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制定完備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二)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產要求;
(三)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
(四)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經考核合格;
(五)特種作業人員經有關業務主管部門考核合格,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
(六)從業人員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
(七)依法參加工傷保險,為從業人員繳納保險費;
(八)廠房、作業場所和安全設施、設備、工藝符合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準和規程的要求;
(九)有職業危害防治措施,並為從業人員配備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
(十)依法進行安全評價;
(十壹)有重大危險源檢測、評估、監控措施和應急預案;
(十二)有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應急救援組織或者應急救援人員,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設備;
(十三)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問題二:安全生產管理基本知識包括哪些內容 安全生產基礎知識,是保證生產過程中的安全性所必備的基礎知識。
安全生產是指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為了避免造成人員傷害和財產損失的事故而采取相應的事故預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證從業人員的人身安全,保證生產經營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相關活動。
擴展閱讀:
壹、基本概念
1、安全泛指沒有危險、不受威脅和不出事故的狀態。而生產過程中的安全是指不發生工傷事故、職業病、設備設施或財產損失的狀況。也就是指人員不受傷害、物不受損失。要保證生產作業過程中的作業安全就要努力改善勞動條件克服不安全因素杜絕違章行為防止發生傷亡事故。
2、事故就是造成死亡、疾病、傷害和財產損失的意外事件。事故就是以人為主體與能量系統關聯中突發的與人的期望和意誌相反的事件也就是說事故就是意外的變故或災禍。
3、傷亡事故是指員工在勞動過程中發生的人身傷害和急性中毒事故。
4、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員傷亡、疾病、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的根源或狀態。
5、危害辨識就是指識別危害的存在並確定其性質的過程。
6、危險源就是危險的根源。是指可能導致人員傷亡或物質損失事故的潛在的不安全因素。危險源壹般分為兩類第壹類危險源是指在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可能發生意外釋放的能量或危險物質。如電能、有毒化學物質等。第二類危險源是指導致能量或危險物質約束或限制措施破壞或實效故障的各種因素。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為失誤和環境破壞因素。
7、安全生產安全生產是指為了使勞動過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質條件和工作秩序下進行防止傷亡事故、設備事故及各種災禍的發生保障勞動者的安全健康和生產作業過程的正常進行而采取的各種措施和從事的壹切活動。
二、安全帽的作用和使用註意事項
1、安全帽的防護作用 ①防止物體打擊傷害 ②防止高處墜落傷害頭部 ③防止機械性損傷 ④防止汙染毛發傷害
2、使用註意事項 ①要有下頜帶和後帽箍並拴系牢固以防止帽子滑落或碰掉。 ②熱塑性安全帽可用清水沖洗不得用熱水浸泡不能放在暖氣片上、火爐上烘烤以防止帽體變形。 ③安全帽使用超過規定的期限值或受過較嚴重的沖擊以後雖然看不到帽體的裂紋也應予以更換。壹般塑料安全帽的使用期限為3年。 ④佩戴前應檢查各種配件有無損壞、裝配是否牢固、帽襯調節部分是否卡緊、繩帶是否系緊等確認各部件完好後方可使用。
三、安全色的含義及用途
1、安全色包括四種顏色紅、黃、藍、綠。 紅色表示禁止、停止的意思。禁止、停止或有危險的器件設備或環境塗以紅色的標記。 黃色表示註意、警告的意思。 藍色表示指令、必須遵守的意思。 綠色表示通行、安全和提供信息的意思。
2、安全色的對比色 對比色有黑白兩種顏色黃色安全色的對比色為黑色紅、藍、綠安全色的對比色均為白色。 黑色用於安全標誌的文字、圖形符號、警告標誌的幾何圖形和公***信息標誌。 白色則作為安全標誌中紅、藍、綠色安全色的背景色也可用於安全標誌的文字和幾何圖形及安全通道、交通的標線及鐵路站臺的安全線等。 紅色與白色相間的條紋比單獨使用安全色更加醒目表示禁止通行禁止跨越等用於公路交通等方面的防護欄及隔離墩等。 黃色與黑色相間的條紋比單獨使用安全色更加醒目表示特別註意。 藍色與白色相間的條紋比單獨使用安全色更加醒目用於指示方向多為交通指導性導向標示。
3、安全線用以劃分安全區域與危險區域的分界線安全線用白色寬度不小於60mm。
四、作業現場的基本安全知識
1、什麽是違章指揮 違章指揮就是指違反國家的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律、條例、規程、標準、制度及生產經營單位的規章制度的指揮行為。
2、出現違章指揮的......>>
問題三:安全生產知識包括哪些內容 壹、安全生產、安全生產管理(壹)安全生產安全生產是為了使生產過程在符合物質條件和工作秩序下進行,防止發生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等生產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險、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與健康、設備和設施免受損壞、環境免遭破壞的總稱。(二)安全生產管理安全生產管理是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安全科學的壹個分支。所謂安全生產管理,就是針對人們生產過程的安全問題,運用有效的資源,發揮人們的智慧,通過人們的努力,進行有關決策、計劃、組織和控制等活動,實現生產過程中人與機器設備、物料、環境的和諧,達到安全生產的目標。安全生產管理的目標是,減少和控制危害,減少和控制事故,盡量避免生產過程中由於事故所造成的人身傷害、財產損失、環境汙染以及其他損失。