祓禊的詞語解釋是:古人在水邊戒浴,以除不祥的壹種祭祀。註音是:ㄈㄨ_ㄒ壹_。結構是:祓(左右結構)禊(左右結構)。拼音是:fúxì。
祓禊的具體解釋是什麽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壹、引證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
⒈猶祓除。古祭名。源於古代“除惡之祭”。或濯於水濱(薛君《韓詩章句》),或秉火求福(杜篤《祓禊賦》)。三國魏以前多在三月上巳,魏以後但在三月三日。然亦有延至秋季者(劉楨《魯都賦》)。引漢劉楨《魯都賦》:“及其素秋二七,天漢指隅,民胥祓禊,國於水嬉。”《後漢書·禮儀誌上》“是月上巳,官民皆_於東流水上”南朝梁劉昭註:“蔡邕曰:《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自上及下,古有此禮。今三月上巳,祓禊於水濱,蓋出於此。”唐張誌和《上巳日憶江南禊事》詩:“黃河西繞郡城流,上巳應無祓禊遊。”《遼史·王鼎傳》:“適上巳,與同誌祓禊水濱,酌酒賦詩。”清龔自珍《百字令》詞:“珂_晨_,文章秋橫,祓禊西山雨。”
二、國語詞典
古人在水邊戒浴,以除不祥的壹種祭祀。詞語翻譯英語exorcisticablutions
三、網絡解釋
祓禊祓禊,古代中國民俗,每年於春季上巳日在水邊舉行祭禮,洗濯去垢,消除不祥,叫祓禊。源於古代“除惡之祭”。或濯於水濱(薛君《韓詩章句》),或秉火求福(杜篤《祓(fú)禊(xì)賦》)。三國魏以前多在三月上巳,魏以後固定在三月三日。然亦有延至秋季者(劉楨《魯都賦》)。祓:古代為除災求福而舉行的壹種儀式,禊:古代春秋兩季在水邊舉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
關於祓禊的詩詞
《上巳·遠道今逢祓禊辰》《三月三日祓禊洛濱》《奉和聖制上巳祓禊應制》
關於祓禊的詩句
祓禊人歸有所思洛濱祓禊向祓禊芳辰
關於祓禊的成語
綢繆束薪不期而然不名壹錢倉皇出逃草廬三顧長夜漫漫不齒於人伯道無兒沈博絕麗不期然而然
關於祓禊的詞語
不為已甚沈博絕麗不名壹錢不期而然伯道無兒綢繆束薪草廬三顧成人之美倉皇出逃吹彈得破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祓禊的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