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指關於成語產生、形成、流傳的故事傳說。成語有很大壹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它既代表了壹個故事典故,又是壹種現成的話,很多又有比喻引申意義而被廣泛引用。下面是我整理的唇亡齒寒成語典故,希望對妳有幫助!
成語釋義
是指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切相關;在句子中壹般作謂語、定語。
成語出處
《左傳·僖公五年》: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玩,壹之謂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後人由此提煉出成語“唇亡齒寒”。
唇亡齒寒成語典故
公元前661年,晉獻公發動了大規模的軍事擴張,先後吞滅了很多弱小的諸侯國。晉國的國土面積和軍事力量得到了迅速發展。此時,晉獻公已把目光盯在了虞、虢二國上,以便掃除障礙,向中原地區發展。
晉獻公找借口說鄰近的虢(guó)國經常侵犯晉國的邊境,要派兵滅了虢國。可是在晉國和虢國之間隔著壹個虞國,討伐虢國必須經過虞地。“怎樣才能順利通過虞國呢?”晉獻公問手下的大臣。大臣荀息替晉獻公擬定了壹條絕好的計策。他建議用良馬玉璧向虞公送重禮,行 賄借道,去討伐虢國,破壞虞、虢的聯盟,然後各個擊破。對於這壹計策,晉獻公開始有點猶豫。荀息說:“虞國國君是個目光短淺、貪圖小利的人,只要我們送他價值連城的美玉和寶馬,他不會不答應借道的。”
雖然晉獻公對荀息的計策十分贊同,但對贈送良馬、玉璧這些稀世之寶卻有些割舍不下,並擔心虞公收了重禮還不肯借道。荀息笑道:“虞虢兩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虢國滅了,虞國也不能獨存,您的美玉寶馬不過是暫時存放在虞公那裏罷了。”晉獻公采納了荀息的計策。
晉獻公還不放心地說:“虞國大夫宮之奇十分精明能幹,只要宮之奇在,定能識破送禮借道的`蹊蹺,必然勸虞公拒收禮物,事情就不好辦了。”荀息說道:“大王不知,宮之奇的為人,聰明而不固執,又自小和虞君在壹起,他肯定不會強諫,強諫也無益。再說白璧寶馬,人見人愛,玩好在耳目之前,由此而招到的禍事則是以後才有的事,這是具有上等智力的人才能意識、預見得到的,那虞君是中智以下的人,他是沒有這個見識的,所以此事肯定能辦成。”聽後,晉獻公這才放心,采納了荀息的計策。
虞公過去只是聽說過這些寶物,但無緣親眼觀賞,時感遺憾。當時壹見到這兩件珍貴的禮物,頓時心花怒放,聽到荀息說要借道虞國之事時,當時就滿口答應下來。壹向力主聯虢拒晉的大夫宮之奇急忙勸阻道:“晉使詞謙禮重,必然於我國不利,虞虢唇齒之鄰,久已結盟,方得國泰民安。俗話說得好:‘唇亡齒寒’。大王千萬不可答應借道!”虞公說:“人家晉國是大國,現在特意送來美玉寶馬和咱們交朋友,難道咱們借條道路讓他們走走都不行嗎?”
虞公終於不聽勸諫,答應了晉使借道的要求。荀息回國後把虞公答應借道的事回復了晉獻公。獻公喜出望外,當即決定拜裏克為大將,荀息為副將,率領兵車400乘,精兵二萬人攻打虢國,占領了虢國的下陽(今山西省平陸縣北)。
三年之後,晉獻公又壹次派荀息向虞國借道伐虢。虞公依然十分慷慨地允許借道。大夫宮之奇急忙又諫道:“虞和虢是互為表裏的關系,虢國亡了,虞國怎麽能存在下去?晉國萬萬不可依賴!我們怎麽能與賊寇壹起玩樂?壹次借道,已經破壞虞虢聯盟,鑄成了大錯。豈能再錯下去?過去虞虢兩國結成聯盟,互相幫助,緊密團結,別國才不敢輕舉妄動,欺負我們,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說的不正是虞國和虢國嗎?”虞公卻不以為然,認為宮之奇太多慮。
宮之奇覺得身為重臣,眼看國家將亡,卻無能為力,於是就帶著壹家老小離開了虞國。走前留下四句話:“貪圖人家白璧寶馬,等於自己甘心飲毒酒啊!也像開了大門迎接強盜壹樣的啊!嘴唇沒有了,牙齒自然要受寒冷啊!”
果然,晉國軍隊借道 虞國,消滅了 虢國,隨後又把親自迎接晉軍的虞公抓住,滅了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