安全生產管理包括安全生產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監督檢查、工藝技術管理、設備設施管理、作業環境和條件管理等。安全生產管理的基本對象是企業的員工,涉及到企業中的所有人員、設備設施、物料、環境、財務、信息等各個方面。安全生產管理的內容包括: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管理規章制度、安全生產策劃、安全培訓教育、安全生產檔案等。二、事故、事故隱患、危險、危險源與重大危險源(壹)事故《現代漢講詞典》對“事故”的解釋是:多指生產、工作上發生的意外損失或災禍。在國際勞工組織制定的壹些指導性文件,如《職業事故和職業病記錄與通報實用規程》中,將職業事故定義為:“由工作引起或者在工作過程中發生的事件,並導致致命或非致命的職業傷害。”我國事故的分類方法有多種。按照導致事故發生的原因,根據《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GB6441-1986),將工傷事故分為20 類,分別為物體打擊、車輛傷害、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觸電、淹溺、灼燙、火災、高處墜落、坍塌、冒頂片幫、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藥爆炸、鍋爐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傷害等。《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 號)將“生產安全事故”定義為: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造成人身傷廣或者直接經濟損失的事件。根據生產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或者直接經濟損失,事故壹般分為以下等級:1.特別重大事故,足指造成30 人以上死產,或者100 人以上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下同),或者l 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 人以上30 人以下死廣,或者50 人以上100 人以下重傷,或者5 000萬元以上l 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3.較大事故,是指造成3 人以上10 人以下死亡,或者10 人以上50 人以下重傷,或者l 000 萬元以上5 000 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4.壹般事故,是指造成3 人以下死亡,或者10 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 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二)事故隱患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頒布的第16 號令《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暫行規定》,將“安全生產事故隱患”定義為:“生產經營單位違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標準、規程和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的規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存在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物的危險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隱患分為壹般事故隱患和重大事故隱患。壹般事故隱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難度較小,發現後能夠立即整改排除的隱患。重大事故隱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難度較大,應當全部或者局部停產停業,並經過壹定時間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隱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響致使生產經營單位自身難以排除的隱患。(五)危險源從安全生產角度,危險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員傷害、疾病、財產損失、作業環境破壞或其他損失的根源或狀態。根據危險......>>
問題四:安全生產管理體系都包括哪些內容 EHS福SO14001或者OHSAS18001,壹般包括:
1、制度體系
2、組織體系
3、文化體系
4、目標及責任體系
5、教育體系
6、監督保障體系
7、風險控制體系
8、應急管理體系
9、評價體系等內容
問題五:《中華人民***和國安全生產法》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安全生產法》***7章97條,具有豐富的內涵。其核心內容簡略歸納如下。
(1)三大目標《安全生產法》的第壹條,開宗明義地確立了通過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措施,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需要實現如下基本的三大目標: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保護國家財產安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由此確立了安全(生產)所具有的保護生命安全的意義、保障財產安全的價值和促進經濟發展的生產力功能。
(2)五方運行機制(五方結構) 在《安全生產法》的總則中,規定了保障安全生產的國家總體運行機制,包括如下五個方面: *** 監管與指導(通過立法、執法、監管等手段);企業實施與保障(落實預防、應急救援和事後處理等措施);員工權益與自律(8項權益和3項義務);社會監督與參與(公民、工會、輿論和社區監督);中介支持與服務(通過技術支持和咨詢服務等方式)。
(3)兩結合監管體制《安全生產法》明確了我國現階段實行的國家安全生產監管體制。這種體制是國家安全生產綜合監管與各級 *** 有關職能部門(公安消防、公安交通、煤礦監督、建築、交通運輸、質量技術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專項監管相結合的體制。其有關部門合理分工、相互協調,相應地表明了我國安全生產法的執法主體是國家安全生產綜合管理部門和相應的專門監管部門。
