》,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5年。 1.《也說“朱門酒肉臭”》,《光明日報》1993年3月4日。
2.《史書、方言中所見的稱謂“越級”現象》,《文史知識》1995年
3.《詞的語用意義初探》,《中國語言與文化論集》,香港亞太教育書局1993年5月。
4.《詞義之間的關系與同義詞反義詞的構成》,《漢語學習》1994年第2期。
5.《關於“敬業樂群”的釋義》,《語文建設》1994年11期。
6.《“七月流火”的借用及其他》,《北京日報》1994年10月5日。
7.《把父母稱做“哥、姐”小考》,《書趣、文趣、理趣——學人書話》(李喬主編),同心出版社,2001年8月。
8.《體詞謂語句形式的熟語考察》,《語言文字應用》,2007年第2期。
9.《是誤用,也是翻新》,《語文學習》1995年第9期。
10.《說“東”道“西”》,《第四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5年6月。 1.《俞敏語言學論著的語言風格》,《修辭學習》1995年第4期。
2.《〈古書疑義舉例〉中有關修辭的論述》,《修辭學習》2006年第3期。
3.《〈納氏文法〉的修辭論及其對唐鉞〈修辭格〉的影響》,《修辭學習》2008年第1期。
4.《花園幽徑句的形成機制及其修辭效果》,《修辭學習》2009年第4期。
5.《小商品名稱中的成功修辭》,《當代修辭學》2011年第6期。
6.《網絡語體有其社會基礎》(與賈瑩合作),《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3月10日,A07版。 1.《“東”“西”與“east”“west”》,《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3年4期。
2.《小議雙關修辭——兼談英漢雙關辭格的異同》,《大學英語》2002增刊。
3.《“Sadhu”是什麽?--兼談“holy man”的漢譯》,《中國翻譯》,2003年2期。
4.《漢英雙賓語動詞比較研究》,《慶祝胡明揚教授八十華誕學術論文集》,外語教學與研究出 版社,2004。
5.《“語感”怎麽譯?》,《英語知識》2006年第10期。
6.《“語感”的英譯》,《辭書研究》,2007年第2期。
7. 《喬姆斯基<句法結構>若幹概念、術語的翻譯問題》(與賈瑩合作),《當代語言學》2014年第2期。 1.《有關漢語水平考試的幾點意見》,《語言教學與研究》1993年第2期。
2.《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漢語規範問題》,《語文建設》1993年10期。
3.《小議初級班教學的幽默語言策略》,《世界漢語教學》1995年第2期。
4.《漢語基礎》(參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5月。
5.《發展漢語--初級漢語(下)》(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第二作者兼語法部分中譯英譯者)。 1.《<獻疑>讀後之獻疑》,《語文建設》1992年第10期。
2.《漢語方言語法比較研究研討會紀要》(執筆),《語言教學與研究》1995年第1期
3.《評<中國語言學大詞典>》,《中國語文》1996年第4期。
4.《馬克思主義百科要覽》語言文字部分(參編),人民日報出版社,1999年3月。
5.《中國話語下的西方語言學史》,《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8月26日總第493期“書品”版。
6.《漢語事實的描寫和考察》,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年。修訂本由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2014年。
7. Confucian Thought: Philosophy Rather Than Religion,The Statesman, Jan 1.1998 , Calcutta,In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