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女子不服輸的成語
形容女子不服輸的成語,從古至今,出了很多女中豪傑,她們的品格都很值得我們學習,比如為替父從軍的花木蘭,她是被很多男兒所敬佩的女子,她是壹位不服輸的大英雄,那麽形容女子不服輸的`成語有哪些呢?我們壹起來看看吧。
形容女子不服輸的成語11、臥薪嘗膽
解釋: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壹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示例:中國足球要想沖出亞洲,必須~,刻苦訓練。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近義詞含垢忍辱、奮發圖強、坐薪懸膽
反義詞妄自菲薄、胸無大誌、自甘墮落
2、東山再起
解釋:指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之後又重新得勢。
出自:《晉書·謝安傳》:“隱居會稽東山,年逾四十復出為桓溫司馬,累遷中書、司徒等要職,晉室賴以轉危為安。”
示例:回到家鄉,先圖個骨肉團聚,壹面藏器待時,或者聖恩高厚,想起來還有~之日,也未可知。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指重新得勢
近義詞重振旗鼓、出山小草、重作馮婦、余燼復起
反義詞壹去不返、掛冠而去、角巾私第、冰消瓦解
3、百折不撓
解釋:折:挫折;撓:彎曲。比喻意誌堅強,無論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動搖退縮。
出自:漢·蔡邕《太尉喬玄碑》:“其性莊,疾華尚樸,有百折不撓,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
示例:漢陽民軍總司令黃興,系湖南長沙縣人,向來主張革命,屢仆屢起,~。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意誌堅定,堅持到底
近義詞堅貞不屈、百折不回、堅忍不拔、堅韌不拔
反義詞知難而退、因噎廢食、半途而廢、聞名喪膽、壹蹶不振
4、寧死不屈
解釋:寧願死也不屈服。
出自:明·趙弼《宋進士袁鏞忠義傳》:“以大義拒敵,寧死不屈,竟燎身於烈焰中。”
示例:許大馬棒轉回身,提著槍,惡狠狠地瞅著~工作隊的同誌們。
語法:緊縮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近義詞寧當玉碎、堅貞不屈、英勇頑強
反義詞屈打成招、茍且偷生、委曲求全
5、堅貞不屈
解釋:堅:堅定;貞:有節操;屈:屈服、低頭。意誌堅定,決不屈服。
出自:《荀子·法行》:“堅強而不屈,義也。”《後漢書·王龔傳》:“王公束修厲節,敦樂爇文,不求茍得,不為茍行,但以堅貞之操,違俗失眾,橫為讒佞所構毀。”
示例:而那些***產黨人的~、為了人民和祖國視死如歸的偉大精神更深深使他向往。 ◎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四十四章
語法:補充式;作謂語、狀語;含褒義
近義詞含垢忍辱、堅韌不拔、堅忍不拔
反義詞賣身投靠、卑躬屈膝、含垢忍辱
形容女子不服輸的成語2不屈不撓 :bú qū bú náo
釋義:比喻在壓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現十分頑強。
頑強不屈:wán qiáng bú qū
釋義:毫不屈服。
堅韌不拔:jiān rèn bú bá
釋義:形容信念堅定,意誌頑強,不可動搖,堅強不屈。
百折不撓:bǎi shé bú náo
釋義:論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縮,比喻意誌堅強,品節剛毅。
誓不罷休:shì bú bà xiū
釋義:不拋棄不放棄,堅持到底。
困獸猶鬥:kùn shòu yóu dòu
釋義:圍困的野獸,還要掙紮、搏鬥。
寧死不屈:níng sǐ bú qū
釋義:無論怎麽樣都不退縮
勝不驕,敗不餒:shèng bú jiāo ,bài bú něi
釋義:勝了不驕傲,敗了不灰心. 百敗不折 折:屈服.即使失敗100次也絕不屈服.形容意誌堅強。
屢敗屢戰:lǚ bài lǜ zhàn
釋義:退隱後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後重新恢復地位。
不甘示弱:bú gān shì ruò
釋義: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別人差,比喻要較量壹下,比個高低。
永不服輸:yǒng bú fú shū
釋義:永不言敗就是為壹個奮鬥的目標不懈的努力 永遠不說失敗 永遠不輕易放棄。面對困難永不認輸,積極努力地去解決。
永不言棄:yǒng bú yán qì
釋義:不拋棄,不放棄。對於認定的事情,不輕言放棄,其從字裏行間中,強調了壹種精神,壹種拼搏向上的精神;壹股力量,壹股雖千險而不懼的力量。
越挫越勇:yuè cuò yuè yǒng
形容女子不服輸的成語3女中豪傑nǚ zhōng háo jié
[釋義] 〖解釋〗豪傑:指才能出眾的人。女性中的傑出人物。
[語出]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二:“十娘鐘情所歡,不以貧寠易心,此乃女中豪傑。”
[例句] 〖示例〗過學士兒子百般用計求他,他有本事百般拒絕,又是個~,正好與中玉作配。 ★明·名教中人《好逑傳》第十四回
巾幗英雄jīn guó yīng xióng
[釋義] 巾幗:古代婦女用的頭巾和發飾;為婦女的代稱。女性中的英雄。
[語出] 《晉書》:“亮遺懿巾幗婦人之飾以辱之。”
[正音] 幗;不能讀作“ɡuǒ”。
[辨形] 幗;不能寫作“國”。
[近義] 女中丈夫
[用法] 專用於形容富有英雄本色的女人。壹般作主語、賓語。
[結構] 偏正式。
[例句] 古往今來;我國有無數~;令男兒由衷敬佩。
[成語故事]
在三國紛爭的時代,蜀國丞相諸葛亮率軍出祁山,攻打魏國。魏軍統領司馬懿與諸葛亮對峙於渭南。由於看到諸葛亮遠道而來,利於急戰,所以司馬懿采取了相持戰術。蜀軍多次挑戰,屢次辱罵,司馬懿都不肯出戰。
諸葛亮深知,如果這樣相持下去對蜀軍是極為不利的,故而發動強攻。可是無奈北魏軍深溝高壘,很難取勝,可是諸葛亮又怎能甘心退兵?於是他想出了壹個很巧妙的辦法:派人大張旗鼓地前往魏營給司馬懿送了壹份“厚禮”——壹大堆婦女用的頭巾和發飾(釵、環、及脂粉等),還寫了壹封信,說司馬懿太膽小了,壹個大英雄,掌握那麽多兵將,竟然不敢前來應戰。
如果他領兵出戰,就是男子漢、大英雄;如果不敢出戰,幹脆就用婦女的頭巾包上頭(看到這裏妳會理解最初巾幗英雄是什麽意思了吧),再用脂粉化妝吧!以此來譏諷證明他這個所謂的英雄只是個壹般婦女而已,這是激將法。而司馬懿雖然非常生氣,卻依然沒有中計。