(4)七項基本法律制度《安全生產法》確定了我國安全生產的基本法律制度。分別為: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制度;生產經營單位安全保障制度;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權利義務制度;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安全責任制度;安全中介服務制度;安全生產責任追究制度;事故應急救援和處理制度。
(5)四個責任對象《安全生產法》明確了對我國安全生產具有責任的各方,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 責任方,即各級 *** 和對安全生產負有監管職責的有關部門;生產經營單位責任方;從業人員責任方;中介機構責任方。
(6)三套對策體系 《安全生產法》指明了實現我國安全生產的三大對策體系。①事前預防對策體系,即要求生產經營單位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持‘‘三同時”、保證安全機構及專業人員落實安全投入、進行安全培訓、實行危險源管理、進行項目安全評價、推行安全設備管理、落實現場安全管理、嚴格交叉作業管理、實施高危作業安全管理、保證承包租賃安全管理、落實工傷保險等,同時加強 *** 監管、發動社會監督、推行中介技術支持等都是預防策略。②事中應急救援體系,要求 *** 建立行政區域的重大安全事故救援體系,制定社區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要求生產經營單位進行危險源的預控,制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等。③建立事後處理對策系統,包括推行嚴密的事故處理及嚴格的事故報告制度,實施事故後的行政責任追究制度,強化事故經濟處罰,明確事故刑事責任追究等。
(7)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的六項責任 《安全生產法》特別對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的安全生產責任作了專門的確定。確定如下: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組織制定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保證安全生產投入;督促檢查安全生產工作,及時消除生產安全事故隱患;組織制定並實施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及時報告並如實反映生產安全事故。
(8)從業人員八大權利《安全生產法》明確的從業人員的八項權利是:①知情權,即有權了解其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範措施和事故應急措施;②建議權,即有權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提出建議;③批評權、檢舉權、控告權,即有權對本單位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批評、檢舉、控告;④拒絕權,即有權拒絕違章作業指揮和強令冒險作業;⑤緊急避險權,即發現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緊急情況時,有權停止作業或者在采取可能的應急措施後撤離作業場所;⑥依法向本單位提出要求賠償的權利;⑦獲得符合國家......>>
問題六:安全意識大致包括哪些內容 安全生產意識教育包括以下內容:
1、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規教育 國家及各部委頒發的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規是提高員工對安全生產認識的最好教育內容.安全方針、政策、法規是安全生產本質的反應,是過去經驗、教訓的規律性的總結,是指點安全生產的根本.
2、勞動紀律和制度教育 為保護正常的生產秩序而制定的勞動紀律和制度是弄好安全生產的帶強迫的手段之1.履行制度不力、紀律松弛是安全生產的大敵,而遵照法規、尊重科學規律、遵章守紀是保障安全生產的重要條件.紀律1般包括:勞動紀律、安全紀律、組織紀律、工藝紀律;制度包括: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安全值班制度、安全檢查制度、安全賞罰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等.3.常常性思想工作 主要針對生產活動中反應出來的不利於安全生產的各種思想、觀點、想法等所進行的常常性的說明疏導工作.
問題七:安全生產標準化包括哪些方面內容? 安全生產標準化定義:
是指通過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排查治理隱患和監控重大危險源,建立預防機制,規範生產行為,使各生產環節符合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標準規範的要求,人、機處物、環處於良好的生產狀態,並持續改進,不斷加強企業安全生產規範化建設。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內容:
目標、組織機構和職責、安全生產投入、法律法規與安全管理制度、教育培訓、生產設備設施、作業安全、隱患排查和治理、重大危險源監控、職業健康、應急救援、事故的報告和調查處理、績效評定和持續改進等13個方面。
希望可以幫助妳,如果對我的回答滿意請點擊我的回答下方選擇滿意答案按鈕,謝謝!
問題八:安全生產信息系統包括哪些內容 熱心相助
您好!
安全生產信息系統的內容包括:
與安全生產管理相關的人員、設備、政策、制定
相關的各種信息,靜態和動態的人、事、物、活動等信息
安全生產信息系統功能,輸入、插入、修改、刪除、查詢、統計、輸出
安全生產信息系統性能要求,速度、流量(吞吐量)、存儲量等
主要從需求分析開始,到總體設計、詳細設計、系統實現、測試與維護等
問題九:安全生產工作都包括什麽工作,具體在工作中實施 5分 首先,成立安全生產委員會,行政負責人是安全生產第壹責任人,任安委會主任;設幾個副主任,由壹個副職具體分管安全生產,這個副職就負分管領導責任;再設安委會成員若幹名,壹般由各主要部門負責人擔任。日常管理,設立安委會辦公室,或者安全科,再設若幹名專職或 *** 安全員訂
制定安全生產管理各種制度,包括安全生產、檢查、培訓、防火防毒等制度;制定年度安全生產計劃,按工作計劃和上級要求開展各項安全檢查和隱患排查治理、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訓、召開安全生產專題會議等工作,完善安全生產設施和勞動防護用品,建立健全各種安全生產檔案和臺帳,定期進行安全生產總結,處理生產活動中出現的安全問題和事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